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至今没有娶妻的八旬孤寡老人,靠退休金生活。然而,11年来,他省吃俭用资助了10名贫困学生,圆了孩子们的读书梦。
老人家居简朴
这位老人就是奉节县林业局离休干部陈度。昨日,记者来到万州第二福利院福祥楼301房间,见到了陈度老人。
老人住的房屋不到40平方米,屋内家具极其简单。客厅进门处,靠墙放着一张方桌,两旁放有凳子,正对方桌,矮小的电视柜上放着一台老款电视机。里屋是老人的卧室,屋中央放着的一张单人床,床旁并排放着两个双门衣柜。记者发现,在这间不大的房间里,墙上挂着几张老人的照片,都是合照。据老人介绍,这些照片都是他资助的孩子们来看他的时候拍的,他挂在墙上,感到很温馨。谈起这11年来资助的贫困学生,老人脸上荡漾着阵阵笑容。
自己每月只用600余元
老人退休前工资并不高,直到1996年,才终于有了2400元存款,“我当时就想,钱存在银行也不起作用,如果捐出来,还可以帮帮他人”。
2004年,陈度遇到了朋友唐远培,原奉节师范学校的校长。唐建议陈度,固定资助几名学生。随后,在唐的学生李泽荣的联系下,陈找到了奉节县公平镇明水中学的5个贫困学生,他得知由于家庭困难,几个孩子即将面临辍学的困境,立即答应对他们进行资助。从那时起,陈度每学期都给这5个学生汇去800元钱,支付他们的学杂费。这些孩子考上高中后,老人每学期增加到1000元。对考上大学的还一次性资助了5000元。
后来,老人又资助了4名贫困生,加上原来的5人,陈度每年都要寄出5000余元,而那时他每个月的退休工资才1180元,除开每个月的伙食费350元,交给福利院的服务费278元,老人几乎没有什么存款了。提起当时的想法,老人很坦率地说:“我没有读过多少书,深知知识的重要性,我希望孩子们多学习知识,能在社会上立足。”
据统计,从2000年至今,陈老除捐助贫困学生外,还给重庆教育发展基金会等组织捐款6万余元。
还想继续行善
“这些孩子都长大成人了,有的在读大学,有的也工作了,我也就没有继续资助了。去年7月,我开始资助奉节中学高二(2)班的学生罗华蓉”,陈老说,罗是他现在唯一资助的学生了。前不久,陈老又给老朋友唐远培打电话,希望能帮他再多联系几个贫困孩子。陈老还委托记者,帮忙联系需要帮助的贫困孩子。陈老表示希望在有生之年,尽自己的能力帮助更多的人,如果有积蓄,他也将全部捐献给社会。
新闻链接
珍藏孩子们上百封书信
这么多年,老人为何一直没有成家呢?陈老无奈地笑笑说:“我这辈子经历了太多的坎坷,工作时四处奔波,直到退休才稳定下来,不是我不想娶妻呀。”随后,陈老从卧室里抱出三个用报纸包得严严实实的包裹。陈老戴上老花眼镜,缓缓地打开包裹。记者看到,报纸里包的并不是什么贵重的物品,而是上百封书信。
陈老说:“这些都是我的宝贝,都是孩子们给我写的信。”陈老随即打开了一封,是一个叫王贤桂的同学写的,“陈爷爷,很想您!我在学校挺好的,我会努力,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爷爷,天渐渐凉了,您要多注意身体……”看着孩子的来信,陈老的眼睛湿润了。他转身取下墙上的照片给记者介绍,“这张照片是去年7月底照的,几个孩子悄悄约好,为我庆祝80岁生日”。在照片上,四个女孩站在老人身旁,陈老笑得特别开心。
陈老说,每次收到孩子的来信,他都感到特别的温暖,会戴上老花镜,颤抖着双手给孩子们一一回信,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昨日,记者还电话联系上了在安徽财经大学就读的王贤桂同学,电话里,王表示,遇到陈爷爷她很幸运,她从初中到大学的学费都是爷爷资助的,很感谢陈爷爷给了她读书的机会。“爷爷平时很节约,衣服都舍不得买贵了,万州的夏天很热,爷爷宁愿扇扇子,都舍不得开空调……”
相关阅读:
寿命短的人,通常身上有“2白,2厚”,如果占一条都要多加注意
你老了吗?三件事做得“慢”,说明真老了
人到了多少岁才算是老人?或许这个答案会让你想不到
专家支招:老人踮脚走路有利健康?
老年人冬天早起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