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世界经理人编者按】</b>
一个月前,一个“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vd”,仿佛一夜间让中国9大碟机企业找到了与跨国巨头平起平坐的感觉。但本周各碟机巨头的一系列举动表明,国产evd联盟刚满一个月,就走到了分崩离析的边缘。创维另起炉灶,上广电、夏新、万利达备好后路,长虹仍在观望。
昨天是evd联盟成立整一个月的日子,但记者从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大鳄处获悉,9大巨头至今尚没有一家的evd产品进入他们的销售平台。evd上柜销售的日期更是一拖再拖。
evd上市一拖再拖
11月18日,当上广电、创维、新科、长虹、夏新、万利达、步步高、先科、厦华9大碟机企业组成evd联盟,共同推出evd时,evd联盟高层曾宣称,预计evd11月底就能上市。但事实上,这句话可能会成为碟机巨头一个难了的心愿。
据国美总部采销中心副总经理孙一丁介绍,11月18日国美就已和上广电签订了2万台evd的采购协议,但上广电的产品迟迟未到,预计上市日期要拖到元旦。新科和夏新也在与国美沟通,但具体采购事宜还没有确定。
国美北京分公司采购总监郭军认为,新科和上广电的evd大规模上市可能要到明年,且片源问题现在仍没有得到解决。郭军透露,evd联盟正在与一家香港公司交涉,希望该公司为其提供3000-3500部evd影片。
虽然新科集团老总秦志尚作为evd联盟主席,在为evd早日上市东奔西走,新科evd也已在合肥试销。但是,如果市场上买一张正版evd光盘要50元,而买一张盗版dvd光盘只需8元,消费者究竟会选择dvd还是evd,这是一个问题。
各家纷生异志
记者从业内得到的消息是,虽然上广电已有2万台订单在手,但9大巨头中走得最快的可能是新科。新科集团老总秦志尚作为evd联盟主席,近期一直在香港为evd标准和其新品积极推广并寻求支持,新科evd上周就在合肥试销。
新科新闻发言人樊文建昨日证实了以上的情况。樊文建介绍,新科evd已开始投产,初步定价在2000元以下。
但更多企业选择了按兵不动。如长虹新闻发言人刘海中就承认,长虹对evd只是在技术上跟踪,具体何时会批量生产并投放市场,需要根据市场情况决定。
刘海中认为,为防盗版evd光盘,evd厂家在机器上添加了特别的防盗版技术,与一张价值50元的正版evd光盘比,消费者恐怕更愿意接受一张8元的盗版dvd光盘。
作为推出evd核心技术的北京阜国公司的最大股东上广电,在做evd的同时,竟然也做了另一手准备———在刻录dvd市场发力。此外,万利达、夏新、步步高等企业也“不约而同”地把产品和市场重心放在刻录dvd上。而创维则索性将evd的生产计划束之高阁。“新生儿”evd的生命力,似乎还比不上低价当道的dvd。
赶场刻录dvd
作为推出evd核心技术的北京阜国公司的最大股东上广电,理所当然应成为evd的最忠实拥护者。但前天,上广电旗下的“广电信息”发布公告称,上海广电信息公司和lg将对其合资公司———上海乐金广电增资577万美元,用于刻录dvd的生产和研发。此公告一出,上广电在推广evd的同时,也图谋刻录dvd做“两手准备”的目的昭然若揭。
另一巨头创维索性暂时搁置了evd的生产计划,另起炉灶打造高清dvd。据创维多媒体公司开发部经理侯宁介绍,目前创维高清dvd的日产能力已达1000台,定价在1200-1300元左右,预计元旦前就可全面上市,并与创维的数字高清彩电捆绑销售。9大巨头同扛evd大旗的同时,却又各自做好赶场刻录dvd、高清dvd的准备,无疑对evd是个绝大的打击。
不少碟机企业认为国产evd从2005年将进入市场爆发期。实际上,2004年对于evd将是极为关键的一年。一旦刻录dvd和蓝光dvd到2005年初已降到2000元以下,国产evd将面临灭顶之灾。
市场前景堪忧
在国内9大碟机巨头对推广evd仍在“三心二意”的同时,由于刻录dvd的异军突起和新一代蓝光dvd的标准已定,市场留给evd的时间实际已经不多了。
据一位碟机巨头透露,组成evd联盟的中国9大碟机企业,其实大部分都已取得飞利浦关于刻录dvd的专利授权。随着刻录dvd市场和企业产能的扩大,刻录dvd价格将大幅下降。
而随着东芝和nec的“hddvd”标准成为“dvd论坛”的通用标准,下一代dvd播放机采用“蓝色激光”格式也大局已定。失去了碟片商的支持,采用红色激光存储的中国evd仍将受制于片源的瓶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主任陆刃波认为,evd虽拥有新技术和新标准,但技术在转换成产品的过程中是否有市场,是该产品能否立足的重要一步。几年前,中国市场上出现的超级vcd是vcd向dvd的过渡产品,evd也可能是dvd向更高级产品升级中的一种过渡产品。如果陆刃波的话成为事实,那么参照超级vcd的周期,evd市场寿命最多不过2-3年。
