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数字化


现在人们都喜欢谈论“数字化”,以此来表现生活及工作环境的现代化水平。
我完全同意数字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但却不认为数字化就代表着现代化。朋友举例说明:“数字化的传播,比如数字摄像、数字编辑设备,加上数字播出系统及数字电视,不是比模拟的要清晰得多吗?这不是更先进更现代化吗?”我承认数字设备比模拟设备要现代化,但这说服不了我。我想说的是,原始人类也是通过数字来传递信息的,他们的生活的数字化程度更高。比如,“呜”一声表示有猎物;“呜、呜”两声表示友好;“呜、呜、呜”三声表示危险,赶紧逃命;“呜、呜、呜、呜”四声表示救命……朋友说,你这是狡辩!其实我知道自己在狡辩,但我愿意继续狡辩下去,直到有谁能真正地说服我。以“狡辩”的名义让我接受你的观点,这与当年唱“就是好、就是好”一样难以让人信服。再者说了,狡辩也是发现真理的一种途径,只有一个声音的往往不是真理,是霸权。
仔细寻思,在没有因特网,没有数字电话,没有数字电视……之前,我的生活也是数字化的,我的意思是都可以用数字来表示,也绝对少不了数字。出生年月就不用说了,就说学生时代,从一学期两门功课到十几门功课,有一个所谓的“少年作家”,高中七门功课不及格,那就是说他所有的功课都不及格。分数是学生的一切,六十表示及格、八十表示良好、九十表示优秀,初考、中考、高考都有一条条的分数线,那就是分水岭,分数处于不同的阶段就以为着不同的命运。生活的作息更是数字化的,六点起床、六点三十分早自习、八点上课……星期几上的数字最是令人揪心、让人牵挂,“六”字浮现的时候是一种胜利大逃亡的喜悦,当“一”字涌现时却是另外的一种心情,那是多么让人沮丧的数字啊!
上班后,工作依然像是数字的游戏,人走到哪都别想摆脱数字的纠缠。上午八点意味着上班,下午六点意味着下班,晚上七点意味着《新闻联播》十点意味着《晚间新闻》,晚上十二点意味着又挥霍了一天的生命。工作中各种统计数字时刻在锤炼着自己的心理和心脏承受能力,各种各样的任务都最终要通过数字来体现,能否达到数字的指标就意味着成功与否、胜任与否,工作能力、工作水平都由数字说了算。我经常要干一些资料整理工作,那些资料中富有“深刻涵义”的数字往往让我既惊又怕。由于记性不好我常常把这些数字的意义给搅混了,为此我常自责不已。记得有一回领导要一个他讲话的“十个要求”,天啊!我哪里记得那么清楚?赶紧查会议记录,只有六个要求,领导显然不满意:“我记得好象是十个嘛!”没办法,只好自己编了四个给凑齐了,领导满意了:“我说的就是这十个要求嘛!”我觉得在中国人的思维中,数字是逻辑及条理,甚至是一个人素质水平的体现。所以什么东西最终往往都会表现在数字上:“一个目标、两个基础、三个条件、四个坚持、五个要求、六个强调、七个重点、八个方面、九个注意、十个指示……”俗话说:“凡事总得讲出个一二三四来”,没有数字怎能体现水平?最有意思的要属广播电视的新闻,念了“一、二、三”后,不是“四”,又是“一、二、三”。心想这回该“四”了吧,谁知又来“一、二、三、四”,可“四”刚念完,又冒出另外的一个“四”。原来这一二三四还有汉字、阿拉伯数字,加括号不加括号,大一号小一号之分!可这区别靠听力是完全没有办法分辨得清楚的,于是大家只好在数字堆里玩起迷宫游戏。
其实,人在社会中也只是一个数字,学生证、工作证、身份证不都只是一个数字?在监狱里、在医院里,数字甚至代替了人的姓名,人本身都数字化了,其他的东西能不数字化吗?我看很难!

相关阅读:

调节身体机能要从调整饮食习惯开始
一个姿势就能看出她有过几个男友
喝咖啡真的会导致钙流失吗
想要白白白,从挑对防晒伞开始
另类温泉文化日本奢侈食品温泉浴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