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都式领袖造势
少 典
1.
元首制,又称为普林西比制,来自拉丁字princeps,意思是首领或第一,引伸到中文语义范畴,即为具有政治权威和军事影响力的领袖人物,如文革时期的毛泽东,生前便获得了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导师、伟大舵手的谥号。由古罗马时期的屋大维(公元前63年- 公元14年)率先使用的元首语义,和现代国家政治范畴的元首含义不同。现代国家的元首头衔,一般只是国家实际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最高政治代表,或属于国家机关领域带有象征意味的政治首脑人物,并不具有民众授权的按个人意志行使全面政治军事独裁的权力资格。但是,为屋大维所使用的元首语义,尽管形式上属于罗马共和体制下的第一元老、或首席公民,实质上已经是一种回避行君主专制之实大权独揽体现,和古代王权制国家的国王、皇帝意思差不多。本篇文章叙述的几位元首性政治人物,均属于这种类型。
所谓的奥古斯都式元首或领袖地位又指,共和制的国家元首在全面行使独裁权力的时候,形式上保留了议会等(虚设)权力制衡机构,同时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例如,屋大维在全面掌握罗马共和国大权的时候,保留了元老院和公民会议,并且担任执政官、保民官、大祭司长等共和国职务。希特勒的第三帝国元首制也是如此,第三帝国形式上仍然属于共和制,纳粹德国并没有直接恢复君主制,第三帝国也没有德皇的地位。同时,希特勒在实行纳粹一党专制时候,仍然保留了德国的议会制,德国众议院议员继续按照地区的划分进行选举。墨索里尼的元首制,情况则有些特殊,虽然他获得了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党政军独裁领袖地位,但是意大利的国王地位仍然存在(国王本人不掌握国家实际政权,但墨索里尼保证尊重他的地位)。
2.
公元前509年,罗马民众不堪忍受高傲者、伊达拉里王小塔克文的专制独裁统治,发动起义将其一举推翻,结束了罗马帝国的“王政时代”,正式建立了罗马的共和政体制度。随后,罗马成立了代表普通民众利益的公民议会,并要求设立保民官制度,以作为普通公民利益的代言人和保护者,又经过5年的非暴力斗争,罗马民众采取不合作运动方式,有组织地撤离罗马城,终于迫使贵族阶层同意设立保民官。公元前451年,代表罗马平民利益的著名12铜表法正式确立。此后一直到公元前3世纪,罗马共和时期的完善合理国家机关制度和法律体系,确保了执政官、贵族元老院、保民官和公民议会的权力相互监督、平衡机制,有效地防止了个人独裁专权所导致的政治腐败现象。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民主国家的政治体制,即由此继承而来。
公元前59年,挟征服了高卢人威势的尤里乌斯·凯撒当选罗马执政官,将从高卢俘获的大批财富用于罗马的公共(娱乐)活动,向饥饿的平民发放粮食,笼络拥有选举权的公民,扩大他的政治影响力。公元前49年,因拥护凯撒的罗马保民官被罗马当时唯一的执政官,对凯撒深为妒嫉的庞培赶走,凯撒遂以保卫罗马民众的固有民主权利名义,从高卢总督任上向贵族元老和庞培宣战,1月10日,凯撒率军渡过卢比康河,发起了向罗马的进军,在希腊境内的法塞拉斯战役中,他彻底打败了对手庞培指挥的军队,因庞培逃到埃及,又追踪到此,将与他有爱情关系的克娄芭特拉王后推上托勒密王朝的王位。此后,凯撒因担任罗马监察官和终身保民官,获得了无可争辩的独裁权力,不但有权向公民会议推荐公职人选,还有权自己任命官员,从而成为罗马事实上的君王,在政治荣誉上,他接受了“元帅”和“祖国之父”的称号,人身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直至公元前44年3月15日这天,在元老院被以布鲁都为首的共和派贵族刺杀。
