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人要为发明专利当“红娘”

  退休了能做点什么? 64岁的王国昌希望尝试去做“红娘”,他不是为男女青年说媒,而是为数量庞大的发明专利找婆家。他介绍,目前大连在有效期内的专利申请就达到3.7万份,而转化率却不到10%,“我退休了,有时间来忙活这些事儿,希望能发挥余热,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发明专利带来的便利。 ”

  大连3.7万份有效专利,转化不到10%

  家住幸福e家小区的王国昌已经退休多年,因为对专利申请、转化研究了30多年,他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专利的研究上,他认为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发明专利申请容易推广难,“实际上我国非常支持个人及单位申请专利,每一年的专利申请量也相当多,但专利转化却不像专利申请那样容易,总的来说全国范围内比率不到10%。 ”

  王国昌根据查阅的资料说,仅大连,在有效期内的专利申请就达到3.7万份,而上海的专利申请数量更是高得让人咋舌,仅2009年的专利申请量就已达到6万多份。他说发明专利分为很多种,科研机构或学校申请大多为了单位名誉,他们不急于实现专利转化;学生专利申请也只是在繁忙劳累的学习外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而个人专利则是最急于推广的,王国昌就有不少朋友致力于研究和推广自己的发明专利。

  不惜倾家荡产搞发明专利

  在王国昌的介绍下,记者见到了从事雨伞新构造研究的发明专利持有人张先生,“我为了搞发明花费了10多年的时间,可以说不惜倾家荡产,把自己的积蓄都用在买材料上,最终专利是申请到了,但是专利转化却迟迟无法解决,最终我手里只剩下一张专利证书,就跟白纸一样。 ”他说专利转化难的主要原因是信息资源太过有限,单靠个人力量很难找到对应的企业,“一个人的力量太有限了。 ”

  专利申请人小刘对专利转化也没有信心,“我有多项专利,但专利申请下来后,就只能把证书放在家里,目前也只能这么做了。 ”小刘解释说,因为没有足够的信息源把自己的专利推广出去,他也只能守株待兔式地干等着。而与此相对,一些企业也没有充足的精力去找相对应的专利技术,信息无法对接成了专利转化的最大障碍。

  退休老人想建专利对接平台

  王国昌补充说,我国虽然非常支持专利申请,对专利转化也有相关政策,但却很难改变专利转化难的状况,“企业需要我们的专利,我们又急需将自己的专利转化,但是缺少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和推广对接渠道,我们是不是可以自己来做一些尝试呢? ”他说,趁着自己还有精力,想建一个发明专利与企业间的对接平台,在大连搞个试点。

  王国昌希望能集合大连的发明专利申请人,选一些实用性较强的专利进行论证,建一个专利数据库和网上展示平台,然后根据专利产品的特性选择对口的企业,为双方搭建对接的平台,使这些专利早日转化。“我想这样的平台不仅有益于双方,专利转化的结果更是有益于广大老百姓。 ”近几年王国昌做了一些尝试,他想把这些经验和更多的热衷于专利研究的人分享。

相关阅读:

寿命短的人,通常身上有“2白,2厚”,如果占一条都要多加注意
你老了吗?三件事做得“慢”,说明真老了
人到了多少岁才算是老人?或许这个答案会让你想不到
专家支招:老人踮脚走路有利健康?
老年人冬天早起需要注意什么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