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全世界唯一一种这样的合法消费品——人们按其生产商的说明使用,却导致高达50%的吸食者死亡。
它臭名昭著,却让全世界13亿人心甘情愿地为它付出——尽管这种付出被认为是一种“分期付款”,购买的产品叫“死亡”。
它让人又爱又恨——在中国,它每年至少杀死100万人,与此同时,却贡献3880亿元的税收。
它暴戾恣睢却并不主动出手——世界卫生组织视其为人类健康所面临的最严重威胁,但同时也认为它是“人类自己造成的”,是“最大可以预防的危险因素”。
如你所知,它有一个名字,叫烟草。在民间,人们更乐意称呼它另外一个更加诱人且具迷惑性的名字——香烟。
刚刚过去的5月31日是第21个世界无烟日。世界卫生组织将今年无烟日的主题确定为“无烟青少年”——这已经是世卫组织21年来第三次将青少年作为无烟日的直接主题,前两次是在1990年和1998年,主题分别是“青少年不要吸烟”和“在无烟草环境中成长”。
青少年吸烟问题,虽然日益引起人们注意,却并未见解决的迹象。而且,多种证据表明,它可能正朝着更加严重的方向发展。
吸烟之害并未被真正认识
对于吸烟之害,世界卫生组织的判断是:猛于非典和海啸。
作为佐证,刚刚出版的《2008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烟草流行报告》(以下简称《烟草流行报告》)列出这样的数据:全球八大死因中,有六项和烟草有关;和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的寿命平均低15年;20世纪,已有1亿人死于烟草流行;目前烟草流行导致每年因吸烟而死亡的人数已高达540万人,占全球死因构成的第一位,超过结核、艾滋病和疟疾死亡人数的总和;如果不立刻采取果断措施,烟草将在21世纪夺去10亿人的生命。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消费国和受害国。来自卫生部的数据显示,中国有3.5亿烟民,约占全球吸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每年死于烟草相关疾病的人数超过100万。多位控烟专家表示,按烟民比例,100万的估计仍嫌保守。《烟草流行报告》指出,目前年龄在30岁以下的中国男性中,将有1亿人死于烟草使用。
1998年,刘伯齐教授、钮式如教授、杨功焕教授在我国分别组织领导100万死亡人群回顾性调查和25万人群追踪性调查。两项调查均显示,因吸烟致死的,慢阻肺中占45%,肺癌中占15%,食管癌、胃癌、肝癌、脑卒中、肺结核中各占5%~8%。
“烟草几乎可以损害人体的所有器官,但是由于吸烟造成的健康损害具有长期滞后性的特点,吸烟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相关疾病才能出现,而目前的禁烟广告绝大部分仅限于口号式的‘吸烟有害健康’,它的危害并未被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所认识。”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副所长马迎华说。
中国青年报与腾讯网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来自权威部门的“我国每年至少100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的说法,14.8%的人认为有夸大之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副主任姜垣研究员介绍,更具迷惑性的是,许多厂商声称“焦油含量低”,甚至打出了高科技牌,称其产品含有多种天然植物活性成分,使用了纳米、自由基清除等技术。
“这些时髦的说法,让很多人误以为吸食它们就很安全。但事实上,这只是促销的花招,并不能降低吸烟的危害。”姜垣说。
而吸烟对青少年的危害,马迎华介绍,由于他们正处于发育和学习的重要时期,各器官未发育成熟,对环境有害因素的抵抗力弱,吸烟导致的损害比成人更为严重。
除身体健康外,吸烟还对青少年的心理、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曾显示,青少年吸烟者多集中在职高、体育与艺术等专业的院校。“在某种程度上,吸烟成了这些孩子们自我标榜或自我放弃的标志和催化剂。”马迎华分析。
青少年吸烟率正在上升
我国曾分别于1984年、1996年和2002年进行过3次全国吸烟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显示,到2002年,中国男性吸烟率为66%,女性吸烟率为3.1%。与1996年相比,尽管成年人的吸烟率略有下降,青少年的吸烟率却在逆势上升。
卫生部5月31日公布的《2008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指出,我国青少年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均在逐年上升。目前约有1500万名青少年是烟民,尝试吸烟的青少年不少于4000万。
