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7日从正在江苏无锡举行的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上了解到,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
农村空巢老人生存现状已成为我们无法避开的社会命题。在农村社会化养老机制尚未形成之前,传统式家庭化养老仍是农村养老的唯一形式。要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建立起惠及每个农村老人的养老保险,有相当大的难度。也就是说,要建立起能让农村老人完全脱离子女,单纯依赖社会养老保障就能过上体面生活的保障体系,目前在中国是没有能力达到的,家庭养老的作用依然不可小觑。
只是,现代意义上的家庭养老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是指纯粹由家庭来赡养老人,政府与社会并不有所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家庭养老是指在大力张扬孝道文化的背景下,在政府尽其所能提供低标准养老保险的基础上,由子女来管理老人的吃、住及其他生活照料,提供精神慰藉。尤为值得强调的是,针对空巢老人的生存现状,政府需要从政策上予以规范、强制,譬如通过立法制定一个空巢老人的最低赡养标准,真正做到老有所养。
必须指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并不是孤立的,建立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并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单方面的资源,而是应当加大整个社会的支持力度。首先,引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其次,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制度,尤其是要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疗保险定点机构,积极开发护理保险险种。最后,要提高空巢贫困老人的救助标准,根据他们医疗、生活费用支出较多的实际情况,在最低保障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补贴,确保空巢贫困老人基本的生存权利得以实现。
相关阅读:
寿命短的人,通常身上有“2白,2厚”,如果占一条都要多加注意
你老了吗?三件事做得“慢”,说明真老了
人到了多少岁才算是老人?或许这个答案会让你想不到
专家支招:老人踮脚走路有利健康?
老年人冬天早起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