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微型诗赏析
在中国微型诗“微型诗家”和黄河文艺网“东方之子”读到香港诗人伊凡先生的大量微型诗作,当时就有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触动、感动和冲动。我以为,读伊凡的微型诗,那是在倾听一个激情的歌者,在用生命吟唱着浓浓的乡思、多彩的自然、厚重的历史和人生的哲理。
1、浓浓的乡思,如醇香的酒。
乡思是诗人笔下的主题之一。在诗人看来,游子是一株《盆栽》的植物:“存活在异乡的土壤/修饰于刀剪之间/撑一方翠绿”。是啊,又有哪一个游子不是“身在异乡为异客”,不得不在风雨人生中经历着异乡风俗人情“刀剪”般的“修饰”,顽强地伸展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一个“撑”字,写出了生命的坚韧和精神的坚毅。游子如同家乡放飞的风筝, 不管那一方家园是富饶还是荒凉,游子的心,永远系在故土;游子的根,永远深深地扎在故土。无论走到哪里,记忆中都珍藏着“母亲瘦小的脚/父亲弯曲的背/儿时望不断的足迹” (《 家乡小路》),也总是在“末路穷途时/以最敏感的部位/触及故土……” (《根》)。故土是温暖的,故土既是游子生命的源头、是游子远征的港口,也是游子精神的归宿、是游子歇息的码头。但,又有多少末路穷途的游子能够结束漂泊生涯回归故土,实现叶落归根的梦想?更多的时候,是“好一颗漂泊的心/惦记着岸/却找不到归期……”(《帆》),这真是“君问归期未有期”,“此情绵绵无绝期”!所以,对于游子,总是“不圆满的世界/空悬一个/圆满得叫人伤感的月亮”(《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这皓月当空的时刻,“不圆满的世界”和“圆满得叫人伤感的月亮”,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形单影只的诗人在这“圆满”的月亮下,唯有一腔惆怅满腹忧伤。“深邃夜空勾勒出心中的月亮/踩着这片黑黝黝的土地/只能遥遥相望” (《望乡》),只能遥望家园,遥望亲人,心比夜色沉,情比归路长。诗人忧伤的目光中,熠熠闪烁着隔不断的相思,隐隐浮现出看不见的家乡。于是,在这漫长的叫人焦灼、沉寂的叫人发慌的时刻,诗人轻轻地吹起一支《夜笛》:“月满时/一曲乡思/向黑夜深处抚摩过去”,那笛音悠悠、情思浓浓的旋律,向无边的黑夜深处“抚摩过去”。 “抚摩”二字,极为精彩,把绵绵思乡情、眷眷怀恋意这一份无穷无尽的情感抒写的十分贴切。那么,月儿弯弯时,就让“星空中弯弯的小船/载满思念与祝福/随风飞去……”(《新月》)。这弯弯的小船啊,带着诗人的思念与祝福,“飞”吧。一个“飞”字,而不是“划”或者“荡”之类,反映出诗人的急切与焦灼。诗人笔下的浓浓乡思情,就是这么纯净无瑕而又忧郁感伤,亲切自然而又满腹惆怅,充满渴望而又愁肠百结。那种浓浓的乡情深深地积淀在诗人的心中,酿成了醇香的陈年老酒。只要饮上一小口,竟是如此的火辣辣,而又泪潸潸。
2、多彩的自然,如精美的画。
在诗人的笔下,大自然所独有的美丽是内在的:每一株草、每一朵花、每一棵树都散发出生息和活力,每一片树叶的摆动都是一支优美的舞蹈,每一条河水的潺潺声都是一段优美的乐章,每一只鸟儿的鸣叫声都是一首动听的歌。譬如《春风》:“甜在心上/暖在土里/香在路中”,只十二个字,就写出心中涌动的一汪甘甜、土中升腾的一股和暖和路途弥漫的馥郁芳香;“甜”、“暖”、“香”,味觉、感觉、嗅觉,只三个字,就勾画出魅力四射的明媚春天。而《春雨》是“连绵的情丝/飞絮的语句/一卷读不完的诗”,这般情意绵绵的长诗,飘飞在天地之间,正是大自然这位杰出诗人一首情意盎然的诗作,是一道读不完的风景。在宁静的《春夜》:“倾听大地的音节/绿意在睡梦的土壤里/破土而出……”,这不正是“春眠不觉晓”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及至夏日,蝉鸣声声。 “鸣蝉/将淌汗的声音/一丝不挂地掷进童年的夏日” (《夏》),让我们不由想起“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想起孩提时代无忧无虑的灿烂时光。蝉可真是夏日的歌手呢,“高昂的声调扯破宁静的季节/在断裂的天地之间/迎来了歌手欢快的颤音”(《夏蝉(一)》),“任凭坚硬的歌喉/磨亮了生锈的夏日/阳光四溅……”(《夏蝉(二)》)。在硕果飘香的金秋,“孕育一春的诗句/让秋为你宣读”(《秋收》)。是的,春种秋收,正是丰硕的秋,印证了春的犁铧。冬天,《雪花》“飘一身洁白/酿制诗意的恒美/缀满大地”,则又是另一番美丽的景象。此外,瀑布、晚霞、日出、闪电等等自然景象也都被诗人抒写的独有情趣。在诗人的笔下,大自然是天才的艺术家,大自然中的每一刻都是一副完美的画面,大自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神在其中的勃勃生命,充满了春的热情与丰盈、夏的繁盛与光耀、秋的灿烂与真挚、冬的厚重与无量等等。
