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救助:长期没吃喝 最怕“胀死”病

    5·12四川地震已经一周了,在地震废墟下获救的受灾民众都或长或短、程度不同地经历了饥饿,但昨日专家指出,长期停止进食,突然获救,大量进食,会引起“再喂养综合症”,引起重要生命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此乃民间所谓的“胀死”或“撑死”,灾民要慎防该现象发生。
 
    获救者易因暴食致病

    “刚刚获救的灾民往往饥渴难忍,获救后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吃饭与喝水,于是大吃大喝;对于那些因故不能经口摄食的伤员,医务人员会经静脉补充大量液体与能量。但是此时,如果处理不当rfs会趁虚而入,进而可能夺走的生命。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石汉平昨接受记者采访指出,长期停止进食,突然获救,大量进食,会引起“再喂养综合症”,引起重要生命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此乃民间所谓的“胀死”或“撑死”。

    “地震后受灾民众食物摄入停止或摄入减少,人体血糖下降,胰岛素分泌下降伴随胰岛素抵抗,分解代谢多于合成代谢,导致机体磷、钾、镁和维生素等微量元素的消耗,然而此时血清磷、钾、镁浓度可能正常。重新开始摄食或营养治疗,特别是补充大量含糖制剂后,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恢复甚至分泌增加,胰岛素作用于机体各组织导致维生素b1缺乏。上述因素联合作用,损伤心脏、大脑、肝脏、肺等细胞功能,引起重要生命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此乃民间所谓的“胀死”或“撑死”。

    禁食过量含糖食物防病

    石汉平说,再喂养综合征(即rfs)是机体经过长期饥饿或营养不良,重新摄入营养物质后发生以低磷血症为特征的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症状。通常在营养治疗后3~4天内发生。长期饥饿患者rfs发生率最高,饥饿状态超过7~10天,就有可能发生rfs。

    诊断rfs的关键在于提高思想认识,对rfs高危人群、特别是其饥饿(营养不良应)持续1周以上的人群应该想到rfs的可能。当这些患者在营养治疗期间发生前述列举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症状时,就应行血生化检查,血磷浓度

    rfs作为地震之后的另一种次生灾害是完全可以预防的。rfs预防的关键在于逐渐增加营养素摄(输)入量,避免大吃大喝(包括口服及静脉途径)。禁止摄入含糖量多的食物与饮品,可用少糖奶制品替代;禁止大量输入葡萄糖液,可用脂肪乳剂或氨基酸制剂。从而减少糖在热卡中的比例。经验性补磷、补钾、补充vitb1。饥饿后的营养补充应该遵循“先少后多、先慢后快、先盐后糖、多菜少饭、逐步过度”的二十字原则,在一周后恢复至正常需要(摄入)量。一旦发生rfs,应该进行专业治疗。

 

相关阅读:

用快速美白护肤品 小心闭经甚至不孕!
如何快速美白 美白方法都有哪些
美白丸能吃吗 这样做会让你离白越来越远
白糖洗脸去痘印法为你解忧 方法简单而实用
天天吃柠檬能美白吗 你吃对柠檬吃法了吗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