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2位贵州籍在京博士飞抵贵阳,他们对贵州进行了为期4天的考察。“我们又找到了回家的感觉。”许多博士纷纷感慨。
●“当前我们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基层劳动者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急需培训提高二是高层次人才稀缺而在多种使用人才的渠道中。考察团成员或是知名专家或为各部委领导能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来关注贵州深入实地考察表现了他们对家乡的深情厚谊。”一位政府官员说。
●中国国际跨国公司研究会副秘书长李从国说:“博士们领的是感情工资!”
黔籍博士,“常回家看看”
乡情纽带紧系在京博士
今年5月21日,北京三环樱花西街的贵州大厦依然屹立于初夏的风中,三楼的会议大厅,人头攒动,今天来这里的上百名博士操着浓浓的乡音,亲切地问候着。他们交换名片,谈论着贵州的,叙说着在北京的生活……无论身居要职的知名学者,还是在读的年轻博士,内心的躁动都如夏日的空气一般热烈。
因为,在这里将要举行一个重要的集会。下午两点半,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贵州在京博士联系点正式成立。从会议的规模来说,不是很大,但是对于贵州的发展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这是我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引进智力的重要举措,既为在京博士提供了相互交流和联系的平台,又为博士们铺设了一条关注家乡、支持家乡、服务家乡、报效家乡的管道,以亲情、乡情为纽带加深在外高层次人才对贵州建设和发展的支持。”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张少农在博士联系点成立会上代表省委、省政府的一番诚挚发言让博士们分外感动。会上,对外经贸大学wto研究院院长、博导张汉林被推荐为在京博士联系点召集人。由李从国负责全国第一个博士网----贵州博士网的建设。
其实早在去年年底,省委组织部、省政府驻京办等单位从就开始了为期半年多的酝酿、联系工作,省委组织部除负责协调策划活动的总体工作外,还专门拨出专项经费支持这项活动,省政府驻京办专门腾出一间办公室作为联系点。活动很快得到了在京博士的积极响应,到去年底,联系到的在京博士人数已达60多人,到今年3月,升至100人,4月份以后,主动前来联系的人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除在京博士外,许多在京就读的本科生、硕士生及在京工作的黔籍人士纷纷前来咨询打听。5月份后,在京博士联系人数一路攀升,很快超过了150名。
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在京博士有180多人,分别供职或就读于首都几十个国家机关和科研教育机构。如何把这样一大批高层次优秀人才凝聚、组织起来,为家乡建设发展服务,长期以来一直是省委省政府关注的事情。省委副书记孙淦也多次强调:要尽快把在京博士联系起来,把有志于报效家乡的各位博士及所有高层次人才聚集起来,为贵州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帮助。
12名博士相约回家
10月23日下午,微风轻轻吹拂着,北京直达贵阳的航班在空中盘旋4个小时后,在贵阳飞机场的跑道长滑行上千米后停止了下来,顿时,机场内外充满浓浓的温情。贵州籍在京博士联系点12位成员“回家”了,他们将在贵州进行为期4天的考察。“我们又找到了回家的感觉。”许多博士纷纷感慨。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wto研究院院长、贵州在京博士联系点召集人张汉林在汇报中说, ,黔籍在京博士联系点于今年5月21日成立后,现已联系到博士180多个。博士点还根据专业结构,组成了政府、医学、高校、金融、工商等不同小组,分口与贵州各部门进行意向性对接。据了解,在京博士联系点内还有很多博士递交回乡考察申请书,却因名额有限抱憾而归,他们都盼着下一次回乡的机会。
10月24日下午,贵州大学土建学院的礼堂里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清华大学水利水电设计研究所所长金峰博士的报告不仅仅是《堆石混凝土》的前沿科技知识吸引学子,更重要的是他“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感染了数百听众,金博士说,“我们的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因为没注重细节,一点一滴都不能马虎大意。”他的观点让学子们收益非浅:“在科研中,重要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提出问题的创新意识。”
对于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专业学习如何平衡?”问题,金博士发表了他的看法:人的个性很重要,只有个性才有创新。但个性必须融入社会,适应和遵从社会规则。人的能力的发挥要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在贵州大学北区法学院模拟法庭,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孟杰不仅是一个学识渊博的教授,他更象一个幽默的演说家,在关于核物理的报告中,他的讲话不时引起研究生们的兴趣,“科学家只知道发现领域内的东西,而发明家们却将新发现注入商业领域,用来赚钱,这就是科学家和发明家的区别”。针对对于北京大学的一些研究生学业不专“上午9点工作,11点就下班,下午3点工作,5点就下班”的问题,孟博士却引用诗人藏克家的诗句一针见血地“讽刺”:“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些人却是‘有的人活着,他却已经死了’”。“我肯定是不怕被考核淘汰的,但是整体来说中国大学教授的评估体系是有很大的不合理性”,孟杰说,“所以当教授,不仅仅要写垃圾文章,应付只看篇数而不懂专业的考评专家,还要写专业的研究成果文章,后一种是给同行看的。”
24日下午,张汉林教授到贵州财经学院作报告,共青团中央对外合作司司长汤本渊到团省委作报告,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法制司副司长余明勤到省劳动厅作报告,同时,唐忠、黄永辉,李从国分别到相关单位开展了学术活动。
记者还了解到,早在7月21日,在京博士联系点刚成立2个月,联系点的10多个博士就为讨论“贵州如何实现跨越性发展”召开座谈会,大家谈到晚上10点钟,还觉得时间太短,一心想回贵州,“我们想与省领导们进行有效的对接,并用自己的知识和在学科界的影响力,共谋贵州发展。”
政府与博士团首次对接
24日上午,贵州籍在京博士回乡考察团与贵州省各部门领导在贵州组织部培训中心四楼会议厅对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展开了专题研讨和对话。
省西开办、西电东送办专职副主任付京说:“贵州的发展不仅需要资金的问题,主要需要的是政策扶持,”他介绍说,“贵州西电东送电价才2角8分(而且是最近几年一年涨了2分,之前才2角多一点),而广东自己电厂的电价却是5角7分,而我们的成本也不是很低,这样一来贵州太吃亏了”。
“我去年实现经济总量1592亿元,今年预计能达到1800亿元,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我省‘十一五’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韦昌明向博士团介绍贵州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说。 去年贵州财经学院加大管理力度,“去年作弊被开除的学生就多达26个,社会震动很大,但是我们必须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为贵州输送给多合格人才”,贵州财经学院院长陈厚义向博士团的成员交谈时说。省农办、省商务厅、林业厅等单位的领导纷纷将相关问题提出来向博士们作了介绍。
