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流行语笔记


红过钟楚红   甜过麦当娜
(夏天卖西瓜小贩的广告语)

比喻是最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但旧瓶可以装新酒,新的感觉、新的刺激、新的体验关键要看装的是二锅头、女儿红还是马爹利。
语言和食物一样,多次的重复体验会倒胃口。
第一次听人自嘲长相“属于自然灾害”觉得“味道好极了”,后来所有的人都这么说就是典型的“东施效颦”,耳朵都听出老茧来了!最后这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家伙面对女孩子还要约定俗成的续上一句——“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
如此缺乏想象力的大胆抄袭就象一只手指直插咽喉,起摧吐的功效。
现如今谁要是说某个女人长得“跟花儿似的”,保证会收获嘘声一片,听众一定会告诉他:“省省吧!不出声没人当你是哑巴。”
卖西瓜小贩的广告词妙在一种比喻的“错位”,由于错位而显得新鲜,而且巧妙地把小买卖与流行文化搭上关系,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巨大资金操作期望的也是这种效果,但却往往无功而返,甚至事与愿违。
流行文化具有一种感染力和亲近性,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搭桥牵线形成某种默契,其实这就是许多悲情男女苦苦追求的“共同语言”。如果我喜欢钟楚红或麦当娜,我会毫不犹豫地走到打出广告的西瓜摊点前,掏出腰包,尝尝钟楚红的红和麦当娜的甜!
虽然这仅仅是感觉上的问题,但感性认识对人的行为支配影响力在许多时候都要超过理性认识,特别是在大家都跟着感觉走的时代,就连电影中的神奇警察破案也往往是“相信我,我的感觉不会错的!”结果真的就凭感觉破了案,所以现在所有打上“第六感”字样的影片都有不错的票房。
我觉得无论是什么样的商品,只要是拿出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把自己的产品与流行文化牵上那怕是千山万水的亲缘关系都不失为上策,这也正是明星成为各种各样的商品的形象代表的根本原因,这边刚摆个架势说“好功夫!”,那边已拔刀舞弄起来说“真功夫!”,都是急着对消费者表白自己的那份“真诚”,其实都是假借流行文化套近乎,此招屡试不爽。百事可乐找来了最当红的新一代偶像作为形象代表,打出了“百事,新一代的选择”的广告词后,效果空前的成功,因为它让年轻人“感觉真好”。
还有一点,我觉得人们对于明星总是怀有一颗宽容的心,要远比对现实生活中身边的人宽容。比如对于麦当娜,过去人们会毫不犹豫地说她是“婊子”,在她身上用得最多的就是“放荡”“淫荡”之类不雅的词汇,当年她要主演《艾维塔》竟引起阿根廷举国的反对和游行抗议,甚至发生了骚乱。但现在,因主演阿根廷国母的麦当娜却成为深受阿根廷儿女欢迎的“贵妇人”,人们为麦当娜演唱的《阿根廷,别为我哭泣》而疯狂为麦当娜本人而疯狂,前后的对比有如天壤,人们因为麦当娜的一部电影而原谅或遗忘了她的过去。过去的麦当娜是臭的,现在却是仅次于西瓜的甜!
在中国,这样的故事也不鲜见,有一位著名的歌星的偷漏税同样著名,前一段时间到国外躲了一阵时间,最近回国摇身一变成了某项在中国举办的国际活动的“爱心大使”,真不知道,她爱的是什么?爱的是谁?当年在她演唱的歌曲中也曾极煽情唱着“爱心”“奉献”之类的主题,不过唱的和做的是毫不相干的两回事,在舞台上在众目睽睽之下,作秀而已!傻瓜才信!


