聚焦北京公共交通 清晨地铁人都挤成“相片”

<b>   【世界经理人编者按】</b> 对于拥有1300多万人口、机动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的北京市来说,“出行难”已经是一个大问题。针对日益拥堵的现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已成为政府部门和广大市民的共识。

  清晨地铁:人都挤成“相片”了   11月26日早上7时,北京万寿路地铁站,这里已经站满了等待上车的人。   开往四惠方向的地铁列车进站了,每节车厢挤得满满的。许多人硬没能挤上这趟车。好在地铁车来得快,不过两三分钟,又一列开了过来。车上人们摩肩接踵,互相挤在一起。沿途几站乘客有上有下,但拥挤状况一直没有改变。到了复兴门站,乘客们下车换乘环线,通过一段不短的距离,来到环线的站台,这里候车的人同样熙熙攘攘。   一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告诉笔者:“地铁站公共卫生间的设置不合理,不是每个站台里都有。我的一个同学有一次出站刚走过检票亭突然感觉内急,没办法只好又花3元钱买一张票,下到站里才解决问题,还好这个站正好有厕所。”   “北京公交车再快些、再舒适些、服务再好些,就能吸引更多的人乘坐,咱北京的交通拥堵也就会好些了。”这是家住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内的刘国荣大妈的心声。   刘大妈一口气举出了一堆北京公交存在的服务问题:公交线路设置不合理,或随意改线;有的站点不设站牌,乘客找不到车;一些站点设的车牌太多,而且标志不明显;还有一些公交线路非高峰时段发车间隔太长,好不容易等来一辆车,却是区间车。此外,个别公交司机放着公交专用车道不走,开车时横冲直撞,随意违章,侵占其他车辆正常行驶路线,加剧交通拥堵……   北京确定“公交优先”发展战略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北京交通发展的唯一出路。日前,北京市已经确定“公交优先”战略,并且正在制定有关发展纲要。   所谓“公交优先”,是指城市内的客运交通以大容量、快速度的公交系统为主,其他交通工具为辅。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公交优先是快速有效地分流人员、方便群众、减轻城市道路压力、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有效途径。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刘小明日前表示,“发展公共交通,不但方便群众,而且能很好地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矛盾。在经济发达国家城市中,公共交通承担着市民出行量的60%至80%,而北京的现状只占到25%左右。”   笔者从北京市公交总公司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北京市运营公共电汽车数量已达到22111辆,运营路线达765条;年运营总里程达12亿公里,年运营总人数43.67亿人次。轨道交通增加了全长41公里的城市铁路。但是,公共电汽车路网结构不完善,缺乏大容量快速干线。现在北京市公交车平均晚点32分钟,40分钟以上的大间隔每天出现1000次。同时衔接换乘也不方便,乘客平均换乘距离在350米以上,16%的乘客换乘超过1000米。   北京市计划今后加大对公交的投入,投资比例将提高23个百分点,重点是加强轨道交通和大容量快速公交的建设,初步建立起以地面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地面常规公共交通为主体、以换乘站为节点,各种客运交通方式有机衔接、遍布全市的现代化公共交通体系,为市民提供快速、便捷、经济、舒适的服务,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争取到2005年公交承担的通勤出行比例由现在的26%上升到45%,其中轨道交通不少于8%。   尽快构建公交智能化系统   北京市公共交通总公司信息中心副主任林正日前透露,北京正积极推进公共交通智能化,构建“科技立交桥”。目前,北京公交部门已初步在运营调度指挥、实时运营服务信息和车辆救援等方面构建起了智能化系统,北京的公交“科技立交桥”已具雏形。   北京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总经理郑树森介绍,北京目前已初步建成多个公交智能化系统,包括全市公交智能调度指挥中心;180辆运营车和抢修车安装gps卫星定位装置,在60辆车上安装无线通讯设备,通过调度指挥中心对这些车辆实施动态监控;开通公交“李素丽服务热线”和“公交网站”,使乘客可以实时查阅相关公交信息。此外,北京公交车上的电子显示系统、公交枢纽站和站台上的电子站牌、触摸式公交查询系统、车票ic卡系统等一系列公交智能化系统开发试验也陆续完成,有的已开始投入应用。   林正表示,下一步北京将继续推进和完善现有公交智能化系统建设,尤其是要进一步加强运营调度指挥系统建设,构建智能化区域运营组织与调度体系,提高车辆的工作效率,实现多种公交线路运营的整体协调,增强对大型活动的调度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同时还要完善车辆自动识别系统、电子发车显示系统、乘客引导系统等。   
 

作者:海闻 钟河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相关阅读:

人们更相信直觉
四大银行集体瘦身 大量网点员工面临下岗
浅谈脂肪肝与营养
正确的营销策略应该要细分客户对象
拿标准做营销:当今营销世界里的最高境界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