与此同时,中国烟民正趋于低龄化,与1984年相比,2002年开始吸烟的年龄提前了4~5岁,其中男性由22岁降至18岁,女性由25岁降至20岁。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少数烟民开始抽烟的年龄甚至在10岁以下。
同样逆势而动的是女性青少年。世界卫生组织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女性的吸烟率是2.6%,而青少年女性的吸烟率却高达4.1%;与此不同,成年男性和青少年男性的吸烟率分别是57.0%和7.1%(记者注:由于统计指标不同,与我国吸烟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不尽相同)。
“这非常令人担忧,女性青少年烟草使用者的增加是烟草流行恶化可能加剧的最不祥的征兆之一。”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代表处无烟行动技术官员沙罗博士认为,这意味着,烟草厂商成功开发了青少年市场,尤其是女性市场。而在传统上,女性是不吸食烟草的。
《烟草流行报告》指出,烟草企业正将营销目标直指女性潜力巨大的新市场。“广告、促销、赞助活动,包括对女性事务的慈善捐助,都弱化了对女性使用烟草问题的文化反对。专门的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包括在广告中使用吸引人的模特和为女性市场量身定做的品牌,都显而易见地在鼓励女性吸烟。”
“如果能够有效地防止青少年进入吸烟队列,那么烟民就像无源之水,每年都会减少,烟草公司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利用种种手段,进行烟草促销活动,引诱青少年开始吸烟。”姜垣说。
“今天的青少年是明天潜在的顾客。”全球最大的烟草生产厂商飞利浦-莫里斯公司在其一份内部文件中这样写道。
而在控烟者看来,青少年同样是关键。马迎华告诉记者,“大多数的成年吸烟者都是在20岁以前养成吸烟习惯的。超过20岁再吸烟,成瘾的可能性很小。因此,阻止青少年吸烟是降低全球吸烟率的关键所在。”
“在让人们远离烟草的努力中,青少年正成为和烟草厂商争夺的胶着地。”姜垣说。
青少年被动吸烟未获改善
如果说,吸烟在某种程度上有着自我选择的意味的话,二手烟则是一种无从选择的无辜。更要命的是,它对青少年的伤害远比前者来得更大。
“二手烟是一种对青少年更广泛更严重的伤害。”马迎华说。
危害更大的表现之一在于,受害者数量更多。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大约有7亿儿童呼吸的空气遭受二手烟雾污染,这种情况在家庭中尤甚。我国参与的“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的结果显示,青少年在家中和公共场所受二手烟危害的比例分别为43.9%和55.8%。
卫生部2007年发布的《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指出,根据研究推算,目前我国人群中遭受被动吸烟危害的人数可高达5.4亿,其中15岁以下儿童有1.8亿,远高于青少年中吸烟者人数。比较1984年、1996年,2002年全国吸烟行为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虽然人们的吸烟率已经出现了下降趋势,但被动吸烟状况没有任何改善。
危害更大的表现之二在于,受害者程度更深。
马迎华介绍,和吸烟者吸入的主流烟相比,被二手烟受害者吸入的侧流烟有害成分的浓度更高,如一氧化碳高5倍,烟焦油和烟碱高3倍,苯并芘高4倍,亚硝胺高50倍。
2006年美国卫生总监报告也指出:二手烟雾与吸烟者本人吸入的烟雾相比,很多致癌和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更高;呼吸二手烟雾即使时间很短,也会马上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增加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在家中或工作场合接触二手烟雾的非吸烟者,发生心脏疾病的风险提高了25%~30%,发生肺部疾病的风险提高了20%~30%。
“对于那些吸烟的人来说,是所谓‘自损八百’,却‘杀敌一千’。基于这种认识,公共场所吸烟不道德的社会舆论正在形成,但还不够强大。我们本应该更理直气壮。”马迎华说。
“让一个吸烟的人戒烟,比让一个不吸烟的人继续不吸烟,要困难得多。
阻止青少年吸烟,是降低全球吸烟率的关键所在。”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副所长马迎华说。
而青少年长期以来被烟草企业定位为“替代吸烟者”——用他们来取代戒烟或死亡的吸烟者,一直是其强大广告攻势的目标群体。
青少年,正成为控烟者和烟草厂商争夺的胶着地带。
就如何让青少年远离烟草的公共政策,控烟专家提出多条建议。
仅仅对青少年开展教育还很不够
“阻止青少年吸烟,最重要的并不是对青少年的教育,而在于大环境的改变。否则,对青少年的禁烟教育便犹如向山顶推巨石的西西弗,周而复始,难见其效。”马迎华所指的大环境,至少包括: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全面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以及提高烟草制品的价格等。
