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与河北的两位高僧


茶文化发源于中国。据史料记载,中国人在两千多年前即开始栽培茶树,饮用茶叶。后来随着佛教的传入与兴起,为茶文明的发展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梁武帝时(502547)提倡佛门素食,而茶叶被认为是清素之品,与佛教清心寡欲的主张相吻合。另外,和尚们要坐禅,为保持头脑清醒,驱除睡意,茶饮更是成了无可替代的好东西。因而,茶便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故有“茶佛一味”或“茶禅一味”之说。
    中国的茶叶是公元805年被引入日本的,806年相应的制茶工具及茶叶的蒸、捣、烘、焙的技术也相继传入。在当时的日本饮茶被视为一种时尚,上至朝野,下至平民,都将饮茶看成是很美好的享受。如果提到后来茶道的兴起,以至成为日本文化重要的一部分,不能不言及中国唐朝时河北的两位高僧,一位是临济义玄,另一位是赵州从谂。
    义玄禅师(787867)乃佛教禅宗五家之一——临济宗的创始者。他于854年来河北正定临济寺(古称镇州临济院)弘扬佛法。因其开示学人时门风峻峭,棒打断喝,猛烈痛快,使人能当下顿悟禅法,因此声名远播,学徒甚众,以至法脉传承到今天而不绝。我们熟知的成语“当头棒喝”便与之有关。                    
    在宋朝时,日本有位荣西禅师(11411215)曾先后于1168年和1187年来中国参禅学道,他选修了义玄禅师创建的临济宗,并于1191回国后创立了日本临济宗,被奉为始祖。至今仍常有日本禅僧率团来正定临济寺参拜祖庭。荣西禅师曾著《吃茶养生记》一书,是他在中国学佛之余,研究茶文化的心得。此书详细介绍了中国种茶饮茶的历史,并着重介绍了饮茶对养生的好处。此书为茶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与普及功不可没。
    将饮茶提升为一门艺术——茶道,并使之日臻完善的是日本僧人珠光和尚。他是由于听到“赵州茶”的公案后才一下开悟的,说到赵州茶不得不提及唐朝时另外一位高僧——赵州从谂禅师。
    从谂禅师(778-897)是唐代著名高僧,于公元857年八十岁高龄时行脚至赵县柏林禅寺(古称赵州观音院),又大扬禅风四十年,至一百二十岁时圆寂。当时,他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开导世人僧众,玄言法语传遍天下,世称“赵州古佛”。禅宗史上有名的“赵州茶”公案便源于他。据说有一次,两个人来参访禅师,从谂问:“来过这里吗?”一人答,来过。从谂说:“吃茶去。”另一人回答,没来过。从谂又说:“吃茶去。”后来有个僧人不明白,问,为什么来过和没来过的都让人吃茶去呢?从谂就叫道:“院主。”僧人回应。从谂还是那句,“吃茶去。”另外一次当有人问,如何是佛法大意?他还是回答:“吃茶去。”其实,这里所谓的“吃茶去”是让人们不要一味地想依靠外部的力量来悟道,而是能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寻求解脱。劝人不可妄生杂念,否则便会烦恼不断。
    再说那位在日本有“茶祖”之称的珠光和尚,由于参禅打坐时经常瞌睡,便听从医师的建议,用饮茶来疗治,果然大见奇效。他后来又读到了荣西禅师的《吃茶养生记》一书,大受启发。觉得饮茶不是一件小事,便打算为它立些规矩,使人们不再简单地把吃茶作为日常的基本需要,而是使其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成为一门艺术。他的老师——日本著名禅师一休和尚(就是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一休的原型)闻知此事后,就问他:“你自己知道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情喝茶吗?”珠光回答:“我觉得应该按照荣西禅师所说,为了健康而喝茶。”一休听后不满意,便为他说了“赵州茶”的公案,问他对此有什么看法。珠光一时语塞。一休便命人上茶,珠光刚想接过,一休突然将茶碗掀翻在地,喝道:“如果不管心情如何,只是为喝茶而喝茶,那么立那些规矩还有什么用?”珠光当下顿悟,欣然答到:“柳绿花红。”
    从此,珠光万念放下,将自己修道的感悟融入茶道之中,把饮茶升华为一门艺术。后来,又经千利休等人发扬光大,使饮茶渐渐成为一套完整的礼仪,并闻名于世。
由此看来,虽然茶道与河北的两位高僧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正是由于他们独特的禅风,才深深地影响了茶道的形成。当我们身心困倦之时,或是在家中,或是到茶艺馆中小坐,捧一杯香茗细细品味,是否也能从中悟出一些禅意呢?
                                                                                                                2001.04.16夜      于拾香书斋



相关阅读:

调节身体机能要从调整饮食习惯开始
一个姿势就能看出她有过几个男友
喝咖啡真的会导致钙流失吗
想要白白白,从挑对防晒伞开始
另类温泉文化日本奢侈食品温泉浴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