在罗马共和时期,带兵的将领一般被士兵们称为“司令”或“总司令”(imperator)。凯撒死后,他的声望在罗马民主派中依然保持了深厚的影响力,他们呼吁为凯撒报仇,并将对凯撒的政治同情转移到了凯撒的养子屋大维身上。公元前42年秋天,屋大维和安东尼率军在希腊打败了暗杀凯撒的布鲁都,并于公元前38年,获得了“总司令”这一称号所赋予的军事权力地位,两年之后,屋大维正式当选罗马保民官。公元前31年,屋大维在伊庇鲁斯阿克兴角的海战中打败了和凯撒的情妇埃及艳后(克娄芭特拉女王)有染的安东尼,从33岁起便执掌罗马的统治大权,44年后才告结束。
屋大维终结了罗马共和国后期的混乱政治局面,逐年连任罗马的保民官,行使共和国的最高行政管辖权。他实行比较开明的统治手段,对那些依赖社会救济为生又(因供应不及时)经常闹事的罗马平民(20万),采取免费提供粮食、充足的娱乐活动和其他额外施舍,而不是一味镇压的办法,稳定他们的不满情绪。也许是厌倦了长久以来疆场战争和政治斗争的缘故,在公元前27年1月13日这一天,屋大维正式向罗马民众宣布,辞去他的一切权力,全面恢复罗马共和国的传统,但是他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元老院和公民会议的恐慌,人们纷纷恳求他继续留任。当然,以后的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们对此另有评价,认为屋大维是在为获得罗马领袖的垄断地位造势,他的辞职是一次精彩的戏剧性政治表演,至于他迫于社会的强大压力,接受了罗马民众的(留任)请求,则被认作是装模作样,或故作姿态。不管怎样,屋大维这次以退为进的政治策略,让他获得了与共和制度相违背的绝对政治权力,同时也实际上宣布了罗马帝国的建立。
公元前28年,屋大维在经过清洗改组的贵族元老院会议上,又成功地将自己列为所有元老之首,让形式上仍然具有立法权、审判权、管辖罗马部分行省、掌管国库的元老院,成为受到他实际控制操纵的工具。此后,屋大维虽然担任了终身执政官、终身保民官、大祭司长、首席元老等项职务,取得了罗马的军事、宗教、政治、法律、财政等方面的绝对权威,又用他亲自监督的中央集权制度直接控制了罗马所有行省的总督,行使整个罗马共和国的最高行政统辖权,政治威信也远远超过了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实际上他已经像皇帝一样,经常独裁大权,罔顾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利益。但是,由于高傲者小塔克文之后的罗马此时已经有近500年的共和传统,一般民众对王和皇帝之类的专制独裁者深恶痛绝,为了避免重蹈独裁者小塔克文和苏拉的旧辙,同时铭记养父凯撒在元老院被贵族寡头政治代表人物刺杀23刀的惨痛教训,屋大维始终拒绝使用“王”或“独裁官”一类的名义称呼自己,也没有公然称自己为大元帅、或皇帝,或是直接地废除罗马的共和政体,而是审慎地称自己为元首、保民官,或司令官。
屋大维坚持不称帝的做法,后世历史学家们认为他是故意精心地隐藏了自己的这一政治图谋,实际上罗马并不存在类似秦始皇的大一统帝国观念,既没有实行过秦始皇“焚书坑儒”式的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专制主义政策,民众也没有丧失过对独裁者小塔克文和苏拉之类人物再次出现的高度警惕性,并且始终存在着由古希腊的泰米斯托克利推行的民主改革,和伯利克利时期民主政治的向往传统,也就是说,屋大维时期的罗马仍然处在由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四处征讨而促进的希腊化时代—→公元前146年,罗马共和国统治了希腊全境,希腊化影响无疑也扩展到了罗马。因此,屋大维尽管已经是事实上的帝王,也不敢轻率违背民意,在元老院召开会议的时候,仍然谨慎地称自己为“首席元老”,在公民大会上,则谦卑地称自己为“首席公民”,或“元首”(princeps senatus)。于是,一种形式上有别于君主专制国家的元首政治体制,正式在罗马诞生,为开创罗马帝国长达200年的和平稳定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历史上“元首”这一国家首领的政治头衔,也从此开始得到沿用。
