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峰的故事

  在绿树环绕的操场上,上千名师生整整齐齐地坐着,聚精会神地听台上何校长讲话。

  这是红专中学举行数理化基础知识竞赛颁奖大会。

  “第一名,潘峰……”

  何校长话音刚落,下面就交头接耳议论开了。大家感到很惊讶,潘峰还是个初三学生,为什么夺得了头筹呢?

  来校采访的记者对这个问题颇感兴趣。大会结束后,他立即找到何校长,了解潘峰的情况。

  何校长简单说了几句,就把他介绍给潘峰的班主任陈老师。

  《一》

  潘峰是一个十五六的男孩,中等个子,身体结实,面色红润。他一天除了学习和锻炼身体外,没有其他爱好。

  一天晚上,潘峰在例行的一刻钟读报时间里,看到了叶剑英的新作《攻关》。他轻声念道:

  攻城不怕坚,

  攻书莫畏难。

  科学有险阻,

  苦战能过关。

  这首诗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把他的眼球吸引住了,他目不转睛地盯着,看了一遍又一遍,好像要把它刻在脑子上似的。过了好一阵,他才抬起头来,默默地、反复地吟诵着,回味着。他觉得这首诗写得太好了:它好似高山之颠的明灯,照亮了攀登科学高峰的路径;它好似久旱的甘露,滋润着广大青少年干枯的心;它好似冲锋的号角,鼓舞着全国人民向科学进军,为四个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他看一阵想一阵,想一阵看一阵,真是如获至宝,爱不释手。

  过了一会儿,他决定把这首诗抄录下来。起初,他想摹仿叶老的字体,可是写了几遍都不像,因此就打消了这个念头,用他最拿手的隶书写。

  潘峰写好以后检查了一遍,就准备把它贴到书桌上面的墙上。

  墙上已经有两条警句:左边一条是马克思的,内容是:“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右边一条是毛泽东的,内容是:“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他寻思片刻,就把叶老的诗贴在两条警句的下面。

  潘峰贴好之后,又仰头端详,心里很不平静。他从马克思、毛泽东的谆谆教导想到叶老的光辉诗篇,从学校今天的新气象想到过去的混乱状况。他特别厌恶“四人帮”搞愚民政策,用所谓的“反潮流战士”和“白卷英雄”搞乱学校,搞乱整个教育战线,白白地浪费了千百万青少年的大好时光。同时,他也检讨自己,曾经在一次上语文课时,跟着那些“角刺”学生瞎起哄,弄得老师上不了课。现在回想起这些觉得脸上无光,感到很惭愧。

  一会儿,潘峰站起来,走到后面墙边去,仔细观看墙上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他越看越感慨:中国版图好大呀!在世界上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呀!毛主席早就说过,中国有这么大一块地方,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可是一些年来,由于林彪、“四人帮”一伙人的干扰,破坏,工农业生产止步不前,科学技术相当落后,这样能对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吗?如果有人作出肯定的回答,那就是痴人说梦。

  他凝思默虑良久认为,要使中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要对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必须立足于脚下,立足于本职,老老实实、脚踏实地地工作——对于他们学生来说,就是如何把学习搞好,学到真本领,将来为“四化”贡献力量,把国家建设好,让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如果还像过去那样,光喊口号,不见行动,搞了几十年,什么都上不去,什么都不行,这样不仅不能对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很可能像毛主席说的那样,被开除地球“球籍”。

  过了一阵,他回到座位上,又端详着叶老的光辉诗篇。那天晚上,他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二》

  潘峰自从读了《攻关》诗篇以后,学习更加努力——正课时间不消说了,课余时间抓得更紧。他经常用叶老“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这句诗来勉励自己,鞭策自己。以前晚上十点过一点就休息了,很少学到深夜。打这以后,他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学习到深夜。开始他妈不知道,随他搞多久。后来他妈知道了,怕他把身体搞垮了,规定他最晚不得超过十一点。可是他不听,每天仍然学到很晚。有一次他妈发火了,要烧他的书。这下可把他吓坏了——毁什么都无所谓,就怕毁他的书。他说了很多好话,才平息了他妈的怒火。

  此后,潘峰每天晚上十一点按时睡觉。由于看书习惯了,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过了两天,他就想到对策了,即:到时间就睡觉,睡一会儿再爬起来。为了保险起见,他把门上面的小窗用纸糊上,台灯用一块黑布罩住,只有桌面上一小块地方才有光线。

