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制衣产业概况1

<b>   【世界经理人编者按】</b> 平湖制衣产业概况

  平湖市地处浙江东北部,南濒杭州湾,东邻上海市,处于环杭州湾经济带的中心位置。全市陆地面积552平方公里,自然条件优越,土地均为冲积平原。海岸线27公里,海域面积1086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地理位置优势,北有沪杭高速公路、320国道比肩而行,东有乍嘉苏高速公路直通浙北唯一出海口--乍浦港,南部为已开通的沪杭公路复线(01省道)以及正在设计建造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东部紧邻中国“经济首都”―上海;诸多铁路、公路、航运网线将平湖造就成一个四通之地。
  
  浙江平湖市服装行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快速发展于上世纪的90年代。20世纪80年代初,平湖人看准上海服装产业向周边梯度转移的时机,与众多上海服装大企业联营;20世纪90年代前后,平湖制衣开始走外向型发展路子,平湖服装业不仅打下了雄厚的产业基础,而且实现了融入国际大市场的目标。截止2002年末,全市已有1000多家服装企业,从业人员约有10.5万人。服装行业是全市的第一大支柱产业。2002年,服装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3.93%;总产量2.16亿件,约占浙江省服装总产量的10%;服装产品95%以上出口,主要出口到日本、欧美等56个国家和地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县(市)级出口服装制造基地。2002年12月,平湖市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命名为“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城”荣誉称号。
  
  平湖拥有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熟练的技术工人,能生产各种门类的服装及精品服装。目前,全市服装企业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有35家,超过1亿元的有15家。已有93家服装企业通过了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认证。平湖以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了来自美国、日本、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前来投资,其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 “耐克”、“reebok”、“华伦·天奴”、“lee”等国际著名品牌均把平湖市作为长期合作的生产制造基地。   <strong>产业结构及特点</strong>
  
  平湖制衣业的发展主要依托于上海经济。从80年代开始,这个主要以农业为基础、自营经济极其薄弱的农业县,利用优越的经济政策及大量闲置的土地资源,逐步将原上海制衣业的游动资金和外来资本向平湖吸引。 <p align=left>  在平湖制衣行业内,处于结构“金字塔”项端的是外资或合资型的企业;他们资本充实、客源相对稳定,部分企业的上游采购商就是投资方,所以这些企业拥有稳定而持续的利润来源。在平湖这种企业很多,平湖当地只是这些企业生产工厂的所在地。这种大型的服装生产加工企业,往往多采用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在以服装加工为基础的制衣业之外,渗透到行业的上游制造,如面料整染、辅料制造等。部分大型企业已经形成集团化运作采用复合式经营的方法,以制衣业为中心,扩展行业及制造职能,以大型产业集团的形式进行资本操控,渗透到多种行业的经营中去。例如平湖市最大的服装制造商及上市企业-茉织华,已经将集团的经营业务拓展到除服装制造之外的印刷、造纸、房地产以及产业投资方面。能过控股、参股的形式,将平湖众多的服装制造企业归于门下,不仅降低了经营风险,而且在产量及成本控制方面也相应的产生了巨大的成效。

  而处于第二集团的企业,多以联营、国内资本投资的方式在平湖地进行生产。部分平湖地区先期发展起来的民营资本也在近两年有扩张之势。这一集团也是平湖制衣行业的中坚力量。与第一集团所不同的是,这些企业多依靠于外贸公司。部分拥有自主营销手段的企业也是采用两者兼顾的方式,在自主营销发展不完全、可利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从外贸公司得到的订单相对更稳定,也可以规避一些经营上的风险。由于受到资本不足及经营成本的影响,这些制衣企业往往采用集合产能、互营互产的联营方式来生产。不仅在经营成本上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而且因为集合了部分相关资源的联合体,在产能及其多方资源供给方面也得到提高,最大限度的减少经营风险,降低因市场波动而导致的成本扩张。

  在行业金字塔中处于底层,各村镇自行发展的民营资本企业以及一些中小型制衣社,一般很少有能力进行出口加工,无论从产能上讲,还是从技术、质量角度来讲,这些小型的制衣企业仅仅作为国内部分低档服装的生产商,产品多以销往国内各服装批发市场为主,无自主的研发能力,在营销上也只能采用多方出击,以实际生存为需要的自产自销的方式。

  当服装制造形成产业之后,那么伴随集团化、产业化的行业发展,所带来更多的改变更主要的就会取决于资本的充裕度,以及在资本形成和发展中战略选择的问题。如果说市场竞争和不可确定的政治因素会产生新的行业机遇,那么我们可以从它的发展中品味出一定的必然: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迫使“茉织华”等企业从“接单生产”的安逸日子中惊醒,产品也从单一的阿拉伯长袍向多品种转变,最终使企业更上一个台阶。

  ——1997年开始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让平湖服装企业意识到了“单一外销市场”的危险性,从而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欧美市场。

  ——新世纪中美关于“入世”的双边谈判一结束,平湖服装企业立即行动起来:“茉织华”、“多凌”、“新成达”等企业纷纷加大技改投入,至2002年底全市服装业固定资产投资达4亿元。 <strong>  内部流程循环</strong>

  平湖经过近20年的产业发展,制衣业已成为平湖的支柱产业,也是平湖的经济支柱。但如果从产业结构和供应链从属上来看,平湖已经成为单一服装生产制造基地,与其相关的产业极其落后。从平湖市注册的纺织、印染类的服装加工上游企业来看只有不到十几家(成规模的),平湖只是将服装产业的“中段”——制造业部分打造得很扎实,无从谈起下游的营销以及渠道拓展能力,这种局面的形成有历史原因,也有其自身的原因。

  如果我们从环杭州湾经济带来看,根据产业的不同进行分类的话,以杭州湾为中心进行逆时针旋转,我们可以发现:上海-地区经济龙头、主要从事经贸活动;嘉兴(含平湖)-制造业基地、终端制造环节;杭州-浙江地区的政策发源地、政府渠道的中心;萧山、绍兴-纺织产品生产基地、面料及其服装制造资源的上游环节;宁波-成衣生产、具有品牌化运作能力。经过这一圈的跟踪,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个经济圈终结于两点,一个是上海,一个是宁波,而从职能上来说,宁波又终结于上海。从这个经济带中我们看到一条非常清晰的产业供应链,各司其职、应用各自地区自身发展起来的民营资本,打造各有特色的产业环节,形成的各种专业镇、专业市场为其它配套供应商以及产品下游的需求企业,完整而有效的建立了一整套的产业线。这是由各地不均衡发展而产生的必然的分工结果,也是各地特色经济的突出表现、经济上的历史原因。

作者:老郑发镖
来源:中国营销传播网论坛 
 

相关阅读:

人们更相信直觉
四大银行集体瘦身 大量网点员工面临下岗
浅谈脂肪肝与营养
正确的营销策略应该要细分客户对象
拿标准做营销:当今营销世界里的最高境界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