此外,尽管屋大维此时和以往历史上的罗马、或东方的君主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区别,但是仍然有自己特殊的地方,他既没有搞什么将自己装扮成神的儿子之类造神活动,也没有将手中掌握的权力传给自己后代的政治企图,也就是说,屋大维在仍旧保持罗马世俗首领身份的同时,并不认为自己获得的至高无上权力地位来自于天命神授。虽然早在公元前27年,他已经被元老院正式授予了庄严、神圣之意的“奥古斯都”,和“祖国之父”“大元帅”等尊号,与一些形式上的政治荣誉,例如在他的家门悬挂上代表荣誉的桂枝、橡树叶、金牌,在正式的祈祷文告中加上了祝福奥古斯都的话语。
奥古斯都时代的社会稳定、经济繁荣自不必说,文化上也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屋大维搞了许多奢华壮丽公共建筑,凯旋门、纪功柱、大剧场、竞技场、公共浴室,自称把一个泥砖的罗马变成了大理石的罗马。在关心培养罗马的文学方面,屋大维也花了不少工夫,维吉尔、贺拉斯等人的诗歌,虽然给人留下了歌颂罗马帝国和元首政权的印象,但他们将奥古斯都理想化、甚至称屋大维是神话英雄伊尼依斯的后裔的诗歌,却并非罗马文学的唯一主流,同时代的诗人奥维德,便以擅长描写爱情诗《变形记》而著称。
公元14年,屋大维去世后,其政权非世袭化特点得到了体现,此后罗马帝国的四个不称职元首,即提比略、卡里古拉、克劳狄和尼禄,虽然都和屋大维有一定的亲属关系,其中提比略还是屋大维的养子,但提比略早在屋大维生前就已经获得了保民官和永久代行执政官的位置,因此他并非自然沿续、继承屋大维的元首权位。至于史称朱里亚•克劳狄王朝的最后一个罗马元首尼禄,则以荒淫无耻著称,不但公然违背罗马民众拒绝承认王权神化、坚持民主共和的传统观念,在活着的时候,就妄自接受了太阳神的称号,还在罗马发行的铸币上刻上了他戴皇冠的头像,甚至直接用他的名字命名罗马城为尼禄城。公元68年,在以西班牙和高卢地方总督为首的恢复共和、反对暴君的起义中,近卫军背叛了尼禄,迫使他交出权位后凄凉自尽—→终于走上了屋大维生前竭力避免的道路。
3.
与罗马暴君尼禄相比,历史上其他二个自称元首的不可一世领袖人物,意大利的法西斯元首墨索里尼,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的命运,最终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前者于1945年同盟国在意大利取得胜利不久,和姘妇一道被意大利的游击队员私刑绞死,后者在同年5月,为了逃避被突破柏林防线的苏联红军俘获命运,和情妇爱娃一道在元首地堡自杀。
墨索里尼是意大利法西斯运动当之无愧的奠基人。领袖(duce)是他在法西斯党内的正式头衔,1922年10月之后,法西斯党在意大利取得了执政地位,墨索里尼当上了意大利王国首相,开始交替使用元首与领袖的称号。
墨索里尼从小是一个自命不凡的家伙。1883年,他出生于普雷达皮奥的一个贫寒铁匠家庭,由于受到父亲的社会党思想影响,早在学生时期就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哲学产生了浓厚兴趣,投身于意大利当时的社会主义运动。1901年,他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曾因母亲的要求担任小学教员,旋即又于次年赴瑞士工作学习。1908年,他因积极参与煽动工人罢工活动,被瑞士当局驱逐出境。1911年,他在发表了引人注目的将意大利国旗称作是应“该插在粪堆上的破布”演说不久,担任了意大利社会党的机关报《前进》日报编辑。