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50年麻风流行趋势分析

甘肃省50年麻风流行趋势分析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0年第0期第33卷 论著

作者:邱耀文 吴德强 蔡军芳 费庄 白莉 王斌 穆洮俊 张宏茂

单位:兰州,甘肃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730020

关键词:麻风患病率发病率

  【摘要】目的研究甘肃省50年麻风流行基本指标变化,综合评价防治效果及流行趋势。方法对甘肃省50年麻风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省至1998年底累计发现麻风患者4773 例,77.76%的患者在陇南、甘南、临夏三个地区的24个县。历年多菌型比均>60%。累计治愈3507例,其余为未愈死亡、失访等减少。自60年代加大普查和防治力度后,患病率及发现率稳定下降,流行范围逐年缩小;平均发病年龄升高,0~14岁少年儿童患者所占比例明显减少。 流行县(市)从1986年84.88%下降到1998年的24.14%。1998年底有现症患者42例,患病率为0 .0017‰。结论半个世纪的麻风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studies on epidemiology of leprosy for 50 years in gansu province

qiu yaowen  wu deqiang  cai junfang  et al

  ( gansu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endemic diseases, lanhou 730020)

  【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epidemiological trends of leprosy for 50 years in gansu province. methods epidemiological indicators and their trends were analyzed. results by the end of 1998, a total of 4 773 leprosy cases had been detected in gansu province, of which 77.76% distributed in 24 counties in longnan, gannan and linxia prefectures, and 3 507 cases were cured and other dropped out or died. type ratio of mb to pb was more than 60% during the period.since the mass surveys and comprehensive control were implemented in the 1960s, prevalence and detection rates had decreased continuously and the number of endemic counties reduced from 84.88% in 1986 to 24.14% in 1998. there were42 active cases at the end of 1998 with a prevalence rate of 0.0017 per 1000. conclusion through the efforts for 50 year

  running, leprosy has been successfully controlled in gansu province.

  key words leprosy prevalence incidence

  甘肃省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汇处,地理景观复杂,境内大部分地区分属长江流域(陇南)、黄河流域(甘南、陇东)和内河流域。主要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海拔1500~4500m,境内气候差异悬殊,陇南山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甘南草原属高寒湿润气候;陇东和中部属温带半干旱气候;河西走廊属温带干旱气候。全省总面积为45万km2,人口1998年底为2519万。全省辖有14个地(市、自治州)86个县(市、区)。

  流行概况

  麻风病在甘肃的流行历史悠久。其流行程度按中国麻风病防治研究中心1984年统计各省、市累计发现麻风患者数量排序,位居全国第17位。病例的空间分布呈高度集簇性,77.76%的患者集中在陇南、甘南、临夏三个地区24个县。截至1998年底累计发现麻风患者4773例,其中男3356例,女1417例,男女之比为2.35∶1;瘤型(l)3696例,界线类(b)32例,结核样型(t)971例,未定类(i)74例。累计治愈3507例,自愈1例,未愈死亡1161例,余为未愈失访;累计迁入8例;累计复发296例,复发再愈250例;1998年底有现症患者42例(mb38、pb4);患病率为0.0017‰。dds单疗治愈患者中,累计复发295例,累计复发率为9.09%。mdt治愈患者中,复发1例,累计复发率为0.32%。1986年有84.88%的县(市)、35%的乡(镇)和14.14%的自然村有麻风流行,1998年麻风流行县(市)、乡(镇)、自然村分别降至24.41%、1.8%、0.6%。

  麻风流行基本指标的动态变化

  (一)患病率:从解放初期至70年代,全省患病率持续升高。1961~1965年段患病率升至峰值,达0.121‰。在以后年段患病率下降幅度较大。1991~1995年段较峰值年段下降了97.5%。见表1。