----------------------------------
前无市场后无片源evd阵线进退尴尬
中国经营报 记者赵平北京报道
evd的上市过程可以用毁誉参半,优劣共陈来形容,自从evd被正式推向公众以来,伴随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欢欣鼓舞,种种怀疑的声音也没有停止过。在谈到种种制约evd发展的瓶颈问题时,国内某知名电子厂商的发言人甚至也承认,“evd有点操之过急了。”
信产部的一位技术专家在谈到evd的发展前景时显得有些语焉不详,“现在还不好说,evd其实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舆论的问题。”这位专家对evd的技术实力有些信心不足。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有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evd的技术研发工作其实一直在做,但是现在上市的evd产品其技术方案是不是惟一还需要打一个问号。实际上,11月28日在人民大会堂展出的evd只是工程样机,在后续的量产过程中就出现了技术问题。目前,evd整机测评方法和标准等都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evd产品仓促上阵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但是对于现在的evd来说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且在evd的推广过程中还伴随着国际电子产业巨头之间的博弈与重新布局,对于evd能走多远的问题,现在回答似乎还为时过早。
打的就是时间差?
几乎与国内碟机企业把evd正式推向市场同步,tcl与飞利浦宣布合作,生产基于dvd+rw的刻录dvd。12月初,东芝和nec的hddvd标准被dvd论坛承认为第三种下一代dvd的国际标准。
谋求突破专利费困局,且又牵扯技术标准的evd在甫一上市就遭遇了一个更为复杂的产业环境,这使得舆论对evd的信心又大打折扣。
但是有技术专家向记者解释,如果将目前的dvd视作是第二代产品的话,刻录式dvd(无论是dvd+rw,dvd-rw,还是dvdram)则可看做是2.5代,“因为它只是增加了刻录功能,兼容目前的dvd产品,在密度等技术指标上并没有改变。而去年就已经在国际市场升温的蓝光dvd则是第三代。”
dvd作为影音电子产品,其技术发展的出路只有两个:压缩编码格式和刻录。其中压缩编码格式分为红光技术和蓝光技术两大阵营,evd则选用了红光技术,但是跨国电子巨头则在蓝光技术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比如东芝和nec的新标准都是基于蓝光技术的,实际上,中国业界推崇的evd技术还没有真正参与到国际大佬的标准博弈的游戏中去。
尽管蓝光dvd代表了新一代的dvd趋势几乎已经是业界的共识,但蓝光dvd也有自己的升级成本。蓝光dvd与目前的dvd以及vcd产品都不兼容,生产厂商的制造设备必须全部更换。而相比之下,使用红光技术的evd其社会成本就相应低廉很多,它兼容目前的dvd和vcd产品,生产企业也不必大规模的更换现有设备。
但更为关键的是,可能正是看到了蓝光光碟的发展前景,国际产业巨头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蓝光光碟的技术标准还处在市场博弈的过程中。一方面是索尼、松下、飞利浦为代表的9c联盟,另一方是东芝和nec的联盟,毫无疑问,短时间内国际产业巨头无法达成标准上的统一。
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丁康元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2005年以后蓝光dvd的市场才会逐步扩大,这可能给中国dvd行业留出了两三年的时间,在新一代高清晰、大容量dvd方面提供迎头赶上的机会。中国dvd企业完全有可能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基于红光的evd似乎是中国企业的答案。有业内人士则表示的更直接些,“evd做的好,应该是个打时间差的产品。”
evd的积极推动者,新科公司的发言人樊文建并不能完全认同这样的说法,“应该说是我们领先几年退出了高清效果的影碟机,我们做了市场的抢先者。”
说服好莱坞?说服消费者?