直至1914年,他仍然是一位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者。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暴发,战争初期,他还坚持意大利应该保持中立姿态,但是到了10月,他的政治观点便发生了急剧改变,开始主动替协约国的帝国主义战争意图宣传。由于他的政治立场转变与意大利社会党对战争的态度不相吻合,他被开除出社会党组织,同时丢了在《前进》报的编辑职务。
墨索里尼从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向法西斯主义立场转变,与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剧作家萧伯纳从费边社会主义的立场向法西斯主义转变,如出一辙(参见拙文—→萧伯纳的政治蜕变),两者都是对当时处于低潮的欧洲社会主义运动感到失望,希望采用极权主义的方法快速有效地进行社会变革。1914年11月,墨索里尼在米兰创办了报纸—→《意大利人民报》,从而拥有了自己的舆论工具,此后,他不但在该报开辟专栏,撰文一系列狂热鼓动战争文章,还不遗余力地支持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尽管之前不久,只要逮着机会,他便因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拼命咒骂罗马教会、攻击意大利国王,诅咒意大利王国政府,并且奋力谴责他当上法西斯元首后热心推行的帝国主义政策。1915年,当意大利终于抛弃摇摆立场,正式决定加入协约国时,他又兴高采烈地认为,这都是他坚持不懈努力胜利结果。同年9月,他投笔从戎报名参军,直接上了战场,由于在战争中表现突出,很快从小兵升为班长。有意思的是,与他呆在不同战壕里同时作战的希特勒,也因战争表现突出,当上了班长。
1917年,墨索里尼在战场上被迫击炮误伤,不得不退出了他热心的战争。此后,他回到《意大利人民报》,继续撰写文章鼓舞意大利民众逐渐低落的战争热情。1919年,他开始筹划组织右翼派人士和退伍军人参加“战斗团”,两年后,在此基础上,又正式缔造了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并担任了该党的领袖。1922年10月,他成功地领导了一次事先大肆张扬的黑衫党徒向罗马进军的法西斯运动,自己则在10月27日乘坐车辆轻松抵达罗马。此后,他通过发表公开声明,保证尊重意大利的君主体制和梵蒂冈的教会利益,从而赢得意大利国王和罗马教会的支持,当上了首相。
由墨索里尼创立的法西斯主义运动在意大利出现,绝非历史的偶然现象。长久以来,许多对黑格尔哲学关于国家是上帝在人世间的最高代表思想深信不疑的法西斯主义分子,要求社会民众将个人的利益和阶级的利益置于曾有过辉煌历史的古典国家复兴光大宏伟计划之下,这个为新浪漫主义者为之奋斗的具体目标,体现在意大利,也就是恢复罗马帝国时期的光荣,和文艺复兴时期给现代世界带来光明的传统。与黑格尔门徒金蒂雷(被墨索里尼任命法西斯文化研究所所长)持相似观点的法西斯主义者认为,个人既不存在、也不拥有和国家发生对抗的思想基础,这就是说,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面,个人都没有权利反抗国家的意志,以及体现这个意志的代表,因此赞美为了国家的利益对民众行使的集体暴力,哪怕是法西斯黑衫党徒对意大利民众违反国家的意志任意使用的暴力肉刑,都无可厚非。同时,以朱塞普•普雷佐利尼为代表的意大利知识分子认为,民主社会的议会机构和19世纪以来的自由民主传统,是对意大利民族力量的侵蚀和威胁,法西斯主义是意大利真正的爱国主义崇高精神体现,只有法西斯主义才能够消灭意大利因采用自由民主制度造成的国家管理机构的渎职,和贪污腐败,以及因容忍社会主义的激进思想造成意大利民族(阶级)分裂、违法乱纪、社会骚动(罢工),等国家混乱现象。
