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世界经理人编者按】</b>
专访中国驻沙特使馆经商参赞曹甲昌
“美英主导伊拉克重建已经成为事实”
南方周末:根据你从事国际商务贸易多年的经验,你预测伊拉克战后重建可能有多大的市场?哪些方面将是需求量最大的?
曹甲昌:随着美英对伊军事行动的结束,伊拉克重建问题成为国际关注的主要问题,世界各大国、国际组织和联合国等机构均在对伊的经济状况和重建需求进行评估,中国商界当然也关注这一市场。目前根据各方预计,伊拉克重建每年所需费用约200亿美元,长远需求是4000亿美元。
所需商品和工程项目包括了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如食品、药品、服装等基本生活用品和石油设备、石化设备、公路、桥梁、饮用水、港口设备、农业基础设施、医院、学校等。战后重点建设项目将是石油领域和基础服务领域,以保证人民生活基本正常进行。
南方周末:你预计对重建的市场份额,国际社会将如何来进行切分?
曹甲昌:这些项目将由美国公司独揽,其他参战国如英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的公司将有可能获得分包项目,并在今后的大规模重建中得到可观份额。
但大国尤其是美、英和法、德、俄等之间在重建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前者以“功”自居,认为自身应该在重建中占主导地位;而后者则认为联合国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但不论怎样,其出发点都是经济利益,都希望在重建中有自己的份额。法、俄在战前即与伊有传统合作关系,并有几十亿美元的债务,都不希望轻易被美国抢得头筹,但目前看来也无能为力,美英主导伊拉克重建已经成为事实。
“中国公司会有不少机会”
南方周末:中国参与伊拉克重建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
曹甲昌:首先,中国本身是一个大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伊拉克问题上,联合国必将发挥一定作用,那么中国则会以大国身份,名正言顺地参与进去。
第二,未来的伊拉克政府无论是亲美的或是民族主义的,就中国的国际地位来说,伊拉克都需要与中国搞好关系,加强合作。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与伊拉克有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从1979年就开始在伊拉克承包工程,承建了许多项目,如公路、桥梁、农业灌溉设施、水坝、化工厂、纺织厂等,在科威特重建中的灭火项目、港口项目、化工项目等,为我国公司企业在当地的合作已经奠定了好的基础。
最近10年来,我们的整体经济形势也有了飞速发展,也是中国企业大发展时期,所以,我国公司进入该地区市场的条件应该更加成熟。另外,中国在战前曾与伊拉克政府签订过石油开发协议,这些项目在伊拉克新政府稳定后都会继续进行。
第四,伊拉克战前欠中国十几亿美元的工程债务,这些债务无论是否偿还,都将是我们未来在伊拉克取得工程项目的一个有利条件和理由。
说到不利条件,应该说,中国在伊拉克问题上本身发言权不大。我国目前的外交政策,比较务实谨慎,在目前伊拉克政局不稳定的情况下,进去也不合适。但就将来而言,我们是有自己优势的。
南方周末:如果重建由美国主导的话,中国企业可能获得多大的机会?
曹甲昌:具体数目目前很难预计。应该说,在美英主导的情况下,短期内中国公司不要期望值太高,那些重要的项目如石油开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南部港口重建等,都会由美国公司来统揽,中国企业难以插足。
但是,伊拉克重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10年内有4000亿美元的市场,美英不可能完全把持。可以肯定的是,伊拉克遭到战争严重毁损,2000多万国民对各方面物资的需求将是空前巨大的。在战前联合国主导的“石油换食品”计划中,每年伊拉克需要向世界进口150亿至200亿美元的食品和医药用品,其中中国每年就向伊出口十来亿美元。所以,从长远来看,中国公司会有不少机会。
“中国公司要做好先期准备”
南方周末:据悉,国内已经有不少商家企业准备在伊重建中寻找机会。在目前情况下,企业参与重建可能面临哪些风险?
曹甲昌:我认为,作为自负盈亏的企业,冒一定风险去争取更大的收益无可厚非。伊拉克与阿富汗不同,阿富汗底子薄,国民穷,我们的企业参与进去也获得了不小的利润,而伊拉克有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石油资源,能够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多发展的机会。
但是,从经济上看,有一个风险不得不考虑,伊拉克重建需要巨额的经费,这很可能造成伊没有能力立即支付工程款的情况,那么这就需要中国公司大量贷资,而中国公司在这方面能力相对较弱,从而会产生一些经济上的问题。
从政治上看,如果政局一旦稳定,政治风险应该不是很大,毕竟伊拉克要发展和中国的友好关系。但由于伊目前局势不稳,真正进入伊市场还需要时间,我们企业为此做些必要准备是必须的。
南方周末:你建议中国企业当前应该做哪些先期准备?曹甲昌:主要是进行市场行情分析,了解当前伊拉克政治经济动向,伊拉克市场上有什么需求,根据自己的实力判断能做什么,如何进入,何时进入,进入哪些项目、哪些领域,如何把风险降到最低,等等。
我们就曾给国内企业建议,要加强与美国公司的关系,从他们的项目中争取分得一定份额———这并不是什么降低身份的事。另外,沙特有地缘优势,中国企业也应该多与沙特公司合作。
南方周末:你的意思是说,中国公司要想得到更多的机会,可以采取灵活渐进的方式,譬如加强与伊周边国家的合作来进入重建?
曹甲昌:对。沙特不仅与伊拉克有长期而广泛的合作关系,同时也是我们在中东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去年的双边贸易额超过50亿美元,经济合作也有相当规模。目前中国在沙特经营的工程承包公司有近20家,主要集中在通讯、油田、服务、房建、公路、水坝、水井等项目,有良好声誉。目前沙特已有不少公司向我们表达了合作意向,部分当地公司已经向我国采购了地毯、毛毯、建材等产品,用以向伊拉克转口。
我们经商处愿意为中国公司在沙特的经营和中国公司与当地公司在伊的合作,提供必要的便利和咨询。等到时机成熟后,我们将会举办一些活动,以促成中国公司与沙特公司的合作,共同参与对伊重建。
南方周末:国内企业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来获得这些机会?
曹甲昌:联系的渠道非常多。譬如可以通过国内的政府部门,如商务部,它的有关业务部门和网站上会定期发布一些信息。另外,也可以通过驻外机构比如与我们经商处直接联系,经常来了解信息,或者把自己的情况和要求告诉我们,在我们了解到合适的商务合作机会后,就会迅速与企业联系沟通。
作者:孙亚菲
来源:南方周末
相关阅读:
人们更相信直觉
四大银行集体瘦身 大量网点员工面临下岗
浅谈脂肪肝与营养
正确的营销策略应该要细分客户对象
拿标准做营销:当今营销世界里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