一位欧洲家电厂商官员表示,娱乐业界将决定谁是未来新一代dvd标准之争中的胜家,同样的话也适用于今天的evd产品。实际上,从当年索尼为了推动录像机等家庭影院系统而收购了好莱坞的电影公司开始,整个影音电子产品界已经是内容为王的时代。看看今天索尼的ps2和微软的xbox就会明白这样的道理。尽管evd可以实现5倍于dvd的清晰效果,但是如果无片可放的话,这样的承诺等于空头支票。在新浪针对evd消费前景的调查中,参与投票的网民中有51.55%的人认为片源将是阻碍evd发展的主要瓶颈。
“对于好莱坞厂商来说,授权evd等于是新开的财路,有钱赚他们自然会加入。”新科公司的樊文建在这个问题上表现的相当乐观,“而且我们的evd影碟从这个月开始就已经出来了,这个量还会增加,一个月应该能增加几百部。”
或许取得好莱坞的授权并不困难,但是取得好莱坞的授权也不便宜,而且evd光碟必须在电影胶片的基础上完成胶转磁,据记者了解目前这项工作还必须在美国完成,一张正版evd的成本可想而知。在中国市场,要消费者花上将近20块钱买一张evd碟片,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实际上,消费者看到真正的evd效果要支付的成本还不止这些,相对于2000多块的evd影碟机,数字高清电视是一块更大的开销。目前市场上国产高清电视的售价基本维持在5000块钱以上,换句话说,消费者光在硬件上的投入就要达到7000多块,这还不算日后的碟片投入。
当然目前evd可以兼容dvd,但另一个问题就是一台普通dvd影碟机
市场上的平均价格只有600~700块,消费者为什么要多支付1000多块而去购买新式的evd碟机。
在记者随机采访的几名消费者中,多数人并没有明确的购买意向,甚至有人还没有完全理解evd和普通的dvd相比到底有什么样的好处。
“evd针对的是高端消费群,不奢望普通消费者都来购买evd。”国内某碟机厂商的负责人这样表示。但问题是,单靠高端消费群能支撑起evd产业的持续发展吗?但是来自彩电厂家的销售数据显示,数字高清彩电销售虽然增长迅猛,但在整个彩电市场的份额仅占20%~30%左右。
做标准还是做工具?
有一点是几乎肯定的,evd的出台有着政府的综合考虑。有消息称,evd成为国家标准的所有工作步骤都已准备得差不多了,中国已把evd作为国际标准的提案正式提交,虽然evd能不能成为国际标准很难说,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在新的光盘系统国际标准还没有制定之前,中国已经先发制人,率先开口说话,扭转了以前的被动局面。
用新科樊文建的话说就是“这一步走出去了”。实际上,有观点认为只要evd一旦成为国家标准,跨国巨头要进入中国市场就必须采用中国的标准。而中国的市场如此庞大,没有哪个国外企业会舍得放弃这一诱人蛋糕。但是有业内人士表示,国家标准并不等同于产业标准,在这个问题上,evd应该更多考虑的是与国际接轨,“争取产业认同更重要。否则,evd最终无非还是讲价的工具。”
实际上,当中国的消费电子企业在做大之后都必须面对产业升级的问题,是安心于制造厂商的角色,还是能走一条lg式的上升道路,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规划。“但中国企业要突破应该是选择性的突破,”有业内人士评价说,“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企业应该坚持惟利是图,实事求是。”
作者:段志敏 张楠
来源:京华时报
相关阅读:
人们更相信直觉
四大银行集体瘦身 大量网点员工面临下岗
浅谈脂肪肝与营养
正确的营销策略应该要细分客户对象
拿标准做营销:当今营销世界里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