讲述老百姓自己的酱油
(民间对反映老百姓生活的电视节目的一种调侃)

老百姓的真实生活是什么?不外乎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实实在在,沉甸甸的质感,没有一丝的虚幻和眩目的光彩。这也正是中央电视台《生活空间》总是处于那种半冷不热的状态的最根本的原因。
与明星们相比,老百姓没有隐私可以贩卖,有的只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之类的东西,按现在时髦的标准看:老百姓的故事其实缺乏卖点。甚至连“故事”都说得有点牵强,故事是需要些跌荡起伏的,比如死去活来、生死离合、男欢女爱什么的,最好是有段什么奇缘,遭遇什么奇遇,成为什么奇人……不对!不对!那还是普通老百姓?早就脱胎换骨成了什么名人或正努力地脱离老百姓行列往名人堆里扎。
所以当我读到作者劳乐关于“酱油明星”的论述时,在“颇有同感”的感受中又不由的产生一丝无奈的感慨。
“也许这种比喻不太恰当,但我觉得和演艺圈中的划分一样,能上《东方之子》的是一线的明星,进《实话实说》的是二线明星,《生活空间》里的就只好是甘草或者酱油了,”
“或许我的想法有点偏颇,但我相信酱油永远是酱油。要想当明星不如仿效据说是真事的某位女影星的成名过程:她先和电影厂看门的谈朋友,进门后和剧组里的美工谈,接下来是摄像,然后是导演,最后是制片。再往后该怎么办,那就完全取决于你的志向有多远大了。”
酱油虽然也称“油”,但不会发光,不能燃烧,这就是酱油的宿命。
所以“酱油明星”说到底不是什么真正的明星,就象那天我骑车不小心在大马路上被警察拦了下来,原来是电视台在拍电视新闻,一头雾水的我成了跑龙套的道具,无端被警察盘查和教育了一番。当天晚上,电视新闻播出后我一时就成了明星,许多电话打到家里来,有道喜的有问候的有关怀的也有希望多关照的……在亲朋好友之间我一时成了明星,为此还被朋友“勒索”了一餐。在饭馆里,朋友指着我问服务员:你见过他吗?你知道他是谁吗?服务员说:爱谁是谁!你说他是谁我都信!
我赶紧低着头把一个饺子蘸了酱油往嘴里送,对于我们这些小民来说——吃到嘴里的最实在!
要知道明星都上电视,但上了电视的不都是明星。鲜花的确需要绿叶!
老百姓或许没有讲故事的资格和条件,有的只不过是自己的酱油!
现代的故事需要丰富的想象和需要精致的策划!




蹭点快乐,高兴高兴!
(球迷看欧洲足球锦标赛有感)

