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细胞间粘附分子的检测

  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细胞间粘附分子的检测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8年第2期第31卷 论著摘要

  作者:张开明 尹兴平 杨小英 周敏

  单位:030009 山西省太原市中心医院

  近年研究发现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在银屑病发病中有一定作用[1~4],为此,我们采用elisa法对34例银屑病患者血清可溶性icam-1(sicam-1)水平进行了测定,并对部分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icam-1表达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病例和方法

  (一)检测对象:取自1996年9月至1997年3月我科门诊及住院的银屑病患者,共34例,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14~52岁,平均36岁;病程6天至24年;其中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16例,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15例,红皮病型银屑病2例,脓疱型银屑病1例。皮损程度计算按照pasi积分法[5],病例选择3周内(红皮病型除外)未系统或大面积外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维胺脂类等药物的患者。正常对照组33例,为门诊体检筛选出的正常人(24例)及科内健康工作者(9例),性别及年龄尽量与检测患者相同或相近。

  (二)试剂:sicam-1试剂盒为medgenix公司产品,apaap试剂盒为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所产品,鼠抗人icam-1单克隆抗体为zymed公司产品,购自北京中山试剂公司。

  (三)方法:

  1.血清sicam-1测定:抽静脉血2ml,分离血清,置于-40℃备用待测,所有患者及对照组均是同步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将标准品、血清样品及空白(生理盐水)加入96孔酶板中,每孔25μl,均为复孔,每孔再加入75μl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单抗,20℃振荡 孵育2小时,弃去孔内液体,每孔加入洗涤液400μl,重复洗涤3次,之后每孔加入显色液200μl,20℃振荡 孵育30分钟,最后每孔加入50μl 1.8n h2so4终止反应,置芬兰labsysterms酶标仪450nm及650nm(双波长法)处测各孔吸光度(a值),绘制标准曲线,从中求得sicam-1含量(单位:ng/ml)。

  2.pbmc icam-1染色:患者组为15例,对照组16例,抽静脉血后密度梯度离心,常规分离pbmc,离心涂片机涂片,采用apaap法,最后于显微镜下计数300个有核细胞,然后统计出每百个有核细胞阳性细胞数(pbmc icam-1+%)。

  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t检验及相关分析。

  二、结果

  1.银屑病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及pbmc icam-1+%结果见附表。进行期血清sicam-1水平(258.7±153.6ng/ml)

  附表 银屑病患者血清sicam-1水平

  及pbmc icam-1+%结果

  组别sicam-1

  pbmc icam-1+%

  例数±s(ng/ml)例数±s(%)

  银屑病组34232.2±66.21520.0±7.4

  对 照 组33185.0±42.11612.0±3.9

  t值-2.56-1.72

  p值-<0.01-<0.05

  与静止期(178.5±32.7ng/ml)比较,t=2.63,p<0.01,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静止期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例红皮病型和1例脓疱型银屑病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分别为387.6、364.5及428.3ng/ml。

  2.血清sicam-1水平与pasi的关系经相关分析,r=0.56,p<0.01,两者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三、讨论

  icam-1是一种单链糖蛋白,与白细胞表面的lfa-1和mac-1互为配体,主要分布于成纤维细胞、上皮样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表面[1~3],其主要作用是介导多种细胞间的相互粘附,在炎症和免疫反应中有一定的作用[1],sicam-1是细胞膜表面的icam-1“脱落”进入血清而形成的,正常人血清中sicam-1水平约100~200ng/ml。griffiths等[4]报道银屑病患者血清sicam-1增高,我们测定的结果显示34例银屑病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患者组pbmc icam-1+%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由于sicam-1的主要生物学作用是与细胞膜icam-1竞争性结合白细胞膜表面的相应配体[1,2],而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可表达icam-1[1~4],所以我们推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增高的sicam-1可能通过血管内皮icam-1竞争性地结合白细胞膜上的lfa-1和mac-1,从而对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粘连以及通过血管壁具有抑制作用。推测sicam-1在银屑病进行期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即抑制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

  参 考 文 献

  1 冯信忠. 细胞粘附分子与皮肤病理.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1997,23∶109-111.

  2 veale d, rogers s, fitzgerald o. immunolocalization of adhesion molecules in psoriatic arthritis, psoriatic and normal skin. br j dermatol, 1995,132∶32-38.

  3 griffiths cem. boffa mj. gallatin wm, et al. elevated levels of circulating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3(cicam-3) in psoriasis. acta derm, venereol(stockh), 1996,76∶2-5.

  4 griffiths cem, boffa mj, gallatin wm, et al. circulating icam-1, icam-3 and tnf-receptor in psoriasis——correlation with disease severity. br j dermatol, 1995,133(suppl 45)∶17.

  5 frolriksson t, petterson u. severe psoriasis-oral therapy with a new retinoid. dermatologica, 1997,157∶238.

  (收稿:1997-05-04  修回:1997-08-27)

相关阅读:

白醋去皱纹的方法,教你三个白醋去皱小妙招
想要有效除皱 可以常吃这几种食物
皱纹劲敌:这样做真能有效去掉皱纹吗?
痘痘蛋糕火了!你的痘痘还好吗
微电流面部去皱疗法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