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儿媳怀孕、儿子给报了个月子陪护培训班,家住泰山路的王凡老人在退休5年后,即将再次“上岗”,全身心地照看即将出生的孙儿……今年10月,是岛城首个敬老月,记者采访获悉,如今,很多老人像王凡一样,因儿女工作压力大、经济能力有限,承担起了照顾隔代人饮食起居甚至家庭教育的重任。
一项针对100位青岛老人的调查同时显示,有九成受访者正在或曾为子女看护孩子,有七成受访者表示“没时间会老朋友或外出游玩”,还有九成受访者表示在带孩子过程中拿自己的退休工资补贴儿孙。诚然,老人照看孩子有很多是出于“隔代亲”的缘故,他们乐于且主动去看护第三代,但考虑到照看孩子的劳动强度之大及隔代教育暴露出的种种弊端,我们什么时候能真正给老人松松绑?
无奈
月嫂难找,奶奶上阵
“现在的月嫂真不好找,还不如找个月嫂培训班好好学学,自己回来照顾孩子。”今年55岁的刘东凤大妈感叹道。10月13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青岛市敦化路23号的青岛市爱心大姐服务社,发现新的月嫂培训班又开始了,学员中不少是白发苍苍的老年人。爱心大姐服务社培训部高经理告诉记者,培训期为半个月,一人交纳480元费用,现在接受培训的月嫂有20多人,多是30岁至50岁的中年女性,当然也不乏有一些“月姥姥”、“月奶奶”。
“这些‘月姥姥'’月奶奶‘不是冲着证书来的,学技术学经验是她们的唯一目的。”爱心大姐服务社总社经理金凤鸾介绍说,现在星级月嫂至少要提前半年以上预定,费用在每月3000元到4000元,收入不比一个白领低。由于高水平的月嫂供不应求,请月嫂的费用也“噌噌”涨,这让一些普通家庭吃不消。很多即将成为姥姥或奶奶的老人便开始盘算着加入培训队伍,既省钱也放心。
据了解,自2007年开始,月嫂培训班里逐渐出现了“月姥姥”“月奶奶”的身影,虽然她们的数量在整个月嫂培训中只占到了10%,但据记者调查,这个数字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调查
贴钱带孙儿,六成不报账
近日,青岛索亚市场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随机调查了100位年龄在50岁以上的老人,其中九成以上表示正在或曾为子女照看孩子。出于对后代的“爱”,他们搭上的除了精力,还有金钱。调查中,那些正在照看第三代的老人几乎全都表示,从来没有和子女计算过花在第三代身上的钱,平时除了给孩子买玩具、零食之外,偶尔家里缺这少那了,也会顺便买回一些贴补上。对此,有六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从不会主动向儿女“报账”。
91% 正在照看第三代
受访者中,只有9位表示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照看第三代,他们中有3位受访者的子女现在还没有孩子;而对于将来是否打算为儿女看孩子,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表示,“到时候看孩子们的想法,需要我们看,肯定不推辞。”此外,还有4位受访者因为老伴身体不好,实在“分身乏术”,暂时没条件照看第三代。另外两位受访者则是因为女儿和亲家都在外地,第三代平时主要由亲家来照看。
在替儿女照看孩子的受访者中 ,天天带孩子的占83%,另外17%的受访者则有“周末休息日”或者和亲家轮流照看孩子,另外还有4位同时照看两个及以上的孩子。
85% 既当保姆又要打杂
调查中,85%的受访者身兼数职,除了照看孩子以外,做饭、打扫卫生等家务活也要捎带着,只有15%的老人表示只负责看孩子,家务活要么儿女做,要么由额外请的家政“包揽”。身兼数职的老人中,在“理由”一栏里选择“儿女工作忙,家里没有家政,能多替儿女分担点就多分担点”的占八成以上。
“算过账了,请个家政打扫卫生每月少说也要上千元,不如自己多干点,就省出来了。”家住浮山后六小区的徐清燕大妈说,儿媳坐月子的时候担心她又带孩子又干家务,曾请了个家政工,可省吃俭用了一辈子的徐大妈觉得花钱请人操持家务“不值当”,后来就不声不响把家政工辞了,包下了家里所有的活儿。
93% 自由活动时间少了
自从照看第三代以后,有没有时间跟老朋友一起出去玩或者聚会?或者拿出一部分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选择“没时间会老朋友或外出游玩”的占到71%,选择“抱着孩子出去活动或者和老朋友会面”的有22%,只有7%的受访者“有时间和老朋友会面或者出去旅游”。
“有孙子之前,想上哪就上哪,现在是天天寸步不离地围着孙子转悠,哪儿也去不了了。”家住吴兴路的刘大妈说,奥帆赛期间她是社区锣鼓队的主力,糖球会、帆船节哪项活动也少不了她,去年有了小孙子后,实在身不由己,只能暂时和那帮老姐妹说“再见”了。
相关阅读:
寿命短的人,通常身上有“2白,2厚”,如果占一条都要多加注意
你老了吗?三件事做得“慢”,说明真老了
人到了多少岁才算是老人?或许这个答案会让你想不到
专家支招:老人踮脚走路有利健康?
老年人冬天早起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