世界卫生组织在其《2008全球烟草流行报告》(以下简称《烟草流行报告》)中同样写道:“虽然全球烟草流行对人类造成的威胁高于任何一种传染病,但是这一问题的解决之道却不需要去发现某种突破性的治疗方法或者疫苗——这场流行可以通过实施已经证实有效的公共政策得到解决。”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所有中小学均明确禁止学生吸烟,但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甘肃省定西市一位从教30年的小学老师告诉记者,班上个别同学四五年级就开始吸烟。“根本管不了。30年了,还没有一个孩子在我手里变得不吸烟了。”
北京市一所中学高二班主任李老师告诉记者,“平时可没少强调这个问题,班会上会讲,课下会查,有时还会找到‘小烟民’单独劝说,私下警告,但基本没什么作用。”她认为,青少年逆反心理很强,越是严加管理,他们越是不听甚至正面反抗。此外,李老师介绍,学生们会开辟学校最偏僻的角落作为“隐蔽吸烟室”,这也是学校管理不了的原因。
“而且,老师在吸,家长在吸,身边的同学在吸,走到哪里无处不见吸烟者,我们的社会在告诉他们:吸烟没什么大不了的。”李老师无奈地说。
“说教育不是最重要的,并非否定它的作用。让青少年远离烟草,教育不能缺位。而最好的教育,是我们这个社会、孩子信赖的人,比如说他的父母、老师还有医生,起到一个示范性的教育作用。”马迎华说。
公共场所完全禁烟
卫生部发布的《2007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以下简称《2007控烟报告》)指出,“我国每年死于被动吸烟的人数超过10万,每一个凋零的生命就是一条拒绝被动吸烟的重要理由。”
我国参与的“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显示,青少年在公共场所受二手烟危害的比例为55.8%,远高于在家中的43.9%。
《2007控烟报告》指出,立法是公共场所禁烟的关键。
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公室副主任姜垣介绍,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多是出现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某些条款或细则中。从1993年开始,一些地方颁布了地方性法规禁止公共场所吸烟。但是到2006年年底,仍有超过一半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存在控烟法规的空白。
今年5月1日起实施的《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范围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在150多个有地方性禁烟规定的城市中,第一次将禁烟范围扩大到所有餐馆、办公室,以实现“无烟奥运”的承诺。
多位控烟专家指出,《规定》中设置吸烟室或划定吸烟区的做法,显示其仍属过渡性质。
按照2006年1月在我国生效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规定,室内必须完全消除吸烟、烟草、烟雾,不能设定吸烟室或者划分吸烟区,建立100%的无烟环境。
“很多人认为,只要吸烟人数少,房间面积足够大,危害可以减至最低,甚至没有危害。但事实上,被动吸烟不存在所谓的‘安全暴露’水平。将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分开、净化空气或装置通风设备等,都不能消除二手烟雾对非吸烟者的危害。”姜垣介绍。
姜垣特别提醒家长,只在自己卧室、甚至阳台上吸烟,并不能让孩子免受二手烟危害。
对于家有儿女的烟民家长,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名誉副会长张义芳教授建议可尝试使用烟草替代产品,比如“如烟”。“这些产品模仿吸烟的行为,内含的尼古丁可以满足烟民的烟瘾,但同时因为不存在燃烧产生的焦油,不会对身边的人构成危害。”
据了解,“如烟”是由如烟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大力推荐的“尼古丁替代疗法”原理设计,2005年年初上市以来,已迅速崛起为中国最畅销的烟草替代产品。5月31日,如烟集团(控股)公司与美国代理商签署了2008年首批如烟产品供货合同,价值达3000多万美元。
如烟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王彦宸告诉记者,如烟是一种非燃烧的香烟替代型产品,通过改变烟弹中的香料,可生产出不同口味的“香烟”。但是和香烟不同的是,如烟不燃烧、不含焦油。
张义芳介绍,如烟是一种“迅速起效的尼古丁替代产品”——肺部吸入器。肺部吸入器优于鼻喷剂等其他替代方式的地方在于,它更有效地在生理方面模仿产生的效果,更容易消除吸烟者对烟草的渴求。
公共场所禁烟不仅让青少年免受二手烟之害,相关研究还表明,它可以有效预防青少年吸烟。
