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世界经理人编者按】</b>
短短半个月时间,中国棉纺业经历了极为戏剧性的变化--包括棉纺企业和棉花商。棉花商刹时从大喜变成大悲,棉纺企业依然愁眉紧锁,但愁苦的原因却已经从缺少棉花变成缺少订单,而订单的缺少当然意味着棉花需求量的减少
这一戏剧性变化的最终归结点是,4月下旬,坚挺几个月的棉花价格突然逆转回落。到目前为止,棉花的价格已降到每吨13300到13500元,更有甚者直接降为13000元--短短几天时间,棉花价格下降幅度达到几百甚至千元。与之前直线上扬的态势相比,突然回落的棉价让业界措手不及。
非典最终殃及棉纺业
按常理度之,对于被棉花涨价风波折磨已久的棉纺企业来说,棉花价格霎时回落无疑是雪中送炭的利好消息。但是,棉纺企业并没有因此兴奋起来。
4月上旬,受伊拉克战争的影响,以外贸为主的广东棉纺业也随之受到牵连,外贸订单顿时减少。在此情况之下,对广东棉纺业而言,棉花价格的上涨显然是雪上加霜--成本的上涨意味着产品竞争能力的下降,海外的订单可能因此向亚洲其他低成本国家流失。事实上,广东棉纺企业的担忧已变成现实。多家棉纺企业对记者表示,从3月份开始,外贸订单开始减少。
而今,一场更为悲惨的灾难正向广东棉纺企业侵袭。非典的肆虐阻止了棉纺业外商的到来,也阻止了棉纺产品销往海外的道路。显然,有一部分手工制作的棉纺产品很容易被外商因sars而封锁。于是,非典灾难最终危及广东棉纺业。广东某棉纺企业负责人对记者称,4月底,订单数量突然停滞。该负责人问及周围棉纺同行,他们的情况同样如此。很明显,sars病毒比成本上涨更恐怖,外贸订单更大批量地流失。“这些订单一旦流失,是否一去不复返很难定论。”
棉花商从大喜变大悲
sars的影响还表现在另外一个方面。由于之前棉花紧缺以及涨价的缘故,广东很多棉纺企业已经弹尽粮绝,要维持目前尚在进行的生产以及非典过后可能出现的大规模生产,采购棉花已迫在眉睫--尤其是在棉花价格回落的大好时机之下。然而,棉纺企业的这个愿望也很难实现。因为sars在阻止外贸订单的同时,也基本阻止了企业采购的道路。目前企业的采购成本非常高,广东省纺织协会工程师禤志强对记者表示,广东的棉纺业人士一旦到省外,就会被当地隔离,即使是棉花产地的运输车直接把棉花送到广东,回到当地后,这些运输车也将同样被隔离。
于是,广东棉纺企业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寄希望于sars风波尽快过去。
sars也影响了大批棉花囤积商的心情。订单的减少意味着棉花需求量的降低,棉花商手中大量囤积的棉花已失去了之前奇货可居的优势。
与此同时,国家却逼迫棉花商抛售囤积棉花。4月中旬,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积极销售棉花。采用的方法是金融控制政策。通知中说,各级人民政府和农业发展银行要督促棉花经营企业加快销售,限期归还占用的农业发展银行贷款。贷款已到期的,原则上不再展期。凡在2002年度还贷及时的棉花经营企业,申请2003年度棉花收购贷款时,农业发展银行给予优先安排。2002年度还贷不及时的棉花经营企业,2003年度农业发展银行不再提供棉花收购贷款。同时,各级农业发展银行不支持棉花企业在交易市场购买棉花。严格控制对商业企业的棉花贷款,以防止个别棉花企业利用银行资金进行市场炒作。
通知中并没有说明具体的还贷期限,但是广东省纺织行业协会工程师禤志强透露,国家发改委给每个省的计委和经贸委分别下发了内部通知,要求所有的棉花经营企业分期还贷,据说第一批还贷的时间是在5月份。
于是,棉花商急了,要还贷只能选择抛售棉花,而今棉花需求量又比较小。在这突然转变的供求矛盾之前,棉花价格开始回落。众多棉花商从大喜到大悲的心情可想而知。
5月2日,有棉花经销商表示,如果有企业需要棉花,其手中的棉花可以出手。
急盼推出棉花期货
经历了这次棉花价格涨涨跌跌、棉纺业大起大落的风波之后,国内棉花需要建立一定的机制完善市场的话题屡屡被业界提及。尤其是目前棉花配额正逐年放开,而国内棉花要应对国外棉花的叫板,能力尚比较弱。据某些棉纺企业负责人称,一些国家的棉花--例如巴基斯坦、以色列等,国家对做海外市场的棉农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因此这些棉花在海外便具备了价格的优势。而今,中国的棉花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种植优势,国家也没有进行补贴,因此禤志强认为,目前国内棉花市场能做的,便是形成比较完善的机制,适当地减少风险。
其中,关于建立棉花期货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原因是目前国内棉花缺少合理的价格机制,棉农在开春进行种植决策时,参照的是上年的价格,但秋后棉花价格却以当年供求为准,按照这种做法,价格信息基本上被扭曲,市场风险很大。而棉花期货交易能有效实现棉花的套期保值,这些问题便能得以迎刃而解。
目前各商品交易所和期货公司均对此持乐观态度。其中郑州商品交易所在今年3月份将建立棉花期货的报告上报证监会。该交易所有关人士曾表示,最后的结果取决于国务院。如果获批,棉花期货的推出将非常快。
至于能否成功进行棉花期货交易,目前还有专家表示忧虑。有资料显示,全球曾经开展棉花期货交易的国家和地区非常多,包括我国的香港地区,但最终纷纷关闭,只有纽约期货交易所的棉花交易存活了下来。挑战主要来自市场参与者的实力,美国之所以形成有序的市场,是因为当地棉花种植和流通都相当组织化和规模化。
而中国的棉花市场显然还没有到这种成熟的地步。禤志强说,中国的棉农相当分散而且实力薄弱,产棉地和棉纺工业集中在部分经济不发达地区,而且棉花商进场进行套期保值的意识还不高,同时中国的基础体制--如检验体制、分级体制、信用机制等都有待建立健全。虽然政府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但改革肯定需要一段时间。因此,中国棉花业经历几年的阵痛势在必然。
相关阅读:
人们更相信直觉
四大银行集体瘦身 大量网点员工面临下岗
浅谈脂肪肝与营养
正确的营销策略应该要细分客户对象
拿标准做营销:当今营销世界里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