  一天晚上,潘峰做一道高中数学题,从八点开始,一直到十一点都没有做出来。这道题对高中生来说并不难,费不了多大劲儿,然而对他这个初中生就难了。因为是自学的,虽然理论上懂了,但实际应用就不行了。规定睡觉的时间又到了,他只好把灯关了,到床上去躺着。他虽然躺在床上了,可是脑子并没有休息,仍在思考那道题。

  约莫过了半个钟头,潘峰从床上爬起来,打开灯,罩上黑布,继续做那道题。他按刚才在床上想的方法做了一遍,还是没有做出来,便感到茫然了。过了一阵,潘峰又用其他方法做,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仍旧没有做出来。哈欠接二连三打了好几个,一个劲儿地催他睡觉。可是潘峰有一股子倔劲儿,他下定决心,这道题做不出来今晚上就不睡觉。

  不知过了多久,他的上下眼皮开始打架了,便停下来,用手轻轻地揉眼睛,揉了一会儿,似乎好了一些。没过多久,上下眼皮又打起来了,而且打得更凶,头也不由自主地垂下去了。转瞬之间,他的头又抬起来了,用拇指和食指把眼皮撑开,不让它们接触。这时,他想起以前老师给他们讲的故事,说古代有个书生读书非常刻苦,为了防止打瞌睡,把头发吊在梁上,屁股边安一个锥子,只要身体一动,头皮就拉扯得很疼,屁股就刺得很痛,这叫做“头悬梁,锥刺股”。他想起这个故事,好像精神了一点。可是没坚持到两分钟,上下眼皮又打起来了,而且扭在一起,再也分不开,便将双手伏在桌上,头埋下去睡着了。

  不知经过多少努力,潘峰爬到了一座大山的半腰,向下看黑暗无光,如同深渊;向上看蓝天白云,奇峰耸立。他多么向往那奇丽的山峰啊!便暗自想,一定要爬上去。

  潘峰稍歇了一会儿,又起步了。他继续沿着那羊肠小道往上爬,走着走着,没有路了,举目一望,前面荆棘丛生,杂草遍地。他毫不犹豫,拨开荆棘,踏着杂草,继续向上爬。潘峰忍受着各种草木的刺蜇,爬了一坡又一坡,忽然又见到那奇丽的山峰了,心里十分高兴。他想,这下可能比较顺利了。然而当他转过弯去,看到前面山坡十分陡峭,起码有六七十度,树和藤蔓也极少,几乎是光秃秃的,一下又茫然了。过了一阵,他下定决心,哪怕是上刀山,也要攀登上去。潘峰抓着突出的岩石,偶尔拽着一棵小树或藤蔓,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可是快到山顶了,岩石像刀切的那么整齐,不仅没有树,连一棵草也没有;下面又是万丈深谷,上不能上,下不能下,他心里有些慌乱了。潘峰镇静了一下,寻思怎么办?忽然,他看到头顶上红旗飘扬,并隐隐约约地听到上面有人说话,其中还有一个女人的声音。他不管三七二十一,扯开嗓子喊道:“上面的叔叔阿姨们!快来拉我一把。”

  果然,一位四十来岁的阿姨来到崖边,问他怎么回事。当潘峰把他的意图和遇到的困难讲了后,那位阿姨非常高兴。她赞扬了潘峰几句,就告诉他攀登这种悬崖绝壁的方法。在这位阿姨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用尽全身力气,他终于攀登上去了。

  潘峰站在那耸立云霄的山峰顶上,高兴得蹦了起来,并大声高呼:“我终于胜利了!我终于胜利了!”这时,一些人围上来同他热烈握手,欢迎他,祝贺他,还把他抬起来抛向空中。他感到万分的喜悦和快乐。

  正在这时,潘峰耳边突然响起了一个声音。他抬头看,朝晖驱逐了黑夜,母亲站在他旁边。他赶紧站起来,尴尬地笑了笑,就出去了。

  《三》

  一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潘峰就起来了。

  他来到阳台上,做了几次深呼吸,就开始做体操。潘峰一口气做了两遍,虽然做得不是那么标准,但比较认真,浑身热乎乎的,背上还出了汗。

  天亮一些了。潘峰到厨房去,提起牛奶瓶就往外走。

  今天烟雾迷漫,加之天还没有大亮,几乎是伸手不见五指。

  潘峰提着奶瓶,在人行道上慢慢地走着,边走边学英语。跟往常一样,他读一句默记一会儿单词,默记一会儿单词读一句。因行人较多,有的走得匆忙,不时碰撞着,为了不影响学习,便往路边走去。他走着走着,突然碰着一棵树干,心里嘀咕道:“谁把树移到路中间来了?”潘峰仔细一瞧,原来是自己走到路边去了,便往中间走。他用手揉了揉额头,继续学英语。

