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棘刺松解型鳞状细胞癌一例

头皮棘刺松解型鳞状细胞癌一例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8年第4期第31卷 病例报告

作者:赵亮 罗公超 方方 曾学思

单位:210042 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

  患者男,61岁。因头皮肿块60年,迅速增大1年入院。患者自幼左头顶部皮肤有一黄豆大小斑状皮损,表面欠平滑,毛发稀疏。皮损缓慢增大、突起,少许油腻性脱屑,伴有轻度痒感,搔抓刺激后,皮损表面反复溃破,少许渗血、渗液,能自行结痂愈合。1年前皮损如鸽蛋大小,明显高出皮面,表面呈疣状隆起,痒感加重。搔抓刺激后,表面破溃不愈,较多渗血、渗液,时有脓性分泌物,未行诊治。近3个月来,肿块增大明显,并伴有疼痛,否认其它疾病史。

  体检:一般情况好,心肺及腹部无异常。左头顶部一6.0cm×4.0cm×1.0cm菜花状表面凹凸不平的褐色至淡红色肿块,表面毛发稀疏,有较多脓性分泌物和臭味,肿块质脆,易出血,周边轻度浸润,边界清楚,轻压痛,与深部无粘连,左颈中部可触及2.0cm×1.0cm、1.0cm×0.8cm两个相邻肿大淋巴结,光滑、活动,有压痛。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iga、igg、igm、igd、胆固醇、甘油三酯无异常,hbsag阳性;尿、粪常规无异常;肿块分泌物真菌培养示无菌生长。头颅、胸部x线摄片、肝胆脾双肾b超、ecg无异常。

  入院后,常规全身抗感染,局部外用0.5%碘伏液、百多邦软膏等准备后,分泌物明显减少,遂于局麻下手术,沿肿块外1.0cm,帽状腱膜层切除肿块,创面行全厚皮修复,同时行左颈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理:①肿块:表皮内可见不典型的角朊细胞增生,核深染,并见核分裂象,见有棘刺松解现象,肿瘤细胞突破基底膜,向真皮内生长,见单个角化不良细胞,肿瘤周边可见较多的单一核细胞浸润,血管内、淋巴管内见有肿瘤细胞,诊断为棘刺松解型鳞癌。②淋巴结:仅见少许炎细胞浸润,未见肿瘤细胞。因术后病理示血管、淋巴管内有肿瘤细胞,于拆线后即行化疗。

  讨论 依据该患者皮损自幼发生,表面不平,逐渐增大、隆起,伴有油腻性脱屑,推测其原发病灶可能为皮脂腺痣。据文献记载有5%~10%皮脂腺痣可向鳞状细胞癌或基底细胞癌转化。建议皮脂腺痣宜于青春期前手术切除。本病患者其局部临床表现无特殊,但其病理表现为细胞松散、分化低,无角珠,易侵及血管、淋巴管,生物学性质活跃,恶性程度高,易转移,化疗宜尽早进行。

  (收稿:1997-06-12)

相关阅读:

白醋去皱纹的方法,教你三个白醋去皱小妙招
想要有效除皱 可以常吃这几种食物
皱纹劲敌:这样做真能有效去掉皱纹吗?
痘痘蛋糕火了!你的痘痘还好吗
微电流面部去皱疗法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