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是小文人,免不了有点可怜的忧患意识,能力有限却偏要“家事国事天下事”,有时侯失望之余,言语就带点愤青味道了——其实,还是脱不了关心则乱的心理模式。
读报得知,上海发生了特大袭警案,警察颇为受伤:六死二伤。起因很简单:是一年前行凶者杨某在街头被民警怀疑是偷车嫌犯,受到盘查并带到警局接受盘查,六个小时后确认车子是租来的,然后释放。是否此期间发生了不愉快的肢体冲突?据警方说并无不当,而且,有报道称“被盘查者在六小时内被打至丧失生育功能”,上海警方认为“此说法纯属谣传”,并逮捕了涉嫌散布谣言的某某——是否真的是恶意散布谣言其实还难说,是吧?这是否又会导致另一出袭警事件呢?
从常理推断,如果警方“并无不当”,那么嫌犯拼死袭警,不是以卵击石,太滑稽可笑了吗?(除非他是神经有问题,不过,后来经过鉴定,该男子很正常。)而且,警方曾两次赴京对嫌犯进行疏导劝解,这么好脾气吗?在我们有限的经验里,作为警察,是不大可能自毁形象地主动上门疏导的——因为这就成了“此地无银”了,是有损形象的。
当然,有些事是非常理的,我们姑且相信警方很“当”——即没有打骂。但是否给予了嫌犯应有的市民的尊重了呢?在事情没有水落石出之前,他就是标准的市民。这一点,令人怀疑。不然,何至于让一介小民以命相搏呢?
当然,我还是宁愿怀疑或是认定是嫌犯脑子有毛病——区区小事竟然如此大做文章!我们身边的老百姓不常常是被呼来喝去地,被冤枉一星半点的也是常事吗,大家都习惯了,你是个什么鸟,你就特殊吗?再有,心理承受力太差了!
专家说:这是一例典型的个人极端暴力事件。并举例说,如美国的校园枪击案,如日本的持刀砍人案。所以,结论是,其危害程度超过恐怖主义。从血腥程度上看,我同意专家所言,也不想就杨是否曾有过冤屈再作纠缠,我不指望当某种意义上的卫道者,那样有点危险,别一不小心我也被搞去盘查。再说,此文,我更想说说这个“个人极端暴力”——因为,从辩证的角度看,它也并非全无利处。我想从逆反的角度思维一二,就当是笑谈吧。
杨不论是何种原因,何种情形下,这种暴力行径都是令人发指的,这一点必须旗帜鲜明地表明的,不然还真就是善恶不分了,这个觉悟咱还有。不过,我想说的是:譬如开玩笑吧。你说这样一下子,客观上那一带的警察盘问市民的时候,是否会谨慎而且文明呢?答案自然不言而喻喽。所以啦,客观上辩证地说,也不是一无是处,是吧?
曾有报道说,某地的城管执行公务时,被不法商贩把热油泼在身上,这自然是很暴力了,当然要绳之以法了,不过,城管员们也应该反思一下,这是泼油的一点好处。据报道,现在一些地区,如杭州城管已经在实行“唐僧渡化小妖”的念经唠叨法(见《大话西游》),据说效果甚佳,一时传为佳话。不过,挺象是灰色幽默,有点心酸呢。
美国乃至日本的个人极端暴力事件是不少,不过无论国家还是市民都比我们要进化一些,是吧?可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就免不了伴随着这些极端的恐怖:我觉得其中也有这样一个原因——社会发展了,人们的受尊重意识要求更强了。当然,另一个角度来看,是社会的多角度态势给个人的复杂乃至病态的心理扭曲提供了温床,二者具在。
不过最关键之处恐怕还是在于——对强势方的无法忍受,以及通常温情感化晓之以理的无奈无效吧。而在强势一方呢,则是监督的缺失和无效。投诉有用吗?讲理有力度吗?no!可能等来的是无休止或是变本加厉的报复。那就干脆暴力一把吧,起码换个解气。这对肇事者而言,的确是既触犯法律,又于事无补,但是对强势群体就善莫大焉了。因为还真是没有哪一种监督能强过如此效果的,这是血的教训那!谁敢不重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只要是死人的事情,情节就跟着严重了。多典型而且是极具冲击力的行为警告教育。
例子太多了。学校门口车流穿梭,无限速标志,无相关安全警示措施,无论校方还是家长,怎么要求都无效,怎么办呢?放心,事情肯定是会解决的:因为死人制定是免不了的!这时候,总是有专门的主管负责大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真有意思!我们的评价指标总是把所谓姿态摆在首位,总是在强调又为善后做了多少专业的科学的高瞻远瞩的壮举,这不是马后炮吗?且慢!对死者是的,但对生者就是福音!这算是一种被动的暴力的,叫准暴力吧。
还有目前最多的煤矿事故,这个都知道,不说了。
前几日发生在吉林的众人打死总经理事件,我们已经知道了是一起典型的群起攻之“咬死人”式的期冀法不责众的案例。有评论分析过:为何会矛盾激化如此呢?因为告状无门,因为大家都是踢皮球,都是无所谓的姿态。于是,“刁民们”只好自己解决了。有用吗?有!这时候,再有类似的事情上诉,信访,效果指定好,效率肯定高!
我前一阵和妻子到一家银行取钱。当时时间是下午四点刚过,气候出奇的热,我们挥汗如雨。我坐在车里懒得出来,妻子一人快速奔去。很快她就出来了,摇头说:“银行说他们现在提前下班,现在要盘点了,不再办理业务了。”“走吧。”她无奈地说。“钱急着用吗?”说实话,我真没打听她取钱做什么,信任吗。“姐妹今天要买空调”。
“行了,等我。”我锁了车直奔银行大门。大门正徐徐落下,我一把扯住卷帘门猛地托了上去,保安吓了一跳,连说:“你——你干什么?”妻子也跟过来,也喊:“你干什么?”
“闪开!”我狂喝一声。保安吓一跳,急忙闪开。闻声有两个人奔过来。
来得正好!我迎过来,指着几人道:“都别走!今天给我说明白喽!你们几点下班?通常是几点?牌子上标的是几点?”
“噢,这个啊,”一个小伙子松了口气,说现在业务少,天又热,这几天下班提前了。“谁规定的?经理吗?”我依然口气很盛,“就是经理也必须在门口贴出告示,银行时间是随便改的吗?知道我们是卡着点来取钱的吗?耽误事你负责吗?”最后我一屁股做在椅子上:“叫你们经理来,咱们一起给总行通话,我就不信,这样的做法是合理的。”
“唉,别呀,抓紧办了就是了吗。”一个小伙子对另一个使着眼色。
很快事情就办完了。回到车上,妻子说:“唉,吓了我一跳”。
“想啥呢”,我说:“这叫佯攻,这些人就吃这套!不吃好粮食的。”
这个例子我刚经历不久,暴力吧?有效吧?对银行工作者是个很好的教育吧?
所以呀,许多时候暴力还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于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对强势群体的“教育”。
相关阅读:
调节身体机能要从调整饮食习惯开始
一个姿势就能看出她有过几个男友
喝咖啡真的会导致钙流失吗
想要白白白,从挑对防晒伞开始
另类温泉文化日本奢侈食品温泉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