美国波士顿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发现,凡是没有严格禁止在公共场合吸烟的社区或城市,青少年吸烟的比例都比较高;而在那些严格禁止公共场合吸烟的社区或城市,青少年吸烟的比例低40%。
“公共场所禁烟,让生活在其中的青少年了解:公共场所吸烟是不受欢迎的,甚至是不道德的。而生活在不禁烟环境中的青少年会感觉:吸烟很正常。”马迎华解释。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无烟行动技术官员沙罗博士认为,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话,学生将不会在学校看到老师吸烟,而后者往往是青少年信赖、模仿的对象。与此同时,学生尤其是现在吸烟很少受到限制的大学生,吸烟将变得更困难,这将有助于他们远离烟草。
全面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
“保护年轻人不受烟草使用危害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全面禁止烟草广告和促销,杜绝烟草行业对任何赛事或活动的赞助。”沙罗说。
《烟草流行报告》指出,多项对实施广告禁令前后情况的全国性调查结果发现,烟草消费下降幅度可高达16%。
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禁止利用广告、电视、报纸、期刊和在等候室、影剧院、会议厅堂、体育比赛场馆等公共场所发布烟草广告”。但一项调查显示,我国80%以上的青少年有机会接触到各类直接或间接的烟草广告。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指出,“烟草促销活动与青少年第一次使用烟草存在因果关系”。
“营销活动能起到误导作用,将烟草与某些吸引人的特质联系起来,比如青春、活力、魅力和性吸引力。”如烟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苗楠说。
卫生部发布的《2008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指出,烟草广告将烟草与运动、成功、独立、性感等联系起来使青少年低估了吸烟的危险,与此同时,花样翻新的烟草广告使青少年高估了其同伴和成人的吸烟率。
据苗楠观察,国际烟草厂商正以各种可能的广告形式进行宣传:除传统广告外,烟草企业会将其广告费用投向赞助受年轻人欢迎的各种活动,譬如体育比赛、赛车和音乐会;他们还会在衣物和其它物品上印制烟草产品标志,烟草产品和其他消费者产品共用品牌,利用名人代言,以及在影视节目中安排烟草品牌出现。“有些间接烟草广告甚至出现在学生的校服上。”
“尽管赞助体育活动到目前为止仍是我们营销的最佳方式,但这并非唯一途径——国际影视作品对吸引我们的亚洲青年消费者也效果显著。”全球最大烟草生产厂商之一飞利浦-莫里斯公司的内部文件这样写道。
中国疾控中心曾调查8部热播电视剧和10部电影。其中平均每部剧中烟草镜头数为165个,烟草镜头总时间为47分钟;平均每部电影中有26个烟草镜头,持续时间为6分钟。调查还显示,看见烟草镜头最多的青少年尝试吸烟的可能性提高了3倍。对于非吸烟的青少年,如果其崇拜的偶像吸烟,则他们对吸烟行为认同的可能性提高了16倍。
《烟草流行报告》认为,已知的部分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的方式并不能起到干预烟草流行的作用,因为烟草企业可以很简单地将其资源转向其他不受限制的渠道。只有全面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的方式才能有效地减少烟草消费,保护人们,尤其是保护青少年免受烟草企业营销手段的诱惑。
卫生部《2008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指出,102个国家烟草广告与烟草消费趋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那些全面禁止烟草广告的国家,烟草消费呈现急剧下降趋势。
“然而,目前能够做到全面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活动的国家仅占世界人口的5%。”沙罗说。
让青少年更难获得烟草
2007年6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然而,这一规定在很多地方并未得到真正落实。
中国青年报与腾讯网新闻中心近期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90.2%的人反映,在他们当地,未成年人买烟不存在任何障碍,完全和成人一样。
上海市的一次调查则显示,212名学生前往商店买烟,因为年龄小而拒绝售烟的店只有35家,177家商店都把香烟卖给了孩子,比例高达83.5%。
“让青少年远离烟草的有效途径之一是,让他们得不到或者至少很难获得烟草。”沙罗说,“解决办法之一是提高价格。”
《2008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指出,目前我国销量前三位卷烟的价格均为每盒5元,青少年可以在一半以上的流动商贩和30%的杂货店里买到单支卷烟,这使得青少年买烟不存在价格门槛。北京市的一项调查则表明,每所中小学校周边平均有两个卷烟零售摊位,最多的有5个;91%的学生家庭周边200米以内有售烟点,这些都为青少年购烟提供了方便。
