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夫妇歌声里的阳光

  几天前的上午,穿过福州仓山学生街,来到75岁的盲人石孔贞家时,人还未进门,屋里传出的手风琴声,就让我们陶醉了。

  石孔贞会玩很多乐器,钢琴、二胡、手风琴、口琴、月琴等,而他的盲人老伴林皇英,则常在他弹琴、拉琴的时候,伴着他的琴声歌唱。

  这二老爱好音乐,虽都为盲人,但性格开朗、乐观。很多长期助盲的志愿者都称,他们二人的生活,是琴瑟和鸣的真实写照。

  “我们都是自幼因病失明的人,这一辈子活在黑暗里,音乐是我们唯一的慰藉。”石孔贞架起他心爱的手风琴笑道。他说,他拉琴,老伴在边上唱歌的时候,他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很多他根本看不见的东西——蓝天、白云、柳絮、太阳,甚至自己孩子的脸。

  除了爱跟着老伴的琴声唱歌或吹口哨外,林皇英还喜欢听广播。有时,广播里播放了一首二老都喜欢的歌曲,夫妻俩会一个拿着收音机跟着音乐节奏轻轻和唱,一个就拿起乐器在边上伴奏。

  “哎呀呀,慢点,这首歌这里节奏很慢。”“现在可以快点了,你赶快跟上。”

  当天我们采访时,就见二老,一个握着收音机,一个拉着二胡,为跟上一首歌曲的节奏而异常较真的场景。石孔贞显然很听老伴这位“指挥家”的吩咐,拉二胡的手,随时跟着老伴口里的“快”“慢”在调整。 “不跟上她说的节奏,没准她一会儿又要写日记给我记一笔了。”石孔贞笑着告诉我们。原来林皇英自2003年起,就一直坚持用盲文每天写日记,记录自己日常生活的点滴。

  家里是什么时候装上空调的,她哪天一个人到医院去检查耳朵了,某一天有谁到家里探望他们了,那天去邮局是谁帮她在信封上填写了要邮寄的地址……摊开自己收藏在床底下的那叠整整齐齐的盲文日记,林皇英用手摸着,一页页念给我们听。末了,她还拿起纸,摸到自己写字的尺子,把我们当天跟他们聊天的事,又一点点地记录在她的盲文日记里了。

  “没事的时候,就把日记翻出来回顾下生活,很快乐。”林皇英说。

  中午,一碗稀饭、一碗青菜、一碗花蛤汤,二老却吃得津津有味。石孔贞家中最值钱的是一台冰箱,因为眼盲不方便买菜,两口子硬从每月500多元的生活费中挤出了这笔钱。石孔贞最大的愿望是有一架自己的钢琴,但如今二老住在一间15平方米的房间里,别说钢琴,就连手风琴,老人也只能放在自己的床上。 对他们二老来说,最开心的时光,当然是在小区院子里与大伙聊天,或在盲人活动中心——福乐家园里,跟“夕阳红盲人乐队”的成员们一起排练。石孔贞说,每当他触摸到钢琴琴键的时候,悠扬的乐声就会让他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相关阅读:

寿命短的人,通常身上有“2白,2厚”,如果占一条都要多加注意
你老了吗?三件事做得“慢”,说明真老了
人到了多少岁才算是老人?或许这个答案会让你想不到
专家支招:老人踮脚走路有利健康?
老年人冬天早起需要注意什么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