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饭碗变瓷饭碗能否装下大鲶鱼

  69%公务员的“官帽”将被摘掉,“铁饭碗”变成“瓷饭碗”,待遇与行政职务级别脱钩,每年增千名聘任制公务员……这些都是深圳公务员分类改革的具体措施。这种独立的晋升渠道,让长期困扰公务员的“天花板”问题得到破解。

  不管是摘掉69%的“官帽”,还是打破“铁饭碗”、实行聘任制,深圳的改革其实是在探索一条公务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这其中,公务员的退出机制显得尤其重要。

  以前我们经常指责公务员“一杯茶、一份报纸”消磨时间的清闲,虽然有失之偏颇之嫌,但多少也说出了公务员的工作状态。稍有记忆的人应该对下面的事还有些印象:广州市监察局偷拍广州某些窗口单位工作人员的上班情况,发现有不少公务员上班时间不务正业,有上qq聊天的,有看电影的,也有上外网乱看的。市委书记朱小丹对此严厉批评,并责令立即整治,着力在制度、体制、机制上杜绝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公务员上班时间不务正业,恐怕也要分好几种情况:有些人是不想干事,只想混日子,反正饭碗是“铁”的,旱涝保收,这部分人应该说是对“公仆”角色理解有误;有些人是碍于能力原因,干不好公务员这份工作,比如说那些对专业技术要求比较高的职位,要求公务员本身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但某些公务员占其位,却不能谋其职;还有一些人是因为没有制度的约束,不认真干事,能应付就应付,根本不把服务群众当回事。

  在这背后,凸显的是没有一个退出机制对其公职行为进行制约。我们知道,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对公务员的处罚有辞退、辞职、开除等几种措施。但事实上不但开除很少使用,即便是辞退、辞职等正常的退出行为,在公务员中也很少出现。据人事部统计,公务员年辞退率仅约0.05%,这在全国近500万公务员中实在是微不足道的。

  缺乏正常的退出机制,使得辞职、辞退、开除等本应是常态的退出行为,现在却变成一种极少使用的特殊化行为。它导致的结果:一是公务员队伍急剧膨胀,二是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机关作风和官僚作风。因而,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奇怪的事,比如说公务员想辞职跳槽的,却受限于工作年限的习惯性限制——服务不到五年,想退也不行;想下海经商的,却要为其配套不公平的国民待遇,像昆明市公务员自愿辞职创业,除发给辞职金外,最高还可获奖20万元……

  公务员退出机制迟迟不见行动,有利益平衡的原因,也有传统用人制度的惯性所致。明知道有些人不适合做公务员,但没人愿意出面打破传统惯性。因而,深圳将摘掉近七成公务员的“官帽”,变“铁饭碗”为“瓷饭碗”,以期激起聘任制的“鲶鱼效应”,此举能否推动公务员退出机制的完善,不妨拭目以待。

相关阅读:

上班族常用电脑如何保护眼睛
上班族久坐怎么锻炼?每天六步久坐不伤身
与公司年轻白领的经历让我难忘
职场白领必看四大沟通技巧
职场生存:幽默带来好运气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