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发性汗孔角化症并发增殖型天疱疮一例

  泛发性汗孔角化症并发增殖型天疱疮一例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9年第6期第32卷 病例报告

  作者:林挺 张宗福 廖元兴

  单位:林挺 廖元兴 510010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皮肤科;张宗福 进修医师

  患者男,62岁。面、四肢褐色斑30年,会阴部起水疱、糜烂、疣状增生3年。患者于1968年初,面及四肢起褐色丘疹,后扩大为环状斑,当地医院诊断为汗孔角化症,疗效不佳。1995年会阴起水疱、糜烂,结痂后形成疣状增生,诊断不明。于1998年8月28日入我院。家族中已有3代3人患汗孔角化症,无增殖型天疱疮病史。

  体检:一般情况良好。皮肤科情况:面、双上肢上臂、双下肢及手足可见深褐色环状斑,直径0.4~1.0cm,散在分布,中央呈萎缩性凹陷,边缘隆起呈堤状,边界清楚。阴茎、阴囊、股部及臀周密集分布红斑、糜烂、结痂及块状疣状增生物,大小约2cm×0.5cm×1cm,表面如菜花状,有小脓疱(图1)。阴茎及阴囊少量糜烂、渗液,未见溃疡。

  图1 泛发性汗孔角化症并发增殖型天疱疮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3.3×109/l,中性粒细胞0.69,血沉47mm/1h,c4380mg/l(参考范围120~360mg/l)。分泌物细菌培养有绿脓杆菌生长。其余未见异常。

  组织病理学检查:①面部褐色斑病检:可见角化不全的角化栓,角化栓下颗粒层消失,棘层增厚,符合汗孔角化症的病理改变。②股部疣状增生物病检: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细胞层肥厚,呈高度乳头瘤样增生。表皮突向下延伸,基底细胞层上方见一小裂隙,表皮内可见嗜酸粒细胞为主的小脓肿,可见少量棘层松解细胞。真皮浅层较多炎细胞浸润。股部疣状物免疫病理

  示:表皮内细胞间可见igg及c3沉着。诊断:泛发性汗孔角化症并发增殖型天疱疮。治疗:给予泼尼松、雷公藤多甙片、抗生素类口服。疣状物局部注射康宁克通a,汗孔角化症处外用0.05%维a酸霜。全身皮损明显消退。

  志谢承蒙顾有守教授会诊

  (收稿:1998-12-14修回:1999-03-22)

相关阅读:

白醋去皱纹的方法,教你三个白醋去皱小妙招
想要有效除皱 可以常吃这几种食物
皱纹劲敌:这样做真能有效去掉皱纹吗?
痘痘蛋糕火了!你的痘痘还好吗
微电流面部去皱疗法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