《烟草流行报告》指出,“提高烟税对遏制年轻人和贫困人口吸烟特别重要,而这些群体从烟草消费减少中获得的裨益也最大。这些群体的成员对商品价格更加敏感。高烟价有助于促使他们戒烟,或者根本不开始使用烟草。”
警示吸烟之害
“和烟草厂商强大的广告攻势相比,我们的禁烟广告显得太过单调。”马迎华认为,目前对烟草危害的宣传,仍流于口号,无法让人真正认识其危害。
“在和国外同行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有很多很形象的广告,让看的人一下子明白:‘噢,吸烟的危害这么大!’但是这样的广告在我们这很少见。所有的人都在说吸烟有害健康,但是怎么个有害法?不知道。我们曾经有一个调查,甚至在医生中间,也有90%的人认为,只有肺癌和吸烟有关系。”马迎华说。
苗楠认为,关于烟草危害的全面警示信息可以改变烟草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特别是在青少年当中。
《烟草流行报告》则指出,作为烟草包装警示的最高标准,图形警示信息可以起到阻止吸烟的作用,但这一措施只在15个国家得到实行,仅覆盖全球人口的6%,而强制性警示图片(至少占包装正面面积的30%)仅仅在5个国家实行,只覆盖全球人口的4%。
“政府应当——有条件的还可借助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开展反烟草广告行动,利用各种媒体形式宣传烟草的所有危害。这样的行动可以改变烟草伪善优雅的形象,将其对人体健康严重的危害公诸于众,将其对家庭和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揭示出来,并向人们解释无烟社会的益处。”《烟草流行报告》指出,“反烟广告的制作也要求十分专业,应达到与其它产品广告同样的技术水平。”
戒烟是治病,不仅仅是习惯的改变
“吸烟不是你的错。
”无意中看到的这句话,让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公室副主任姜垣印象深刻。她特别希望将这句话,送给那些因为无法独自戒烟而陷入深深自责的青少年。
姜垣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烟草依赖作为一种疾病列入国际疾病分类。烟草最大的危害来自于燃烧产生的焦油、一氧化碳及放射性物质等,而成瘾则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
“戒烟是一种慢性病的治疗,而不仅仅是生活习惯的改变。”姜垣说,“有的青少年单纯依靠毅力,在戒烟反复失败之后陷入深深自责,说‘我怎么这么没用,坚持不下来’。其实是不必要的。”
“烟草具有高度成瘾性,其成瘾性仅次于海洛因。和对其他成瘾性物质产生依赖的人一样,烟草使用者要自己戒烟是十分困难的。”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代表处无烟行动技术官员沙罗介绍。
“成功戒烟,应得到专业医疗人员的帮助。”姜垣说。
《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流行报告》(简称《烟草流行报告》)指出,在那些对烟草危害有一定了解的吸烟者中,有四分之三的人都希望戒烟。
中国青年报与腾讯网新闻中心近期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吸烟者中,65.6%的人对自己吸烟不满意,希望戒烟。
但是这些希望戒烟者很少能获得相关的帮助。目前,全世界只有九个国家能够提供全面的治疗烟草依赖的服务,这一数字仅覆盖全球人口的5%。
《烟草流行报告》指出,各国的医疗卫生系统在治疗烟草依赖问题上担负着主要责任。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从简单的医生建议到药物治疗,再到被称为“戒烟热线”的电话帮助,以及咨询服务都在此列。
目前,戒烟和烟草替代产品仍价格不菲,仅部分人可承受。据了解,药物治疗戒烟大约需要花费1000元,并且不承诺可以戒烟成功。
“让所有人,只要他愿意的话,享受到廉价、方便的戒烟服务非常重要。”沙罗认为,这一点对收入较低者尤其重要。
对于低收入者而言,把钱花在烟上也就意味着必须减少基本必需品的花费,如食物、居所、教育和医疗。不仅如此,《烟草流行报告》进一步指出,低收入者因吸烟患病或早亡的机会比高收入者更高。这一趋势对于贫困者的经济处境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也加深了贫困和疾病的恶性循环。家庭中主要劳动力的过早死亡对贫困家庭和社区来说影响尤为巨大。
“戒烟服务应当被纳入政府的医疗服务体系中。虽然有的戒烟治疗成本相对较低,但仍需要政府投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
相关阅读:
用快速美白护肤品 小心闭经甚至不孕!
如何快速美白 美白方法都有哪些
美白丸能吃吗 这样做会让你离白越来越远
白糖洗脸去痘印法为你解忧 方法简单而实用
天天吃柠檬能美白吗 你吃对柠檬吃法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