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布头、边角料老人变废为宝

  婀娜多姿的仕女,笑容可掬的寿星,婉转放歌的喜鹊,精雕细镂的花瓶……11月2日,记者在75岁的潘慧君老人家中看到一幅幅装裱精美、构图精巧的画卷,如果不走近细看,很难相信这些是由破布头和边角料制作而成的。

  潘慧君老人的家非常宁静,坐在客厅中几乎听不到噪音。三楼是布贴画“展厅”,近50幅风格各异的布贴画让人眼前一亮:栩栩如生的蝈蝈,让人联想起它们在田地里起劲地鸣叫着;五彩斑斓的鲜花,让人误以为枝头红杏正在闹春。整个房间也因为这些布贴画而显得活力十足。布贴画旁边放置的方形格子里,一沓沓不规则的破布头格外显眼,潘慧君老人说,这些破布头大都是以前在服装厂工作的邻居带回的边角料,还有她从演武厅布匹市场淘回来的。

  “破布头和边角料看着不咋样,可只要用对了地方,它们就会变得绚丽多姿。”说起为何要制作布贴画,潘慧君老人笑言“赶巧了”,是她妙手偶得的结果。潘慧君告诉记者,她的哥哥潘鸿钧是高级画师,受其熏染,她掌握了作画的谋篇布局和构图的角度、技巧,培养了审美情趣。1990年退休后,闲来无事的她拿起缝纫机旁的布头,忽然心念一动,照着墙上的画拼成了一幅《春色》图,再经着色,4朵怒放的花朵与墙上的画像极了,引得朋友和邻居称赞。牛刀小试就大获成功,自此,精益求精的潘慧君一发而不可收,迷上了制作布贴画。

  要做出一幅好的布贴画,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潘慧君老人说,很多时候,一幅布贴画要配上几十种颜色的布头,再经过剪、贴、画等方法固定在画板上,还要精心制作花边,裁剪出极细微的须发。而画的内容取材于童话、传说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她慢慢揣摩,逐步掌握了色彩的协调搭配。

  近20年的坚持,使她得到了方方面面的认可,其作品多次在《人民画报》等10多家报刊上刊载,其中,作品《麻姑献寿》入选人民画报《中华翰墨名家作品博览》,她的3幅作品还被河南中国妇女博物馆收藏。

  虽然画出了名,潘慧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却不愿示人,因为她觉得自己用于落款的字“拿不出手”。为此,73岁的潘慧君老人还专门上了老年大学,历时一年半临摹王羲之的书法以求“图文并茂”。

  “我这个人就是爱玩,兴趣很广泛。”潘慧君老人微笑着评价自己,“舞蹈队、合唱团、门球、羽毛球、打拳,凡是在开封能玩到的,我都能来几下子。”就这样,热情的投入,不泯的童心,加上源源不断的灵感,1000多幅鲜活的布贴画从潘慧君的手中制作出来,在获得大家认可的同时,也丰富了她的晚年生活。

  “我还有个心愿,就是能为我国的所有童话故事都配上一幅布贴画,让小朋友们更加直观地感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戴着老花镜的潘慧君老人一脸认真地告诉记者。

  相关链接

  布贴画,原名宫廷补绣,又叫布堆画、布贴花、布摞花,还叫拨花。底子多用白色,也可用其他颜色,视所要表现的内容而定。布贴画色彩丰富鲜艳,剪贴的边线明朗整洁,富有木刻版画的刀木特点,和丝绸剪贴画相近似,仅原料有别。

  布贴画自然流畅、工艺精美、情趣各异、风格独特,适合于装饰不同居室、场所。它作为室内装饰品和艺术礼品,在国内外倍受欢迎。

相关阅读:

寿命短的人,通常身上有“2白,2厚”,如果占一条都要多加注意
你老了吗?三件事做得“慢”,说明真老了
人到了多少岁才算是老人?或许这个答案会让你想不到
专家支招:老人踮脚走路有利健康?
老年人冬天早起需要注意什么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