“但我们也必须面对现实,去年我省人均gdp为4200元,农民人均gdp1700元,这在全国都是最低的。”韦昌明向博士团谈起贵州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博士团代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博士听了大家问题说,“没有政策的确很难求发展”他还介绍说,目前在京博士共有20左右个司(局)长,30左右个导师和40多个教授,这些人都是国家的重要项目和政策的建设者、主张者和研究者。张汉林随后向省领导汇报:“京博士点,今后争取每两个月在贵州搞这样一次活动,对贵州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研究,再把我们的研究作为建议呈递中央。”
人才战略拉着贵州跑
经济要发展,需要引进人才,而人才则更倾情于经济发达地区,这是一个两难命题。同其他省市比,贵州经济较为落后,显而易见,对人才的吸引力就十分薄弱,招聘高层次人才困难重重。如何化劣势为优势?我省从实际出发,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为人才筑“巢”。
引进人才的重点为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高学历科技人才, 尤其是重点产业、重点学科、重大项目建设所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院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博士等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由省有关部门按相应标准提供一套住房。工作满10年后,由省房改办产权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为其办理《房屋所有权证》和《房地产交易准入许可证》,有关部门为其家属的工作调动、子女入学给予照顾。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高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享受厅局级医疗保险待遇。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省部级学科带头人由同级政府分别提供10-30万元、5-1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
对于以辞职、退职等形式到贵州工作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经批准,承认其原本的专业技术职务,工龄连续计算。从贵州实际出发,该省招才与引智并举,将聘请或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到贵州任职、讲学,对学有所长,自愿到贵州工作的,允许来去自由,可以跨地区兼职,也可以实行季节工作制、流动工作制。
据记者了解,目前贵州省现有人才总量为109.87万人。 据全省2004年紧缺需求专业状况预测,全省交通运输、特色农业和绿色产业、原材料工业、中介服务业等11个重点领域100个专业岗位,需要交通运输、机电一体化、教育、管理科学等40个专业学科的人才。
为此,贵州省将开辟引进境内外人才的“绿色通道”和实施“引进人才工作居住证”制度,积极引进高层次留学人员和海外人才。
记者从省人事厅了解到,对于紧缺人才,贵州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实行紧缺人才准入登记,用人单位可直接与本人签订聘任(用)合同,凭合同到人事部门登记,符合条件的由人事部门即时办理引进的相关手续,并审核发放引进人才工作居住证。而且进一步完善“贵州省留学人员档案库”,制定回国留学人员随时评审专业技术资格的办法,同时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好留学回国人才的户籍、住房、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为海外人才回黔创业提供良好服务平台。制定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等限制的具体办法,做好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资助项目的组织申报等相关工作。投资1000多万元,与中科院合作共建的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目前已成为我省吸纳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四是设立“贵州省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条件特助专项经费”等,用于资助省属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引进急需紧缺各类优秀人才。
省社科院史昭乐教授根据人才的性质、特点及我省实际,分析认为:首先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科学决策知识分子工作;其次社会各方要营造氛围,形成一种社会评价体系,对卓有建树的人才加强宣传;用人单位要想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除经常讲的要用事业、感情、待遇留人外,更需用平等、合作、尊重人才个性等留人。
有专家认为,一是招才与引智并举,制定聘请客座研究员、双向兼职、实行季节工作制、流动工作制等政策,充分利用国内外人才智力资源为我省经济建设服务;二是改善高层次人才科研生活条件、加快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建立完善竞争激励机制等方面制定许多突破性措施;三是集中物力、财力,加快人才载体建设。
省委副书记孙淦对博士们回乡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 贵州这几年经济社会发展都很快,但离发达地区差距还是很大,人才建设问题变得尤为重要。当前我们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基层劳动者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急需培训提高;二是高层次人才稀缺,而在多种使用人才的渠道中。考察团成员或是知名专家,或为各部委领导,能于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来关注贵州,深入实地考察,表现了对贵州的深情厚谊。当前,我省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科技、教育、经贸等领域十分需要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 他还说:“是怀着对家乡深厚感情的团队。只要我们加强联系,建立平台,让博士们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一定能加快贵州发展。”
相关阅读:
调节身体机能要从调整饮食习惯开始
一个姿势就能看出她有过几个男友
喝咖啡真的会导致钙流失吗
想要白白白,从挑对防晒伞开始
另类温泉文化日本奢侈食品温泉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