在1924年4月6日的意大利议会选举中,墨索里尼一方面任意使用黑衫党徒恐怖手段,胁迫选民的政治取向,一方面大肆鼓吹只有法西斯党才能给意大利带来新的气象,而此前持中立态度的军队和警察力量已经认可了他的“权力和统一”、结束社会冲突无政府状态口号,从法西斯党最终获得了65%的多数选票和375个议席的情况看,墨索里尼已经无可否认地加强了他的执政地位。尽管此后因社会党议员马泰奥蒂被暗杀,他一度面临了重大危机,但由于意大利国王对法西斯党的坚定支持,他又轻松地化解了这一政治危机。1926年秋,墨索里尼建立了直接效命于他的秘密警察组织,开始使用恐怖手段在意大利全国范围内加强新闻检查制度,打击一切不同政治声音,轻而易举地消除了议会对法西斯党的权力监督制衡作用。1928年,他在担任意大利政府首脑之后,又宣布除法西斯党以外的所有政党都处于非法状态,从而正式确立了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的一党专制地位,为他获得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的元首地位集权过程划上了圆满句号。
墨索里尼的元首地位和屋大维的元首地位差不多,虽然意大利名义上仍保留了国王的帝国元首身份,实际上国家领导权已经被他牢牢控制在手中,1928年之前没有被他废除的意大利议会制度,就像罗马的公民议会一样,早已形同虚设,或仅仅是举手通过法西斯议案的橡皮图章。此外,墨索里尼在政治集权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造势行动,表现在诸如积极遵循黑格尔的国家主义学说,和恢复罗马帝国光荣传统的战争宣传上。他认为,绝对化的国家是一个民族内在优秀精神的最高体现,是神的意志在人间的光辉代表,而战争,则是促使人类变得更加优越、更加高尚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意大利民族健康成长、复兴罗马帝国光荣的必要方式。罗马帝国的一千年存在历史表明,帝国主义的政策就是意大利民族生命力的本质表现,放弃它,即意味着重复拜占廷东罗马帝国的软弱和死亡命运。为了实现古罗马帝国凯撒、屋大维时期的盛世景观,墨索里尼肆意践踏意大利的民主制度和民众的自由主义信念,积极宣传民族沙文主义和种族主义思想,奉行对外侵略的扩张主义政策,1936年发动了侵占埃塞俄比亚的战争,1939年发动了对阿尔巴尼亚的侵略战争,同时在1936-1939年大力支持西班牙内战中的法西斯主义佛朗哥将军,直至和希特勒一道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让自己步入了死亡地狱。
值得一提的是,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国内经济建设方面,和屋大维统治时期采取的方法一样,有效地运用极权主义的国家干预手段,下大力气搞了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市政工程,让贫困工人普遍拥有了自己的住宅,在意大利的许多城市都修建了新的高大建筑物、大型运动场、准点运行的火车,和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这些属于颂扬法西斯主义政府业绩的形象工程建设,在充分提高工人阶级的社会就业机会同时,也缓解了劳动者和资本家阶级的矛盾冲突,最终又加强了墨索里尼在意大利的至高无上独裁统治地位。最后,如果墨索里尼不积极推行对外扩张的帝国主义政策,不和纳粹帝国结成法西斯轴心、参与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民主进步力量便很难动摇他在意大利的法西斯元首独裁地位(希特勒也是如此),就像金日成父子在今日的朝鲜情况一样(当然,历史也不存在假设)。
4.
