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许多老年人向往的晚年生活:吃饭有食堂,锻炼有场所,饭后看会儿书,有兴致还能和老伙伴们来个戏曲大串联……沈河区忙于工作而无暇照顾父母的中青年人,早晨将老人送到这里“日托”,傍晚下班后再把老人接回家。
为老人提供日间托老
“这是不断满足社区养老,将服务拓展到为体弱多病的老人提供日间托老,使长者安享晚年的又一探索。”
沈河区政府相关负责人
“大妈,手指多活动,用两个核桃在手掌心反复转动来增加手指灵活性。”看到71岁陈淑燕大娘反复练习,沈河区红巾社区日间照料站护理员毕美华不断夸奖。
11月29日记者看到,这个200平方米的“托老所”里:厕所、过道都加装了扶手,并经过专业物理治疗师的评估;老人高背椅在大厅墙边一字排开,配备了特别定制的拉绳和脚踏车,便于老人随时锻炼……该托老所负责人说:“所谓”托老所“,并不只是照顾老人吃喝,而是有一整套专业关照技术。”
当日17时,陈启礼老人的儿子告诉记者,父亲来这里虽然才一个月,但精神面貌已大大改善,每天都是乐呵呵的。“我们做儿女的白天上班,让老人一个人在家不放心,也不忍心。看到专业人员把我们的长辈照顾这么好,我们很放心,也很踏实。”
为老人服务需要分层
“养老社会服务也须量身打造,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给予不同内容和程度的专业关怀和照顾。”
沈河区大南街道托老所工作人员
目前沈河区70岁以上的老人已超10万,约占全区总人数的1/6以上,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上升。针对这一情况,该区首次引入社会工作专业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手法,聘用专业社工,不断细化服务,以满足不同年龄及身体状况的长者的特殊照顾需要。
“目前在沈河区各街道已经建立了日间照料站,但主要服务身体相对强健的老人,活动为主,护理为辅;而现在这个”托老所“则主要针对年老体弱的老人,以护理、关照为主。”沈河区大南街道托老所工作人员解释说,“从开业到现在,已有近二十余名老人报名,每人每月象征性收取三至五百元不等的不同级别的护理费、伙食费。
据悉,沈河区有210名经过培训的下岗失业人员专门为托老所服务。同时,该区将60周岁以上的老人分成a、b、c三个层面分别提供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
为老人政府舍得投入
”社区里的养老机构是非营利社会组织,负责统筹承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保证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正常运作。“多福社区书记王丽蕙
”托老所“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免费午餐,”社区养老所场地、装修、设备投入和日常运营经费来自于政府投入。“据沈河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区财政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建设50余个社区日间照料站;全区90%的社区拥有日间照料站。
据悉,沈河区计划在3-5年内逐步在一百余个社区内建立百家社区”托老所“,达到每个社区一间托老所的密度。为鼓励社会力量新办养老机构,该区设专项资金,对每增加一张床位补助1000元。同时还积极鼓励个人利用社区闲置住房办小型家庭养老院,对符合消防、防疫等条件的,都将准予民办养老机构登记,还享同等优惠政策。
相关阅读:
寿命短的人,通常身上有“2白,2厚”,如果占一条都要多加注意
你老了吗?三件事做得“慢”,说明真老了
人到了多少岁才算是老人?或许这个答案会让你想不到
专家支招:老人踮脚走路有利健康?
老年人冬天早起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