据说当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出现在欧洲锦标赛的赛场上时,引来了不少同行们奇怪的目光。
四年一届的欧洲足球锦标赛无疑是欧洲球迷们的节日,但却与中国球迷无关,人家自己家里的热闹,瞎参乎!至少在礼节上就说不过去。人家自己在家里较劲打架,作为外人无论为谁喝彩都显得有点不怀好意,不厚道也不仁义。
有人说,我们是旁观者清,可以对比赛作出最公正的评判!可谁请你去当裁判了?人家要的是克里纳这样酷呆了的大光头!
看欧锦赛,中国球迷唯一的理由就只能是“蹭点快乐,高兴高兴!”
这也是面对欧洲新闻同行“关你们什么事?”的质询最理直气壮的回答了!虽然说得有点底气不足,有点幸灾乐祸,有点惟恐天下不乱,有点八婆和八卦,但总算真诚总算有那么一点说得过去,毕竟人性里就有窥探的那种原始本能和欲望。
我总觉得人要没了立场、没了立足之地就会显得微不足道,就象在空中飞舞的尘埃,就是使劲地往人头上砸,也动不了人一丝皮毛,连使坏的能力都没有。可是人只要轻轻的叹上那么一口气,就能让你翻江倒海灵魂出壳!
说到立场这样严肃的问题就会让人联想到那只屡受批判摇摆不定的蝙蝠,蝙蝠在西方人的眼中绝对是个坏分子,虽然有“蝙蝠侠”这样的形象来正视听也犹如杯水车薪,徒劳而无功。没有立场就必然不诚实,而诚实正是西方教育的基础,就是美国总统闹绯闻,国民们还会说:我们可以原谅他做错,但不能原谅他说谎!所以西方人从小就认识不诚实的蝙蝠和吸血的蝙蝠。当年作为中国人也同样接受过这样的教育,曾经有与西方人同样的认知。
但现在对于蝙蝠的遭遇,我却是同情多于厌恶。谁不想有自己的立场,但希望不等于现实,只有天真才会把希望当饭吃!有时希望是一把利剑,它会把现实劈得血肉模糊;有时希望是一根又细又小的针,虽然凡胎的肉眼看不见,但它却扎进人的心里,只要人一动荡心口就会隐隐作痛……
中国球迷对足球的热爱和向往绝对不逊于其它任何国家的球迷,但在几乎所有的重大足球赛事前,中国球迷都只能扮演蝙蝠的角色,做着没有立场的喝彩。
谁强大谁赢球为谁喝彩,这是公正?
说“蹭点快乐,高兴高兴”其实是傻乐,认真了就难免乐极生悲。就象有一天晚上负责电视转播的主持人脱口而出的一句感慨:看着比赛,越看越觉得中国足球没什么希望!
谁让你这么累?现代人的一条生活原则是——及时行乐!管它明天天塌下来,现在要做的是先把杯中的一口啤酒解决掉,然后再添满!



我是美眉,我怕谁!
(一位女网虫的的豪言壮语)

这一句式显然脱胎于王朔那句名言:我是流氓,我怕谁?
流氓当然谁都不怕,除了警察,而美眉也能与流氓比肩吗?
“美眉”在纸质上的广泛运用是网上用语对网络外时空的扩张,“美眉”指的是女性。其实这个称呼完全是“妹妹”暧昧的港台腔的文字表达,嗲声嗲气的“美眉”的称谓原来只存在于搞笑的港台影视剧中,但随着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小品中的演员的大呼小叫,“美眉”也算是登堂入室了。
对此,我想为了公平起见,以免惯坏了女生同时又给男生以必要的虚拟的关怀,对于男生应该叫“葛阁”或者“舸格”什么的,这样才般配!


“我是美眉,我怕谁!”无意中泄露了一个秘密:与现实的世界不同,女性在网络的虚拟空间中甚至拥有某种特权。在网络上,或许所谓女权活动的呼吁和口号会显得无知、可笑。
到目前为止,借助网络而大红大紫的写手基本上都是美眉,并非男性的文笔见识不如也,实乃美眉们拥有“天时地利人和”。就象男生一进聊天室就跟刚从监牢中刑满释放一般,直叫嚷着“有漂亮的美眉没有?”对于同类竟视而不见;而美眉的到来就有点君临上界的意思,而且绝对比武则天还张扬还肆无忌惮,一进聊天室也不管有谁在场就大声地吆喝:“老公们,我来也!”那些胆小的早就腿软了。
由于网络的扩张的确使许多东西在瞬间发生了改变,在很多方面它是对现实问题的一种有效的平衡。这让我想起一句十分古老的话——现实不能实现的就让梦去完成!
现在这话应该改一改了:现实不能实现的就让网络去完成!
任何东西的出现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在对网络的运用中,人们已经开始数落网络的不是。著名作家张辛欣在2000年6月份就发出了一张名为《网络十大罪状》的贴子,一石激起千层浪,竟引发了一场关于网络文化的讨论。
随后网友跟贴的就有《网络十大俗》、《网络十大趋势》、《网络10大闹剧》、《网络十大媚俗》、《网络十大爽》、《上网十大理由》、《网络十大疯狂》、《网络十大暧昧》等。
讨论就象进如六月的天气——日渐升温!细细品来,网络若是捣碎成泥做成比萨,味道还真不错!
我觉得张辛欣列举的网络十大罪状很有意思,虽然个人感受各异,但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这也是网络的基本特性之一。
十大罪状包括:
1、一种典型的贫富不均:用高科技产品的网民素质低于平面读者。
2、在低水平谩骂里,蒙面使耻辱心进一步降低,bbs是随地大小便的公共厕所。个人专栏是人贩子市场。
3、倾泻隐私的欲望空前,虚荣心低水平满足,网络造成“信息”大爆炸,大胡说,心灵更少回旋与反省的空间。
4、网站大泡沫。
5、网络浪漫主义拓荒期结束,发大财、股票代替自由的理念。
6、网络的速度使经济一体化加速进程,而压制了网络拓荒者为创造力自由度的原设计。
7、网络对语言的肢解和破坏。
8、网络使全球文化一体化加速。
9、网络造成全球成为一个没有隐私的、透明的人类监狱。
10、网络速度催动内心的浮躁和孤独,人类自我表达手段空前普及,但是灵魂没有得到相应提升。
其实对于朝见首晚见面亲密接触的事物,个人感受冷暖自知,本无须多言,不过既然有人站出来发表意见,大家听听不妨,大不了就当人家是“抛砖引玉”嘛!