下面,我们看看另一个法西斯领袖希特勒是如何为获得独裁元首地位造势的。从表面看,希特勒的元首理念似乎和屋大维的见解差不多,强调共和体制下的领袖所拥有的绝对权威,是一种不同于专制王朝皇帝的权威,纳粹领袖的权威既非来自于上天神授,也非来自于王室家族的血统继承,而是来自于民众的支持。在宣称领袖权威的非神化和非继承化这两个方面,希特勒在1934年8 月和1936年两个时间段,曾经分别指出“一切国家权力必须来自民众、并且由民众通过自由和秘密选举批准”。(纳粹德国)“政府受到全体民众的信任……我来自民众,生活在民众之中,并回到民众中去。足以自豪的是,世上没有任何政治家比我更有权利说他是本国民众的代表。”
然而,在专制主义的集权形成过程中,希特勒实际采取的手段要比屋大维彻底得多。1921年7 月,希特勒担任了纳粹党的元首(fuihrer,中文可译为领袖)后,率先确立了他的领袖原则(德文fuihrerprinzip,又译为元首原则)。1933年3月,希特勒推翻了民主魏玛共和国,正式成立第三帝国。同年8月2日,兴登堡总统去世,为希特勒排除了集总统、总理大权于一身的最后障碍。9月,在纽伦堡召开的纳粹党代表大会上,他信心十足地宣布,“德国今后一千年的生活方式已经被清楚地确定。”1934年8 月1 日,独揽大权的希特勒让内阁会议通过了“德国国家元首法”,正式以国家法律形式将他的元首地位确定下来。
此后,希特勒强调的“领袖是民众共同体的人格代表和中心。领袖是民众的利益及意志的代表者,领袖是保持民族团结的维系者,有权对民众实行绝对统治。”这些荒诞的法西斯独裁统治观念,便成为纳粹主义专制政治的最重要理论依据。1933年,纳粹主义政权控制了德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为巩固这一独裁统治的恐怖效果,希特勒组织成立了让德国普通民众毛骨悚然的纳粹党独立武装力量—→党卫队,并在1934年9 月的纳粹党代表大会上,明确地宣布,“党是指挥国家的。不是国家指挥我们,而是我们指挥国家。”从而确保了国家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形态方针政策指导下的纳粹党政治一体化(gleichschaltung)概念,在德国的唯一政治主导局面形成。
希特勒将第三帝国的一切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又将他领导的纳粹党置于国家和军队之上(斯大林、毛泽东、金日成的做法和他完全一样),规定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元首)拥有绝对的政治、军事权威,不但可以独断一切党、政事务,国家和国家的武装力量也必须置于纳粹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其做法为同一时期(1934年之后)的中国国民党领袖和国民政府总统蒋介石难以企及,例如以发动“西安事变”而著名的张学良将军曾经强调,“在一个统一国家里,必须绝对服从一个领袖的领导,才能够把国家复兴起来。”1932年3月,蒋介石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之后,时隔6年,才在1938年3月召开的国民党全国临时代表大会上正式担任了国民党中央执委会提议设置、体现了“一元化领袖制”的“总裁”一职。当然,蒋介石奉行的不彻底专制主义做法,主要是在明确国民党和领袖独裁理念的基础上,推行带有开明专制色彩的“专家治国”路线,而不是企图实行法西斯主义的独裁统治。
和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义观念不同的是,希特勒本人对国家的政治概念并不格外重视,在他的眼里,国家不过是一个管理机器而已,黑格尔的国家主义哲学对他几乎没有什么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德国既没有罗马帝国时期的伟大光荣传统,也没有值得美化和复兴的光辉悠久历史,因此,他只有从雅利安人种族至上的荒谬理念里找到他的精神信仰,把纳粹主义在德国的胜利看作是一次种族主义的革命,其标志为,一个不同于马克思主义、遵循了纳粹主义信仰,不分阶级的统治阶层(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等社会阶层)对另一个统治阶层(魏玛时期的贵族,和容克之类垄断资本家阶级)的取代。但时,在认为德国民族的利益高于社会民众的个人利益,个人在历史中的地位是短暂存在的,而民众是永恒存在的理念上,希特勒的主张又和新浪漫主义的观念不谋而合。例如,他曾经指出,“如果自由主义的世界观在个人的神化之中必定导致民众的毁灭,在必要时,民族社会主义则不惜牺牲个人来保护民众。重要的是,个人应逐渐认识到,他的自我与整个民众的生存相比是无足轻重的……首先他必须认识到,一个民族的思想和意志的自由,要比个人思想和意志的自由有价值得多。”总之一句话,国家有权对不承认国家意志和权威的个人采取任何属于恐怖主义范围的政治措施,或者反过来说,个人无权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反抗所谓的国家、民族利益。希特勒的这个主张,其实和黑格尔国家主义学说的观念已经没有什么两样,也是和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奉行的共产主义学说关于个人是国家机器的螺丝钉理念一脉相承。
