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相册对人们来说再熟悉不过,可把照片扫描、设计后编纂成书和亲友分享,您试过吗?这里,有两位老人拿出60多年来珍藏的数百张照片,精挑细选后,找专人设计,耗资近2万元印制成30套精装书般的别样相册,准备赠送给亲友,成为独具匠心的“传家宝”。
新老照片精装成书两位老人岁月留痕
打开a4纸般大的雅致书壳,翻看印制精美的厚重册子,呈现眼前的是由700多张时间跨度超过60年的照片打造而成的“岁月印象”,主角是两位八旬老人——李嶽、王桂芝夫妇。
记者看到,这本相册俨然一本精装书(如图),有157页,根据图片主题分为5个部分,有两位主人公各自的生活阅历,以及他们多年来的生活工作照,有亲朋好友的照片,有老人游览大好河山时的留影,还有李嶽老先生八十岁大寿时的喜庆留念。册子中还点缀有多幅国画,最后则附上“爱的延续脉的传承”后记,处处精心。
册子内的照片,从1948年李嶽和战友的合影,到1950年的全家福,再到今年王桂芝老人到台湾游玩时的留影,由黑白到彩色,记载着两位老人以及亲友们的幸福瞬间和时代变迁。
作为王桂芝的外甥女,市民李女士一直帮忙制作相册,据她介绍,之前老人去广州时,见战友把家里照片编排后印制成书,也很想尝试,专门找到郑州一家设计公司制作。设计师苗永业说,他也是第一次接这样的活儿,扫描、设计工作量非常大,仅扫描费用就花去1500多元,还采用了先进的制作工艺,由于印量极少,印刷 费用也不菲,制作下来,30本相册共花费近2万元。
不过,李女士表示,这和老人寄托的感情相比,微不足道。
别样相册
成为“传家宝”
“这本书是‘传家宝’,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得到这本书的亲友,如此感慨这份礼物的意义。
据介绍,数十年来,两位老人多次异地搬迁,早年的家当散落殆尽,唯有这些照片资料精心保存下来,就是希望与儿孙分享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加上王桂芝老人发挥曾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特长,按年代将照片分类整理,辅以详细的说明,让人一目了然。
“影像能形象地、真实地记录人们的历史,也是科学进步的具体体现,所以我利用整理档案的技术,把我家收藏的照片,经过分类、整理、编印成册,使祖国的大好河山、各地名胜古迹展现出来,便于自己、亲友以及后人了解和展望。”老人说,这些照片无一不是珍贵的历史记忆,从不同角度再现了往日情景,折射时代的变迁。
两位老人将家族照片用心编纂的做法,也让很多人眼前一亮。据悉,和目前比较时尚的电子相册、照片书等制作方式相比,老人这样和设计师沟通、结合自身阅历和喜好制作出的相册书,可谓独树一帜。
相关阅读:
寿命短的人,通常身上有“2白,2厚”,如果占一条都要多加注意
你老了吗?三件事做得“慢”,说明真老了
人到了多少岁才算是老人?或许这个答案会让你想不到
专家支招:老人踮脚走路有利健康?
老年人冬天早起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