  潘峰往前走着,思想还是那么集中,没走多远又摔了一跤,把手上的奶瓶也摔掉了。这一次他发火了,大声说:“谁把路挖些坑?简直是搞破坏!”爬起来看,又不是坑,而是个坎儿。他拍了拍身上的灰,就往回走。

  他妈做好早点,见潘峰还没有回来,就出去看。她刚下到二楼,潘峰就上来了,见他手上没有奶瓶,问道:“潘儿,你没有去打牛奶呀?……”潘峰如梦初醒,两手一摊,惊讶地说:“唉!我的奶瓶呢?”

  楼下一位中年妇女回答说:“你的奶瓶在这里。”

  潘峰掉头就往下面跑去,来到那位妇女面前,双手接过牛奶瓶,敬个礼,同时说了声“thank you, aunt wang!”,转身就跑了。

  这时,潘峰的妈下来了,对王大婶说:“你看我们这个书呆子,经常搞这个名堂——不是忘了拿瓶子去,就是拿空瓶子回来,今天居然把瓶子丢了都不知道。”

  王大婶说:“在科研所门口,我见路上有一个奶瓶,检起来看是你们家的。我估计是你们小潘子掉的,就拿了一张明天的票打了一斤牛奶。”

  潘峰的妈说:“王大婶,那就谢谢你了!我那个书呆子,不知什么时候才长得大。”

  王大婶说:“我见了那么多孩子,潘子才是个真正的读书人。”

  《四》

  一个星期天,潘峰的姨妈过生日,请他们去吃午饭。

  时钟已响了十一下,潘峰还在他屋子里没有出来。

  他妈有些急了,走到他房间门口喊道:“峰儿,走得了!真是要人家来请你呀?”

  潘峰头也不抬,回答说:“稍等一会儿,马上就完了。”

  他妈有些生气了,说:“你说了几个等一会儿了?”

  潘峰望着他妈笑了笑,说:“妈,你先走吧!我立刻就来。”

  他妈寻思片刻,叮嘱了几句,就提着礼品走了。

  潘峰一学什么都忘了,当他抬起头来时针已指到十二点。他连书本也没有收就匆匆地走了。

  在公共汽车里,潘峰坐在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上,埋头思考刚才没有做完的那道物理题。当售票员喊他下车时,车上一个人都没有了。他向外面望了望,惊慌地说:“哎呀!怎么到这儿来了?”

  售票员问他哪个站下车。

  潘峰说百货大厦。

  售票员见他非常着急的样子,指着对面一辆车说:“你坐那辆车返回去吧!我去跟他们说说。”

  潘峰快马加鞭向他姨妈家走去,老远就瞧见她家门口站着几个人。他还没有走拢,姨妈就叫他了。

  潘峰走到姨妈面前,向她问好。

  姨妈摸着他的脑袋,关心地问道:“你到哪里去了?刚才你姨父去接你,你不在家。我们还以为出了什么事,把我们急坏了!”

  潘峰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我乘车坐过站了。”

  他妈责备说:“你们看!这么点大就昏头昏脑的,今后老了怎么得了?”

  姨妈说:“我知道,他还在想功课。——不说了,我最喜欢潘子,将来不是科学家也是工程师。”

  大家都笑了。

  室外有些阴暗了。

  陈老师看下手表,说:“时间不早了,今天就谈这么多吧!总之,潘峰有攀登科学高峰的雄心壮志,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和拚搏精神。他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争取学到更多的知识,将来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记者说:“今天听了陈老师的介绍,对我也是个教育。潘峰同学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思想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从他身上,看到了年青一代的未来。我回去以后,一定把他的事迹写出来,在报上发表,激励更多的人——特是青少年学生更好地学习,造就更多的科技人才,加快四个现代化的步伐,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世界一流强国。”

  陈老师说:“谢谢你了。这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支持和帮助。”

  记者说:“为国家培养人才,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注:叶剑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位元帅之一,时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相关阅读:

调节身体机能要从调整饮食习惯开始
一个姿势就能看出她有过几个男友
喝咖啡真的会导致钙流失吗
想要白白白,从挑对防晒伞开始
另类温泉文化日本奢侈食品温泉浴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