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九点前,15位坐着轮椅的老人都会在家人或者保姆的陪同下来到荷花池公园的一处小广场上,他们在这里静静等待一位特殊的老师给他们“上课”。她就是田桂芬,15位轮椅老人的老师,老人们亲切地称呼她为“田老师”。
“田老师来了,那个带红帽子的就是田老师。”老王的老伴王老太激动地指着走过来的中年妇女对记者介绍道。记者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她大概50多岁,小小巧巧地个子,头戴红色的旅游帽,身穿蓝黑相间的毛线背心,下身穿一身运动裤,健步如飞,面带笑容,神采奕奕,认识她的人都亲切地称呼她“田老师”。
据悉,田老师的学生有些特殊,都是坐在轮椅上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们大多被疾病缠身,有的还患痴呆症、中风糖尿病、半身不遂等多种疾病,这些学生中年龄最大的已经97岁,最小的也60多岁。每天不管多忙,她总要抽出一个小时,来陪这些老人,和他们交谈、教他们唱歌。每天和田老师相处的这一小时,是老人们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刻。他们脸上荡漾着笑容,有谁能想到,当初他们都是连开口说话都很困难的老人。
现在是9点10分,田老师开始“上课”。记者注意到,她上课很懂得活跃气氛,开口问的第一个问题竟然是“你们知道我是谁”。老人齐声回答道,“田老师”。田老师开心地说,“不错,大家还认得我,下面大家先相互打个招呼问声好,好不好呀。”“老王你对面的是哪个,你还记得呀?”田老师问道。老王响亮地回答:老董。“很好,老王今天表现不错。尤老太今天姑娘陪你来的呀,你说说看你旁边坐的是哪个?”“老李”,尤老太毫不犹豫地回答出来。“不错,尤老太今天在姑娘面前的表现真不错”,田老师毫不吝啬地表扬道。
“今天我们先来检查下‘功课’,哪个记得我们昨天讲的‘三多’是指哪‘三多’?”田老师开始了提问,并示意会的可以举手回答。田老师话音刚落,老王就把手举得高高的要求回答,“多运动、多微笑、多说话。”老伴在背后小声提醒道。“很好,我们给老王鼓鼓掌。大家都拍起手来,老李,你晓得呀”,田老师抽查起功课来。“多微笑、多活动,多沟通。”“大家说老李说得好不好,好!我们也给老李鼓个掌。”温习过功课后,田老师开始讲新课,“今天讲‘三不准’,不准骂人、不准发火、不准生气。有谁在家骂人了?”“没人答应,很好,这说明我们在家做得很好”,田老师表扬道,“那么有谁在家发火了?”尤老太举起了手。田老师看了看尤老太,和蔼地说,“尤老太很诚实,我们相信她一定会改正的对不对。大家给她点鼓励好不好?”只见尤老太乖乖地点点头,表示不会再发火。一位知情人告诉记者,田老师总是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个老人,不管回答对错,她总能找到表扬的理由鼓励每个人。
“下面到我们的唱歌时间了,谁来告诉我,我们第一首歌该唱什么?”田老师问道。罗老太的保姆老夏大声回答:“《长寿歌》!”“好,我们大家一起来”,田老师一边合着拍子,一边唱起来:“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老人们开始大声唱起来,双手也挥动起来。周围晨练的人也被她洪亮而欢快的歌声吸引而来,会唱的也跟着唱起来。“我们欢迎老董唱一个《红梅颂》”,田老师顺势起了个头,老董跟着唱起来。有人告诉记者,老董半身不遂,很少讲话,平时连与其朝夕相处的保姆也没办法。现在他能一个人跟着田老师唱歌,真得不容易。田老师的热情感染了周围的很多人,参与者中还有一些是慕名前来听她讲课的。
现在已经是10点10分了,一个小时不知不觉地过去了,老人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一个欢乐时光。当和田老师告别时,老人们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口中还叨念着“田老师,明儿再来呀”。
相关阅读:
寿命短的人,通常身上有“2白,2厚”,如果占一条都要多加注意
你老了吗?三件事做得“慢”,说明真老了
人到了多少岁才算是老人?或许这个答案会让你想不到
专家支招:老人踮脚走路有利健康?
老年人冬天早起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