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巴彦县天增镇、龙泉镇两所敬老服务中心投入使用。360多名五保老人来到这里,开始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至此,巴彦县已建成标准化敬老服务中心8个,集中供养五保人员1800多名,使全县集中供养率达到60.9%。
2009年巴彦县第一所现代化的敬老服务中心———西集敬老服务中心建成,77岁志愿军老战士李永祥和老伴付贵珍成为第一批搬进新楼的五保人员。老两口儿从村里搬来时带了两件心爱的东西:一件是装有李永祥的6枚奖章的小木盒,另一件就是镶嵌着两人从年轻到暮年照片的梳妆镜。按付贵珍大娘的话说:“这里就是以后的家了。”
巴彦镇来的朱淑芳一直独自生活。她先是在家种地,后来学补鞋、修伞和配钥匙。今年7月份,朱淑芳向村干部说出想法。村里立即为她办理了进入县敬老服务中心的手续,半个月后,朱淑芳顺利地住进了服务中心。
记者走访巴彦县敬老年服务中心时,朱淑芳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据她介绍,现在每天两餐工作人员都做得好好的。每周六天有热水,每人一周能洗两次澡,半个月免费理一次发。一个月中心还发给每人10元零花钱。一年会免费提供2套床单和4套衣服。现在她整天都在看电视、打牌、享清福。
记者注意到,这所敬老服务中心呈“花园式”结构,大院前有两个大鱼塘,中间是宽阔的花坛和草坪,崭新漂亮的4层楼后是政府无偿提供的10亩蔬菜地。据介绍,该服务中心是2009年新建的,规模比原来扩大了许多,设有4人标准间和夫妻间,总共可容纳200位老人。
巴彦县民政局局长董平介绍,关注弱势群体是该县民生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从2007年起,全县将18个敬老院有效整合成8个服务中心。在建敬老服务中心时,巴彦县就提出一定要当做“爹妈”工程来做。为此政府投资5500万元,以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敬老服务中心。
据了解,实施“爹妈”工程以来,全县五保对象集中供养能力由2007年的1100余人提高到1800人。为实现五保人员老有所养,心有所系、吃有所靠、居有所定、病有所医,县政府每年支出600余万元资金确保各项支出。
相关阅读:
寿命短的人,通常身上有“2白,2厚”,如果占一条都要多加注意
你老了吗?三件事做得“慢”,说明真老了
人到了多少岁才算是老人?或许这个答案会让你想不到
专家支招:老人踮脚走路有利健康?
老年人冬天早起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