3、厚重的历史,如苍翠的松。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打开尘封的历史,我们会依稀看见岁月的沧桑。诗人把厚重的历史浓缩在微型诗这方寸之间,并以独特的创意展现出来,用精微的艺术形式展现出历史的厚重,任那 “流逝的故事/沉淀在岁月长河中/发酵” (《历史》),而我们正是从那些“发酵”的思想中启开心智,获得教益,丰富认知,走向成熟。我们和诗人一起倾听《战国马车》“截着千截之轭/转动的轮响/吟唱古老的苍凉”,似乎看到了铁骑奔腾、杀声震天的古战场,那在旷野中上演的,是一种怎样的豪壮和悲壮!我们凝视一件件《青铜器》,看“远古的你 独领风骚/如今的你 演绎历史”。不错,古代青铜器不但数量多,而且造型丰富、品种繁多,且每一器种在每个时代都呈现不同的风采,同一时代的同一器种的式样也多姿多彩,而不同地区的青铜器也有所差异,犹如百花齐放,五彩缤纷,并以其构思巧妙的形态、富丽精致的纹饰、风格多样的铭文书体等艺术风格而独具魅力、独领风骚。我们踏上《西安城墙》,它“坍了又修 毁后再建/用血与水的屏障/捍卫着一个伟大民族的尊严”。西安古城墙修建于明朝,距今有600多年,它古朴厚重,历经沧桑,无论远观还是近看,都给人以震撼,这是一种无声的力量。而诗人浸透在其中的诗意更是耐人嚼味。我们跟随诗人的目光探寻那千古《悬棺》之谜,听“峡谷的风/诉说着一个古老的部落/不肯入土的故事”。这种富有深厚文化涵容的悬棺葬式,究竟存在着多少令今人无法解释的困惑之处?又有着多少神奇迷离的故事?我们也和诗人一同感受历史的《创伤——题圆明园残柱》,看“强盗虽死,历史活着/砍下头颅的柱子/血,还在流……”。那流不尽的是对于强盗的血泪控诉,流不尽的是“落后就要挨打”这鲜血淋漓的教训。在诗人的笔下,历史就是这般厚重,如同一棵劲松,历经岁寒而不凋,在风霜中挺立着沧桑,更挺立着充满生机的苍翠!
4、深刻的哲理,如生命的灯。
微型诗是灵感之作,是机敏之作,是智慧之作;是人生的体验,是生活的顿悟,是充满深邃哲理的火花。诗人是深知其中三味的。在诗人看来,生活便是永无止境的追求,人生就像一根《甘蔗》:“为了创造甜美的生活/毕生节节上进”。唯有“节节向上”,不懈奋斗,才能创造出甘甜的生活。当然,有奋进,有成功,就不可避免地有挫折,有失败。但“砍伐的树为我立下榜样/截断之处/正是新绿的起点……”(《启示》),让每一次“截断”都成为一次崭新的飞翔,这是一种坚不可摧的信念!因为,生命如同一条《小溪》:“身子扭曲了/信念/折不断”。生命也如同《茶叶》:“萎缩在封闭的日子里/自由舒展于沸水中/沏 一壶乾坤”。若是把自己封闭在小天地中,也就只能萎缩;还是把自己浸泡在火热的生活熔炉中吧,才会沏出一壶沁人心脾的香茗。也切不可把自己囚为《笼中鸟》:“一切功能都在退化中/唯独那张小嘴/最发达”,那一丁点的“发达”怎遏制的住生命的“退化”?更为悲哀的是,一些人甚至成了别人的《木偶》:“无爱无欲/在他人掌中演译着/不属于自己的悲与喜”。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竟然如此丧失了独立的思想和人格。伊凡的这类微型诗,饱含哲理,或醍醐灌顶、指点迷津,或抒发志向、借以咏志,或当头棒喝、促人警醒,无不发人深思。可以说,一首微型诗,便是一盏灯;一束微型诗,便是一片思想的星空。
诗人的《木棉花》是这样写的:“仰首向天/祈祷寒风来临/把自己燃成一把火”。一个诗人具有木棉花“祈祷寒风来临”的坚强性格,而且渴望“把自己燃成一把火”,成为一把燃烧的生命,这是一位怎样激情昂扬的歌者!所以,我以为,伊凡的微型诗,如同他精致的篆刻,“精雕细琢,弥留下袖珍的胴体”,精炼含蓄,清新自然,是“精简的心语”,有“浓重的韵味”,正是用一颗虔诚的心、一股真诚的情、一腔热诚的血作为歌符,用深情、纯净、质朴、凝重作为基调,谱就的一曲生命的吟唱。
2005.09.28-29
——————————————————————
伊凡,本名陈朝晖,祖籍福建长乐人,1968年2月3日生于榕城,20世纪90年代移居香江。年少时,钟情装饰画艺术,而今迷恋于诗歌、篆刻艺术。1997年从事业余文学创作,1999年开始发表作品。系中国黄河文化促进会香港会长、微型诗联谊会会员、香港散文诗学会会员、《黄河文艺报》特约总编。作品散见于港内外报刊。与诗友们合集出版《微型诗存》(第一卷、第二卷)、《中国黄河文化经典》等。
微型诗观:
1、精雕细琢,弥留下袖珍的胴体;
2、精简的心语,浓重的韵味。
相关阅读:
调节身体机能要从调整饮食习惯开始
一个姿势就能看出她有过几个男友
喝咖啡真的会导致钙流失吗
想要白白白,从挑对防晒伞开始
另类温泉文化日本奢侈食品温泉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