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争议声中“以房养老”来了。住房“倒按揭”带给老人幸福无忧的晚年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冲击。人们能否欣然接受它,能否真的从中受益?
通过保险机构以“按月付款”方式购买老年人身后的房屋产权,帮助老人实现“以房养老”,这一流行于欧美的模式今年10月首次在我国推出。“以房养老”模式的推动者、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前总裁孟晓苏透露,我国首个主营“以房养老”的保险公司“幸福人寿”已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将正式挂牌营业。
什么是“以房养老”
“以房养老”也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者“倒按揭”。这种模式专门针对有产权房的老年人。老人可以将自己的房屋产权抵押给专门运营这项业务的机构,按月从该机构领取现金养老。老人身故后,由该机构收回房屋进行销售、出租或拍卖。这相当于专业机构通过分期付款的形式,收买投保人的房屋产权,类似于将银行的住房抵押贷款“反过来做”,只是介入者不是银行而是保险公司而已。投保人既能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又能将房产提前变现用于养老。这一险种的推出,显然能够真正实现以房养老。
除了以上“标准的”领取养老金的做法外,实际上还有很多衍生方法。比如,有些是老人先领取一部分钱,其余的部分再按年月逐步领取;还有的本身就有养老金或退休金的老人,会选择领取固定年限的养老金;还有的老人一边进行“倒按揭”,一边还给自己投保了其他的保险品种等。
此外,还有一些非标准的做法,比如,有些老人愿意住在养老院,而不是身故后才交出房屋,这样专业机构就可以提前收回房屋,养老金定期支付老人居住在养老院的钱等等。
“以房养老”的风险
根据国外的成熟做法,“以房养老”模式会设置一些特别的方法降低投保人的风险。例如投保人在投保后存活时间低于某个下限时,保险公司将启动特别补偿,而投保人的子女也将享受优先优惠赎回房产的权利。另外,投保人存活时间越长,保险公司获利就越少,因此投保人可能会担心存在道德风险。但实际上,按照目前的监管体系,保险公司伤害投保人人身安全的成本远远超过获利,因此这一风险可以有效防范。
据悉,通过“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实现以房养老,在欧美已运作多年且相当成熟,在我国却直到2003年才由孟晓苏提出。这项业务的面世一直困难重重。孟晓苏告诉记者,其中最大的阻力不是来自市场,而是保险机构因担心房价下跌风险所产生的犹豫。虽然银行机构一直对这种模式感兴趣,但由于担心评估和经营层面难度较高,均止步于研究层面。
在推动产品入市受阻后,孟晓苏决定筹建“幸福人寿”保险公司开发这一险种。目前,幸福人寿已逐步完成了股东募集、企业注册等筹备工作和相关审批程序,10月挂牌开业,主营“住房反向抵押贷款”。
中年人有望真正受益
据了解,10年前,正是在孟晓苏的推动下,我国推出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逐渐发展成为优良的支柱型消费贷款品种。对于“反向抵押贷款”的前景,孟晓苏同样有信心。孟晓苏说,公房出售让不少老年人用较低的价格买下了价值较大的房产。但这些“家产万贯”的老人实际的可支配月收入往往很少,而通过“反向抵押贷款”,可以使老年人的自住房产在其有生之年逐渐变现用于养老,同时又能继续使用房屋。
专家指出,随着这项业务的成熟以及人们观念的变化,“以房养老”的接受程度将逐步提高,现今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有望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相关阅读:
寿命短的人,通常身上有“2白,2厚”,如果占一条都要多加注意
你老了吗?三件事做得“慢”,说明真老了
人到了多少岁才算是老人?或许这个答案会让你想不到
专家支招:老人踮脚走路有利健康?
老年人冬天早起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