如同共产党是毛泽东武装颠覆蒋介石民国政权的强有力工具,纳粹党毫无疑问也是希特勒夺取德国国家政权的最重要组织工具,同时也是希特勒对德国行使有效统治的必要工具。1933年,希特勒在取得第三帝国的元首和纳粹党的领袖绝对权威之后,已然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具备了奥古斯都的独裁威势,他宣布取缔、解散除纳粹党以外的德国所有其他政党组织,并于同年7 月14日颁布了《禁止组织新政党法》,正式确定纳粹党的一党专政体制。也是在这一年的12月份,他又颁布了《党和国家统一法》,再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纳粹党在德国政治领域的至高无上地位。该法案规定:纳粹党是德意志思想的体现者,是国家的领导和推动力量,与国家不可分离,它的机构是民众权力的一部分(和中共制订的宪法赋予自己的政治地位多么相似—→四项基本原则)。从此,纳粹党便成为德国的唯一合法政党。通过纳粹党(与中共党类似的各级党委、支部)诸多地方组织机构、附属协会,希特勒有效地控制了所有的德国公民,并且通过完全效忠于他的党卫队,对国内的社会各个领域实施全面的监控,享有了比屋大维的元首地位更加广泛的独裁统治权力。
值得注意的是,希特勒和斯大林一道开创了极权主义全面控制国家和干预社会生活的极坏典型,第三帝国和苏联的情况完全相同,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思想生活等几乎所有方面,纳粹党和共产党一样,编织了一张密不透风的恐怖统治网络,各级基层党组织时时刻刻严密监视所有社会政治文化领域的活动,任何胆敢持与纳粹政治不同见解的人,都难逃避其肉体被消灭和精神被摧残的悲惨命运。希特勒依靠党卫队、盖世太保、集中营制度等罪恶统治工具,消灭国内的一切民主进步力量和犹太民众,斯大林则依靠克格勃和古拉格群岛式的集中营,流放、消灭所有共产党政权认为的政治异见分子、民族群体,在使用血腥恐怖暴力手段强化国家机器监控、迫害和镇压方面,二者没有丝毫差别。
虽然墨索里尼、希特勒都是依靠议会选举程序正式登上本国政治舞台,又先后同时废除了本国的民主制度,对内奉行极权主义的一党专治理念,对外实行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干预政策,但是他们仍然不自觉地继承了奥古斯都的政治传统,在元首与领袖地位的非神化和非继承性两个方面,墨索里尼、希特勒这两位实质上的奥古斯都式人物的态度,和屋大维一样,都没有采取拿破仑、或袁世凯式的恢复直接君主制的做法,同时,既没有在生前就为自己加封诸如伟大、正确、光荣的神圣谥号,也没有指定其死后的元首地位接班人。
当然,墨索里尼、希特勒的统治失败,一方面是历史给予的时间不够,另一方面是他们自不量力采取的不恰当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引起了以美国为首的世界民主进步力量的激烈反抗,并且欧洲历史上并不存在类似中国大一统式的君主专制统治模式,与儒家精神对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意识形态领域发挥的有效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国民的奴化教育方面),因此,一旦他们行使的极权主义的全面控制,遭到了来自外部世界民主力量的强烈(军事)反抗,崩溃瓦解也就在所难免。如前如述,如果墨索里尼、希特勒像当代中国大陆地区或者朝鲜的极权主义政权一样,声称国家主权大于人权、国家内部事务不容外国势力随便干预,关起门来恣意妄为地实行法西斯主义与纳粹主义的绝对独裁统治,国际社会很可能会一直采取张伯伦式的绥靖主义态度,或是忍无可忍,或是迫不得已,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继续胡作非为下去。在以下的叙述中,我们要看到的情况就是这个历史假设的唯一例外成功例子。
http://nj610.blogbus.com
相关阅读:
调节身体机能要从调整饮食习惯开始
一个姿势就能看出她有过几个男友
喝咖啡真的会导致钙流失吗
想要白白白,从挑对防晒伞开始
另类温泉文化日本奢侈食品温泉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