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鲤城浮桥街道的吴暂时是个有名的孝婿,每次他带岳母出门,不知情的人都以为80岁的杨秀美阿婆是他的亲生母亲。
13年前,三个小舅子相继成家,见老人在仅有三间房的古厝里住着不方便,老吴便把岳母接到了自己家。其间,老吴搬了3次家都不忘把岳母带上。反倒是老人觉得自己给女儿、女婿添了许多麻烦,屡次想自己出去租房,最后惹得老吴发了脾气,威胁“再也不管你了”,才不敢再提。
一个月前,老人搬到了大儿子家住,老吴还是天天去看岳母。老人长年风湿痛,老吴就经常帮她捏捏筋骨;老人眼睛不舒服,老吴就常帮她滴眼药水;每隔两三天,还要看看特地给老人买的手机是否还有电,以便时常联系。
“他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握着女婿的手,杨阿婆嘴里满是赞叹:“他就跟我儿子一样。”
老厝房间不够住他把岳母接回家
一个多月前,杨阿婆搬到大儿子在浮桥的安置房住。从那以后,住在前坂的吴暂时每天都要往岳母那跑,“我刚好也在浮桥社区工作,而且她身体不大好,过来看下,比较安心”。
这天,吴暂时照例来看岳母。“母呀——”一听到门外熟悉的声音,杨阿婆赶紧出来开门。“他呀,对我特别好。”坐定后,阿婆讲了起来。
杨阿婆丈夫早逝,她一个人把三儿一女拉扯大。几个孩子相继成家立业后,杨阿婆松了一口气,可问题也来了:古厝就三间屋子,儿子结婚后,自己在家里只能勉强住着。老吴和爱人商量后,决定把岳母接到自家住。“我的两个女儿都出嫁了,家里有地方住。”老吴说,自己自小父母就去世,他早已把岳母当成了亲生母亲。可只住了一年,杨阿婆就自己到外面租了间房,说是不想给女儿、女婿添麻烦。
“她一个老人家,在外面住实在不方便。”老吴几次想把岳母接回来住,她都不愿意。就这么劝了半年才又把老人家接了回来。就这样,杨阿婆在老吴家一直住了7年。
2004年,老吴家的房子也开始拆迁,一家人搬到了东街的租房,老岳母当然也得带上,“她本来又说要自己出去租,我们不同意”。不承想,刚搬家没多久,杨阿婆就生病住院了。“说是肠子烂了,要动手术”,老吴说,自此之后,岳母的饮食就得特别注意,“湿气重的东西不能多吃,蔬菜也不能吃太多,饭一定要软一些才行。”如果老吴的女儿回娘家,他们一向是做两顿饭,先煮一顿给岳母吃,再来才是给女儿另外准备吃的。为了加强营养,老吴常常给岳母炖肉汤、排骨汤喝。
这下老人又过意不去了,她觉得自己给女儿、女婿添了这么多麻烦,每次吃饭都得迁就着她,又起了自己出去租房子的念头。
这回老吴真急了,他“威胁”岳母:如果再说要搬出去,以后我们真不管你了。见老吴真生气了,阿婆这才乖乖的,不再提要搬出去的事了。
搬了三次家,岳母的专用电视从不忘
老吴的孝心,女儿们也都看在眼里。这不,在东街住了5年之后,小女儿家恰巧有空房间,就让父亲带着外婆一起住了过去。去年5月,大女儿一家搬进新房,也让父亲带着外婆一起住过来。“三个房间,一人一间,很方便。”老吴笑着说道。
搬了这么多次家,很麻烦吧?“东西是很多,可我岳母房间里的那台电视机是一定要带的。”老吴说,岳母没有别的爱好,就是爱看电视,只要是讲闽南话的节目,她都看。从吃完早饭一直看到午饭时间,中午吃完后接着看,到傍晚吃饭时才停一下。
为了满足岳母这一兴趣爱好,13年前,岳母刚搬到老吴家时,老吴便特地在她的房间里安装了台电视机。后来搬了3次家,老吴都要带上那台电视机,再给岳母装上。
只要一变天,就帮老人按摩缓解风湿痛
其实,老吴对自己的好,杨阿婆一直都记在心里。“我有风湿病,天气变的时候,他总要给我按摩呢。”这不,这天跟记者聊到一半,杨阿婆从口袋里掏出了手机,向记者“炫耀”:“这是我女婿买的。”
退休后,阿婆每周都要抽一天到浮桥的庙里当义工,帮忙打扫。“我到浮桥,都是骑自行车,不敢带她。”老吴说,岳母每次要去浮桥,都是老伴送她上公交车过来的。一次阿婆在浮桥街上碰上个卖假药的。听说那药可以治九种病,身体不好的阿婆动心了,还跑去跟老吴小女儿的婆婆借了300元买药。担心杨阿婆被骗,但不好直接提醒,小女儿的婆婆赶紧通知老吴。可一时之间,老吴也联系不上岳母,只好四处寻找。“幸好那次没出什么事情,可我们担心今后再遇上什么事怎么办。”老吴说,于是他和老伴便给岳母买了把手机。
“不过,我只会接,其他的都不会。”杨阿婆说,后来手机坏了,女婿又给买了一把,自己还觉得特别心疼呢。
“只要我们联系得到她就行。”老吴说,有时候手机没电了,岳母也不懂,所以他们三天两头都得帮她检查一下,给手机充电。
“我这女婿啊,跟我亲生儿子一样,对我特别好。”言谈中,阿婆一直夸奖。这不,就算搬到大儿子家,阿婆的大部分衣服还是留在老吴家。“我们随她,如果这边住得不惯,就再搬到我那好了。”老吴说。
我所做的一切只是想让父亲不再伤心
彭宜成把身材魁梧的老父亲抱上轮椅,推着他到门口晒太阳。父亲88岁了,体重有130多斤,每天的这项功课让58岁的彭宜成有些吃不消,爱人也会常常来搭把手。
彭宜成家在洛江区虹山乡虹山村。因为一场意外,父亲左脚高位截肢40多年,前些年生活还能自理,但从2006年开始,他下不了床,生活起居得由家人照顾。
“母亲已去世多年,穿衣送饭,爱人能照顾,但要使力气的事,没个男人不行。”彭宜成在三兄弟中排行老大,两个弟弟都在为生活奔波忙碌,作为长子的他,义无反顾地从龙岩一家林场辞职,回家照顾父亲。
长时间躺着,老人身上容易得褥疮。彭宜成坚持每周背着父亲去浴室洗一次澡。刚开始并没觉得怎样,但背的次数多了,渐渐觉得有些吃力,有一次,他还把腰给闪了。自己腰闪了不要紧,最怕连累父亲,他和小弟商量,希望小弟能帮忙。小弟在乡下开了间小吃店,平常生意很忙,挪不开身,但他也是个孝子,大哥开口,他二话不说,就把活担下来了。大弟也常常挤出时间来陪老父亲。
左邻右舍的人都夸赞彭家有孝子,说如果不是彭宜成兄弟有孝心,老父亲不可能活到现在。彭宜成觉得,这是一种责任,“老爸身体不好,本就很痛苦,思想有负担,如果子女不孝,会更伤心。”他说,自己这些年来做的,就是一件不让父亲伤心的事。
相关阅读:
寿命短的人,通常身上有“2白,2厚”,如果占一条都要多加注意
你老了吗?三件事做得“慢”,说明真老了
人到了多少岁才算是老人?或许这个答案会让你想不到
专家支招:老人踮脚走路有利健康?
老年人冬天早起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