要是不赶在年老色衰之前另类一把,有点死不瞑目
(一位网络写手对“另类”的调侃)


想找一个权威的依据来解释什么是“另类”,我找来了《现代汉语词典》才发现如今满世界都“另类”就是词典没有“另类”,在“另”字的麾下仅有三个词——“另起炉灶”、“另外”、“另眼相看”。显得势单力薄,一付可怜兮兮的样子!
这时候才想起来,我那本发黄的词典可能要比“另类”还早些时日诞生,翻看词典的“出身证明书”,果然不出所料,出生于1978年,也算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但与“另类”的流行相去甚远。于是,那天我打电话给一个朋友,问他《现代汉语词典》如何解释“另类”。朋友十分奇怪地问:你自己没有词典?我说:有的,不过是78年版的。朋友笑着说:不用查了,现在还用78年版的词典,你本人就是一个典型的另类!
从这话中我理解,另类就是赶不上时尚!人家都用2000年版的,你还守着78年版的不放,人家从窗户扔出去的垃圾你去当成宝,使劲地抱在怀里,裹得严严实实的,生怕被人抢了去。落伍是一种另类!就象现在依然生活在深山老林中的原始部落一样,是现代社会文明之外的另类,彼此之间的沟通都成为问题。
那天我坐在键盘前,想当然地把“另类”当词组输入,没想到这时髦的电脑里竟然没有“另类”这个词组,看来我的电脑也属电脑中的“另类”!
可另类有时又恰恰是一种时尚!因为当另类成为一种目标、一个生活口号时,另类也就演变为一种时尚,比如大家都美容染发,大家都把性感的内衣穿在外面,大家都去跳锐舞玩蹦极,大家都乔装改扮上聊天室神侃……这是另类不仅仅是时尚,同时也是年轻的标志,时尚是一种年轻的心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没有瞻前顾后的张扬,也没有太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率性而执着,总忘不了找个理由娱乐自己,就象一个电视饮料广告说的那样——只要开心就好!
所以,另类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年轻人的专利,要不赶在年老色衰之前“另类”一把还有别的机会吗?
没有,另类是“过了这村没那店”的机会主义。抓不住,等你明白过来了,一切就都成为往事!
的确,还有些明白人想补上这一课的,但那只能是“猪鼻子插根葱——装象”,在年轻的另类们眼里——标准的农民!


相关阅读:

调节身体机能要从调整饮食习惯开始
一个姿势就能看出她有过几个男友
喝咖啡真的会导致钙流失吗
想要白白白,从挑对防晒伞开始
另类温泉文化日本奢侈食品温泉浴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