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世界经理人编者按】</b>
12月18日,本报以《原材料直逼彩电涨价,彩电业酝酿借势搭船》为题报道了明年彩电要涨价的消息,在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但一些彩电生产厂家和经销商随即否认了这一说法,涨价与否成为彩电业多年来少有的热闹话题。
为了驳斥彩电因原材料价格上涨而酝酿涨价的观点,一些彩电生产企业表示,近来钢材、工程塑料的涨价幅度确实很高,但这对于彩电的影响远不如冰箱、空调、洗衣机的影响大,那些产品尚无涨价压力,彩电自然更不会挑头。事实上,家电企业应对原材料涨价已经有近两年的时间,在这期间钢材、工程塑料等价格已出现了20%至30%的价格上涨,彩管和压缩机等元器件价格上涨了30%以上,但从目前来看,近几年来彩电、空调的价格一直是大幅降价。目前厂家采取的措施基本上是压缩现有利润自行消化,或者依靠高端产品的高利润弥补损失。由于目前彩电依然供大于求,普通彩电同质化日趋严重,降价已经成为家电行业的发展规律。
然而,综合不同层面的信息看,彩电涨价应当不是空穴来风,客观的、新的涨价因素已经显现。
首先,全球经济复苏将拉动彩电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目前,生产彩电的要素价格都在全球范围内大幅度上扬,而未来全球经济前景乐观使要素价格提升的基本面得到加强。根据一般规律,世界经济复苏会给原材料行业带来较大的需求,对于经济复苏的预期也影响了世界商品价格水平,进而影响国内价格水平。全球需求复苏意味着要素价格难以在短期内出现回落。
其次,废旧彩电回收费用计入成本将加大彩电制造成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彩电等电子产品普及率进一步上升,但伴随着产品换代速度加快,电子垃圾带来的压力日益突显。随着2003年我国家电报废高峰期的来临,废旧家电回收利用已列入国家议事日程,对此相关的立法预计将在2004年上半年完成。即将出台的回收法规中规定“废旧家电回收责任将由包括渠道商、制造商、消费者在内的三方共担”,从明年开始回收费用将计入家电制造商的生产成本内。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目前我国电视机的社会保有量达到3.5亿台,按照10至15年的使用寿命计算,明年起我国将进入废旧家电更新高峰期。但是,这些彩电根本没有计提回收费用,所以回收费用有可能从现有的彩电利润中计提。与此同时,从2004年8月13日起,欧盟也将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彩电产品征收10至20欧元的电子垃圾回收费用,届时不堪重负的彩电企业只好将这些费用摊入成本费用之内。另外,国家相关新的技术标准出台也会要求彩电必须逐步使用环保材料以降低废弃后的环境污染。据测算,如果完全以环保材料替代现有的生产原料,企业的生产成本将至少提升20%,而如果加入回收废旧家电所需的支出,那么国内彩电的制造成本还将上升。
第三,出口退税率下调给彩电价格上扬增添必须动力。从2004年1月1日起,彩电的出口退税率将下调4个百分点。出口退税率与一般贸易出口成本呈负相关效应。根据计算,出口退税率每下调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一般企业出口成本增加约1个百分点。若下调4个百分点的话,将使得彩电出口成本增加约4%,这对于利润只有5%的彩电企业来说,无疑是走到了生死存亡边缘。目前,摆在中国彩电企业面前的路只有两条:亏损出口也就是死亡;另外一条出路是彩电价格上浮。
据预计,2004年国内将出现供小于求的新的彩电供求关系。彩电价格的涨与跌最终要由供求关系来决定,上述几个因素仅仅提供了涨价的基础条件,并不是必要条件,今年国内彩电供需格局仍然是供大于求,所以一些彩电企业一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原材料涨价的压力,另一方面又咬着牙坚持产品不会涨价。但是,明年国内彩电供需格局将很有可能是供小于求。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彩电生产基地,据预测,在全球经济宏观面向好的前提下,来自中国的彩电出口增幅将超过50%,目前中国的彩电产能在5000万台左右,而年底最后两个月的彩电销量一般可占全年彩电销量的30%左右,这实际上意味着不用到年底,中国国内彩电市场就会出现较大的缺口。虽然反倾销会对中国彩电出口带来负面影响,但是,即使中国彩电被课以重税,跨国企业仍然会用贴牌生产的方式使用中国彩电的产能,因此窝在家里大打价格战的可能几乎没有,明年将是中国彩电全军忙碌的生产年。
来源:经济参考报
相关阅读:
人们更相信直觉
四大银行集体瘦身 大量网点员工面临下岗
浅谈脂肪肝与营养
正确的营销策略应该要细分客户对象
拿标准做营销:当今营销世界里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