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欧阳中石先生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学者、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欧阳中石先生,是我国高等学府第一位书法艺术教育博士生导师。如今,已经从他的绛帐内走出了一批学养深厚的弟子,使书法艺术研究这一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后继有人。

  欧阳中石先生本人,是当代颇负盛名的书法大家,他以行书深得东晋风流而著名,实际上他楷、草、隶、篆各体兼能且兼精,为此,国内外书法家求师其门下者,不可计数。欧阳先生更是一位多能的“杂家”,凡他涉足的领域均有很高的造诣和独到的建树,并有佳作问世。他的著作,涉及了逻辑、音韵、京剧、文字、书法等,总数已有50多种。2000年2月,中国唱片公司又隆重推出了他的京剧音带和唱盘。启功先生曾有诗云:“三管齐挥书画诗,丹青之外见奇思。郑虔应逊今贤博,檀板轻敲乐句时。”后记:“中石先生并善,按拍可称四绝。”

  我曾有过怀疑,纵然一个人的潜力无限,然似欧阳中石先生这样,风雨兼程几十年,在诸多领域均能获得骄人业绩者,实属罕见。欧阳先生是用什么样的神力,能汲取这么多知识并转化成为自身营养的?于是,我有意识地走近他,并顺着他的人生轨迹,作了一次认真的溯源探寻,答案渐渐清晰。

  第一章

  母爱难忘

  人之初生,不食则死;人之幼稚,不学则愚。欧阳先生曰:“我首先直接受益于我的母亲。”

  欧阳先生1928年出生在山东泰安城。他的母亲叫路兴吾,是当时为数极少的毕业于女子职业学校的妇女。她话语不多,做事不紧不慢却很有条理,她善良、和顺、斯文,乐于助人,很有人缘。欧阳先生年少时,在外做生意的父亲极少回家,因生意不景气父亲也很少捎钱回家,所以家庭生活的重担以及抚育他和弟弟欧阳仑(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的责任全落在路兴吾的肩头。

  路兴吾是位有远见卓识又很顽强自立的女性。虽然家庭生活并不富裕,但培养两个儿子学业的事从没有耽误过。欧阳先生五岁时,母亲就教他看图识字;上小学时,又舍近求远将他送到教学条件较好的学校;抗战爆发后,学校停课,举家从泰安迁回祖籍肥城县西徐村。为不荒废孩子的学业,母亲特地腾出自家私房,请来私塾先生,让两个儿子读家馆私塾。欧阳先生自小爱好广泛,母亲认为凡对孩子长学识有益处的事,一概给予支持。欧阳先生爱唱京剧,母亲就给他请先生教唱,她也跟着学戏;欧阳爱书法,母亲就又给他请先生。在当时生活很拮据的状况下,花钱请先生教唱戏写字,绝对属于一种让人费解的“破费”,可路兴吾却默默地承受着家族和外界的各种舆论压力,坚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1942年,欧阳先生非常争气地考入享有盛名的济南第一中学读书。路兴吾又将家迁到了济南。为了供孩子读书,她走出家门,到离家很远的成大纱厂教职工夜校。那个时代,一个普通妇女,靠自己的劳动养家度日,供孩子读书,实属不简单。

  恰在此时,欧阳先生遇到了一次他认为有生以来的最大挫折。报考高中时,平时自我感觉不错的他,着迷地要报考本校高中。偏偏临场发挥不好,结果名落孙山。蓦然间,一个好学生的面子全丢尽了,他觉得很对不起含辛茹苦培养自己的母亲。然而,当他难过地向母亲讲述这一切时,母亲竟是那样的平静,她对他说:“你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总有办法的。”之后,母亲又托人将他送到市中补习。欧阳先生怕出丑,便将原名“崎”改用了字“中石”,并一直延用至今。在那个年代,母亲能允许并接受儿子“以字行”,当为开通老人。正因为母亲的大度和豁达,重新唤起了欧阳中石的自信心,第二年,他如愿以偿地考回了母校并读完高中。此次波折也使欧阳中石成熟和开朗起来。后来每忆起这段经历,他总是幽默地说自己是“降班猴”。

  再后来,欧阳中石考上了北京大学哲学系,他的弟弟也考上了天津的大学。路兴吾又把家迁到了北京。为了供两个孩子上学,她每天早上早早背上布背袋去大菜场采购一些新鲜蔬菜,然后放在自家住的门洞里零售。为供孩子上学,她从没有因自己是个卖菜婆而感到低下。她的针线活儿也很好,全家的衣服都是她亲手剪裁缝制,把两个儿子装扮得像模像样,把个日子调理得有滋有味。

相关阅读:

寿命短的人,通常身上有“2白,2厚”,如果占一条都要多加注意
你老了吗?三件事做得“慢”,说明真老了
人到了多少岁才算是老人?或许这个答案会让你想不到
专家支招:老人踮脚走路有利健康?
老年人冬天早起需要注意什么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