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见钟情”为主题的婚介活动将于本年度的岁末举行,据主办方某婚介机构宣称,截至昨日已有几百名单身男女报名参加这项被称为“闪婚”的活动。
无独有偶,沪上近期频频举行的“8分钟交友”活动,也是让单身男女“在最短的时间内表现自己最闪亮的地方”,“快速相亲”。据介绍,在这些“闪婚”活动中,直奔“结婚”的男女可到速配定情区进行交流,直截了当地谈婚论嫁:坦诚布公的问收入、家庭背景,甚至敏感、私密话题。据悉,此类现象在沪上已有1年多的时间,各界看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缘分来了,挡也挡不住
陈先生与王小姐相识才28天,就走进了婚礼殿堂,这对自诩为“闪电结婚”的新婚夫妇说,他们是通过“8分钟交友”活动相识并相爱的,结婚理由是考虑到年龄大了,各自的条件也都相当,所以“速战速决”。
陈先生夫妇只是上海日渐增多的“闪婚”族中的一对。记者从上海某婚介机构了解到,这种都市情感“快餐”如今并不少见。以某婚介机构为例,仅今年1月到10月,通过该机构介绍,在短短一两个月内步入婚礼殿堂的不下10对。
市民沈女士举了自己身边的实例。她看着年纪已不小的女儿对婚姻大事无动于衷,便将女儿的资料送到婚介所征婚,谁知女儿经婚介所“牵线”,第一次与对方见面就谈出了“感觉”,双方经过几次约会确认了恋爱关系,一个多月后就拿了结婚证。“我认为女儿并非视婚姻为儿戏,而是理解了婚姻的实质。缘分来了,挡也挡不住。”
据本市某婚介服务中心一位“红娘”介绍,在她所遇见的“闪婚”个案中,最快的一对相识12天就领了结婚证。
时代强化“跟着感觉走”
“闪婚”为何有如此魅力?社会工作者林之浩说,当今社会处于转型期,人们思想较过去开放,且因生活节奏快,大家在各方面都讲求速成,不少人提出“先成家后立业”,所以“闪婚”也随之出现。另外,个性化的时代也强化了个人“跟着感觉走”的意识。林之浩举例说,几年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发布过一项有趣的研究报告,称多数青年男女第一次约会的印象将决定他们是否“有缘”。研究发现,大多数约会者说他们在一见面的几秒钟里,就作出了是否和对方继续交往的决定。
尽管有人认为“闪婚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但许多人依然认为“不宜过分提倡”。一项社会调查显示,51.5%的公众不支持“闪婚”,认为婚姻必须经过慎重考虑。
婚姻大事,应该慎重
2004年,上海有27000多对夫妇办理了协议离婚登记,平均每天75对,比2003年增长38.9%。其中,短婚夫妇有所增加,结婚不满1年就离婚的夫妇占7.2%,婚龄最短的只有14天。而据统计,目前年轻人闪电式结离婚的增长幅度已接近50%,而且速度越来越快。
司法工作者李依民认为,目前我国法律规定婚姻自由,相对于未婚同居,“闪婚”可以说是对婚姻采取了负责任的态度,“闪婚族”自愿接受来自社会的约束力,承担义务,比非法同居等行为要严肃得多。
某区民政局办公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认为,结婚快慢是个人的选择问题,别人不应强行干涉,但对于婚姻大事,还是应该采取更加慎重的态度。他认为,“闪婚”现象是社会多元化的体现,如果双方能比较理智,在逐步了解对方后,确认能一起适应未来的生活而踏上“红地毯”,那就应该得到大家的祝福。但有些男女双方从最初恋爱到最后结婚,他们不是把爱情或婚姻当作目的,而是当作手段,在整个过程中有一种“游戏心态”,这样的感情和婚姻当然不会长久。
相关阅读:
相亲那天我终于成功脱单、失身
相亲有技巧 聊什么话题才好呢
是爱维持婚姻还是婚姻维持爱
十年婚姻十年爱
为什么我的婚姻如此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