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一支特殊的“夕阳红”队伍成为晋江市安海镇可慕村大街小巷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这个安海镇目前最大的行政村里,从“夕阳红”外管组到视频“巡逻”,每一个创新都令该村的综治工作更有成效。
“夕阳红”助力一方平安
2007年,一支以身体健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老人为主的“夕阳红”外管组在可慕村成立,让一部分赋闲在家的老人参与综合治理及流动人口、租房管理工作,使他们老有所为。该村把村里划分为八个区域,每个区域配置四名老人会成员、两名巡逻队员,利用村老人会威望较高、人熟地熟的优势,通过老人会成员找到出租房主,进行宣传及登记,并逐一签订责任状。据介绍,在这支队伍成立的第一年,全村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53.4%。
“像我这样的老人在家里很闲,平常不用带孙子,就出来帮忙。”许雪厘就是外管组的一名成员,她的工作之一就是发现并及时报告村里赌博、小偷小摸等行为。“比如最近一次,我发现有人到菜市场这里看看、那里看看,什么也不买,我就觉得有问题了,”许阿婆一边做起示范,“很快就看到他随手就摸了点菜夹在腋下。”于是,她马上打电话向村里报告,“很快就把这个小偷抓到了。”阿婆的脸上充满了自豪与喜悦。
“‘夕阳红’外管组的老人平均年龄在65—68岁。”该村片警杨少伟对记者说,“不少老人在村里德高望重,他们到租户家去检查,租户也会比较配合,工作就好做多了。”事实上,老人们参与的热情也很高。许阿婆说,她最有成就感的时候,就是自己发现的不法分子被及时逮捕。
成立泉州首个村级综治协会
可慕村现有常住人口1175户、4732人,流动人口5000多人,租房约120户500间,暂住人口成分复杂,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流动人口及出租私房管理难度大。为此,经过不断探索与大胆创新,一种新的工作新模式建立了起来。2007年,可慕村成立泉州市第一个村级综治协会可慕村综治协会,首期筹集综治资金150万元,一并解决了人员、经费、队伍的三大问题。村级闭路监控系统建设就是协会的工作亮点之一。
如今,在可慕村各主要路口共设有19个监控点,村里设监控室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全村有6辆巡逻车,配备15名巡逻队员。密集的“电子眼”和流动的“人眼”巡逻,让犯罪分子难以藏身。今年8月14日晚11时许,村里监控室值班人员在一处监控点发现两名可疑人员,及时通知巡逻队员出警将嫌疑人简某、罗某抓获,并移交安海派出所。经审讯,两名犯罪嫌疑人交代出在安海镇辖区入室盗窃4起的犯罪事实。
流动人口“来去”心中有数
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上,可慕村也别具特色,通过多种措施,做到对流动人口的“来去”心中有数。
通过排查摸底,该村将出租户分为重点户、放心户、一般户,并进行登记造册,实现“人来登记,人走注销”的滚动管理。对经济来源不清人员、有前科劣迹人员、逃避登记办证人员、“三无”盲流人员、昼伏夜出人员等人员,该村将其列为重点户,每月不定期检查,及时发现违法行为的苗头。
与此同时,村里各个主要路口还设有举报箱,设置流动人员治安员。今年以来,由流动人口治安员提供线索破获的案件就有8起。该村还在各企业设立专职的流动人口协管员,对企业的流动人口进行管理,做好注销及登记等工作。每个月,村里的片警都会和企业的流动人口协管员进行沟通,及时掌握状况,对有违法可能的人员进行重点关注。除此之外,可慕村还为群众免费安装摩托车暗锁,目前已为当地村民安装摩托车暗锁550余辆,使得辖区内摩托车被盗案件数量大幅减少。
几年来,可慕村村民的安全感、社会治安满意率不断提高。尤其是今年以来,村里展开的平安电话联防、租房平台信息化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数字是最好的证明,今年1—10月,该村各类刑事发案数比去年同期下降33%,可防性案件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2.5%。
相关阅读:
寿命短的人,通常身上有“2白,2厚”,如果占一条都要多加注意
你老了吗?三件事做得“慢”,说明真老了
人到了多少岁才算是老人?或许这个答案会让你想不到
专家支招:老人踮脚走路有利健康?
老年人冬天早起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