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园印象


    在潮汕美术界,郭莽园是一个独特的现象。对其艺术造诣的溢美之辞我们或可于报端杂志电视等传媒见得一斑,又因郭莽园选择了一条文人画的道路,“宁丑怪勿妩好”,有不见赏于流俗的一面,因而招为不少非议。有人说,郭奔园是潮文化的一个例外、异数。我想,郭氏的艺术创作可看作体制文化外的一种存在。

    每逢新旧交接,东西文化碰撞空前激烈的年代,中国画的存在形态均会遭受到冲击、裂变与分野。二十世纪初,当陈独秀、康有为等力主西画改良国画的“美术革命”声浪高涨时,便有陈师曾等力倡“国粹”,守卫正统文人画的另一形式存在。新中国成立后,文化制度的建立改变了中国画原有的价值取向,现实主义创作思想适应文化分制度而占了主流地位。到了八十年代,在西方文艺思潮的冲击下,画家们对中国画进行深刻的反思与实践,又诞生了许多时潮艺术形式。但不管中国画的艺术分野如何,在艺术的自由存在形态中,正统文人画始终以继承的姿态演绎不断。正如近百年来,西冷印社始终坚持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文人理想,视诗、书、画、印四绝为治艺标准。这个独立于美协、画耽体制外的艺术组织,处在当今文化转型期,依然享有极高的学术声望。
郭莽园走的正是这样一条文人画的艺术道路,他最近加入西冷印社,成为潮籍继赖少其、陈大羽等之后的又一位西冷印社社员,可谓得其所了。

    郭莽园的艺术成因根源于传统的师承道路,受“师道尊严”思想熏陶与长期的“执弟子礼”,使郭奔园在严格的基本功训练过程中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师承”的过程又影响了他日后的价值取向。

    郭莽园青年时代即从潮阳乡野闯入汕头这座都市,通过书籍、传媒、交游,视野日见开阔,对中国画的进程与存在形态多有关注,他深知今日画坛,画家众多,艺术形式多样化,画家的成功之道只有“抓住一点,不讲其余”,才能产生舆论视点批评话题,但是郭莽园没有这样做,他依然抓紧文人画诗、书、画、印四大法宝不放。画家们都清楚,传统笔墨无疑是一个“墨洞”,你越往深入钻,越觉得妙处无穷,就越不愿出来,近现代画家象黄宾虹这样的大师能有几个,他倾毕业精力在笔墨上作了总结性探索,但也只是总结了文人画笔墨的主要方面。郭莽园知道自己的选择意味是什么,他本来也可以“抓住一点,不计其余”,为自己弄出个新的面貌,但他没有,始终不愿意越雷池一步。我想这与他早年的那一段“师承”的“先生教诲”有关,师承教育往往使人受制于名师的威望,与后来的学院教育相比,显见偏狭与局促,就象大师吴昌硕的门下,就没有超越其师者。郭莽园早年拜师,囿于地理环境,局限于潮汕名宿,幸好有缘师从陈半醒、赵一鲁、梁留生三位先生,博三家之长,融会贯通,打下扎实的文人画基础,为日后自己的个性发展做了充分的准备。1992年,郭莽园在中国美术馆的个展取得成功,受到京城美术界的好评,显然进一步助长了郭莽园对传统文人画的信心。

    可谓文人画?陈师曾解释为“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性,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工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郭莽园诗、书、画、印广泛涉猎,且其中任取一门类的成就均可独立名世,文人修养几致完备,以此修养写画,便显出其优势来。翻开《郭莽园集》,可见郭莽园的文从情怀,每幅画或为融物生情,或为笔墨趣味,流露出文人画的精神优美,其中象《秋江》、《补天》等,可谓“有意味的形式”,耐读。

    郭莽园是具有个性化风格的艺术家,这一点在他的书法中更易看见:落笔高古,不避丑怪,结构随意倾倒欹侧,章法大小由之。且笑骂由人,我自作我书。这份自信,有点类自称“一耕夫来自田间”的吴昌硕,至于用古人笔写自己字,时出险笔,出人意料的“怪”具有书法的意象美。

    他曾书写一副对联:“六朝碑版横胸臆,一介枉猖写性灵”,当作他自家的艺术写照,大致准确。

相关阅读:

调节身体机能要从调整饮食习惯开始
一个姿势就能看出她有过几个男友
喝咖啡真的会导致钙流失吗
想要白白白,从挑对防晒伞开始
另类温泉文化日本奢侈食品温泉浴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