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从事居委会工作时间最长的人,庞建英曾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优秀居民委员会主任”、“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等称号,并成为河北日报“2005河北年度十大新闻人物”之一。
一位74岁的老人,在居委会整整工作了55年,她像熟悉自己一样熟悉社区的一草一木,这位老人叫庞建英,曾荣获河北日报“2005河北年度十大新闻人物”称号。
11月11日清晨,记者来到邯郸市丛台区永新里社区,见到了这位可敬的老人。她虽已因病坐上了轮椅,但依然坚守在居委会主任的岗位上。5年来,老人见证了社区环境的发展变化,也见证了在这里居住的7000多人文明素质的提升。
家门口能缴费,一刻钟就医圈——数字化社区建设越来越方便居民生活
“要说这几年的体会,我最大的感受是设施越来越齐全,生活越来越方便!”庞建英老人微笑着说。
走在永新里社区,可以感觉到道路十分宽敞平坦。据了解,该小区今年仅道路就硬化了两次,小区里的健身设施也越来越齐全。但是变化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上,更体现在数字化社区的建设上。“现在是网络化的时代了,咱们社区也推出了数字化服务,居民不出社区就能办理各种缴费业务。”老人说。
记者了解到,平日里居民们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查阅与自己有关的信息。由于开通了社区代缴费系统,在家门口,居民就能通过它交纳水电煤气费;信息系统还能方便快捷地向居民传达诸如儿童打疫苗等各种信息,并且这些服务都是免费的。
此外,近年来,永新里社区积极完善和拓宽一刻钟就医圈,为社区60岁以上老人,0至7岁儿童和贫困家庭全部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依托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定期为他们义务体检;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购买了一辆急救车,大大方便了居民就医,受到了广大居民群众拍手称赞。
低保范围扩大,邻里互助增强——社区越来越和谐文明了
“我们这里是老社区,人员复杂,但2006年我们小区被评为邯郸市‘四星级和谐社区’,是全市首批命名的11个和谐社区之一。”看得出,庞建英老人对小区越来越和谐文明感到很欣慰。
现年38岁的居委会工作人员付利娟向记者讲述了一件事,小区里有个叫武建的年轻人,今年已经22岁了,因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双下肢残疾。今年10月份他的父亲因突发性心脏病去世,而母亲也因所在的企业破产没了收入。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为他们母子俩多方奔走申请低保。“他的低保已经办成,估计过几天他母亲刘秋萍的低保手续也批下来了。”付利娟大姐说。“这几年,社区低保范围进一步扩大,邻里互助之风越来越好,小区越来越文明。”老人告诉记者,永新里社区先后成立了小区文艺宣传队、合唱队等,编顺口溜倡导文明新风,社区先后涌现了一大批三星级以上文明户、文明市民和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
相关阅读:
寿命短的人,通常身上有“2白,2厚”,如果占一条都要多加注意
你老了吗?三件事做得“慢”,说明真老了
人到了多少岁才算是老人?或许这个答案会让你想不到
专家支招:老人踮脚走路有利健康?
老年人冬天早起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