表1 甘肃各年段麻风发现、发病、患病情况统计

年段 阶段人口(万) 发现患者数 阶段平均发现率

  /10万

阶段发病例数 阶段平均发病数

  /10万

阶段患病人数 阶段平均患病率‰
1950年以前 不详 90 - 966 - 121 -
1951~1955 9092266 673 1.09 992 1.83 1800 0.032
1956~1960 12814736 1443 2.29 969 1.54 6136 0.097
1961~1965 12491733 879 1.39 755 1.20 7689 0.121
1966~1970 14380998 607 0.715 452 0.61 8364 0.112
1971~1975 17448418 572 0.645 250 0.29 5689 0.066
1976~1980 18728904 163 0.176 166 0.17 3700 0.040
1981~1985 19874958 161 0.162 88 0.089 2581 0.025
1986~1990 21503416 81 0.075 84 0.037 1313 0.014
1991~1995 24338600 61 0.049 39 0.014 349 0.0030
1996~1998 24938600 44 0.059 12 0.016 123 0.0017

  (二)发病率:发病率最高年段为1951~1955年,其次为1956~1960年段,分别为1.83/10万和1.54/10万,从1961~1965年段开始下降,1991~1995年段下降幅度较大,且呈持续下降趋势。1986~1990年,1991~1995年2个年段和发病率最高年段相比分别下降了97.97%和99.23%。见表1。

  (三)发现率:发现率以1956~1960年段为最高,达2.29/10万,1961~1965年段开始回落,到1991~1995年段,发现率降至0.049/10万,与最高年段相比下降了97.86%。见表1。

  (四)型比:本文的型比以l+b患者数与患者总数的比值表示。纵观50年逐年发病的多菌型比始终>60%,与陕、青、川等省较接近。见表2。

表2 甘肃省麻风患者10年段型别、病期情况统计

年段 发现患者数 型别 多菌型比(%) 病期[例数(%)]
mb pb <2年 >2年
1950~1959 2029 1728 301 85.20 1036(51.08) 993(48.92)
1960~1969 1615 1191 424 73.70 1052(65.16) 563(34.84)
1970~1979 736 497 239 67.53 527(71.64) 209(38.36)
1980~1989 275 211 64 76.73 196(71.17) 79(28.83)
1990~1998 118 101 17 85.59 82(69.49) 36(30.51)

  (五)0~14岁少年儿童麻风发病情况。在各年段发病人数中,0~14岁少年儿童患者所占比

  例逐阶段依次减少,1956~1960年段为20.53%,1991~1995年段为2.56%,下降了87.53%。

  见表3。

表3 甘肃省各年及各年段0~14岁儿童麻风发病情况统计

年段 年段发病人数 0~14岁患者数 构成比(%)
1950年以前 966 11 1.14
1951~1955 992 66 6.65
1956~1960 969 199 20.53
1961~1965 755 89 11.79
1966~1970 452 73 16.15
1971~1975 250 44 17.60
1976~1980 166 12 7.23
1981~1985 88 16 18.18
1986~1990 84 6 7.14
1991~1995 39 1 2.56
1996~1998 12 0 0
合计 4773 517 10.83

  讨论  解放前,麻风患者无任何医治条件,解放初期防治工作尚未全面开展,由于长期传染源的累积,感染上麻风的机率较高。其次由于麻风潜伏期长,相当一部分在解放前受感染的人在几年,甚至数10年之后才发病,所以解放初期各年段麻风流行各项指标均达峰值。甘肃省于50年代中期开始对麻风患者收治住院隔离和用dds治疗,自1987年起全面施行联合化疗,mdt覆盖率和规则治疗率均在95%以上,这些措施起到了早期切断传染源的作用,使各年段的发病率持续下降。0~14岁少年儿童患者逐年减少,1991~1995年段较1956~1960年段下降87.53%。这即是甘肃省麻风流行强度下降的表现。多菌型比统计结果表明,随着患病率不断下降,多菌型型比不断升高。

  甘肃省麻风流行趋势显示,发现率、患病率都已下降到历史最低程度,平均发病年龄增高,发病的峰值年龄组右移,新病例中多菌型比例上升,这说明在现有人群中感染的威胁已较轻,但它仍是我省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当前全省达到基本消灭麻风之前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松懈,即使全省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的标准,也应保留一支防治队伍负责麻风的监测,直至在人群中彻底消除麻风。

(收稿日期:1999-12-08)

相关阅读:

白醋去皱纹的方法,教你三个白醋去皱小妙招
想要有效除皱 可以常吃这几种食物
皱纹劲敌:这样做真能有效去掉皱纹吗?
痘痘蛋糕火了!你的痘痘还好吗
微电流面部去皱疗法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