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呼叫转移,下一站在哪里?

  郑承镇20多年来一共领回了400多名流浪孩子,有“流浪儿之父”的称号。14日凌晨好人郑承镇老人去世,而他身后留下的9名孤儿的安置,成了大家最为关注的事情。据悉,前不久,老人刚拿到申请的廉租房钥匙。当地政府日前已将这9名孤儿临时安置在救助站里。

  面对这个异常寒冷的冬天,加上老人的离开,这九名孩子该何去何从?救助站的暂时安置不过权宜之计,对于尚未成年的他们而言,在步入社会之前,要走的路实在还太多。也许,他们将被分开领养;或者,融入儿童福利院之类的机构;也或者,回到认识老人之前的样子,流浪……

  23年期间,400多名流浪孩子,其中大多数后来都回家了;郑承镇老人并没有抚养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之间没有亲情。老人的事迹无疑是感人的,却也是令人寒心的——大凡如此奉献者,我们看到付出的总是穷人,政府的福利不到位,富人的救济无踪影,外界的资助只能解一时之计,结局也总大抵是悲惨的——这就是感动的代价。

  除去老人自己的能力之外,经媒体报道过郑承镇事迹后,便受到了外界的许多资助,以及政府特批的低保金,于是许多人怀疑,说老人是在炒作,想以此获得地位和低保金。面对这样的压力,我想,对于一个心中只有善念的人而言,是丝毫没有任何攻击性的;二十多年如一日,直到临终前也没有后悔,时间最终诠释了他的伟大。

  然而这样的诠释并非完美:我们感动于这样的故事,却并不代表我们需要这样的故事——倘若所有的感动都要这么大的牺牲,那么我宁愿选择放弃这一感动的权利。如果我们可以不用感动,但是每一个流浪儿都可以得到外界的关怀;如果我们可以不用感动,但是不会再有穷人因行善而生活更加艰难;这才是我们最值得庆幸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流浪乞讨或者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民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护送其到救助场所,并负责送交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暂时无法查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由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或者由其他具备相应资格的机构收留抚养。而在老人照顾这些孩子的这么多年里,特批的低保实际上是转嫁了自身的义务。对于一个老人而言,他当然不希望过着更艰难的生活,但是更不愿意看到流浪儿的悲惨,两者面前,他甘心选择了后者。

  即便老人还可以活很长时间,我想,等这群孩子走进社会过后,是不是还会有另外一群流浪儿陪在他身边呢?对于他而言,也许这就是余生的命了吧!如此,老人走得便没有太多遗憾,至少他让许多流浪儿找到了温暖,让更多的人关注起来了,这就是对老人最大的安慰了;之后的事情,是他无能为力的。老人走了,谁会接力这份真情,下一站,孩子们会在哪里?

相关阅读:

寿命短的人,通常身上有“2白,2厚”,如果占一条都要多加注意
你老了吗?三件事做得“慢”,说明真老了
人到了多少岁才算是老人?或许这个答案会让你想不到
专家支招:老人踮脚走路有利健康?
老年人冬天早起需要注意什么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