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日托冷热不均 闵行拟推公益模式

  每天早上9点刚过,75岁的独居老人张忠信就走出平吉二村116号的家,步行几分钟,来到位于小区15号的古美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在这里的6个小时内,他和其他老人一起聊天、看电视、唱歌等,中午花5元钱吃一顿午餐,再小睡一会儿。

  古美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每天会迎来几十名像张忠信这样的社区老人。可同在闵行,另一些老人日托机构却门庭冷落。在近日公布的2009年度区民生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中,老人日托项目的得分是倒数第二。

  “一热一冷”差别明显

  古美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依托古美敬老院,采取“公益日托”模式。日托站的常客有42名,基本都是本社区的老人,70岁以上的占到八成。日托站为老人准备了三间休息室、一间棋牌室和一间健身房,靠着与敬老院“资源共享”,中心的理疗、理发等服务,全部免费。也就是说,老人日托除了5元一份的午餐外,不用再掏一分钱。

  秀文路上的黎安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却是另一番景象。下午2点,四层楼的日托站里只有工作人员,不见一名老人。负责人告知,日托站已开了一段时间,只有中午才有老人过来,花7元吃顿午饭。这里硬件条件很好,休息室、理发室、洗浴间,还有专门的上网室与阅览室;墙上的价目表显示每位入托老人要支付每月330元(包括午餐费)。

  收入高低决定养老模式

  闵行区民政局老龄科负责人坦言,在市区很红火的老人日托到闵行确实冷清了不少。他们分析,是收入高低决定了老人的养老模式。

  闵行20.14万户籍老人中,月收入不足千元的占到40%。收入最低的是60至65岁之间的城镇无保障老人,每月只能拿到100多元的补助。对这些老人而言,日托机构普遍的收费标准——10元/天,就很难接受。目前闵行老人日托机构共有18家,既有依托养老院的,也有独立建设的,经营性的大多少人问津,公益性的则较红火。

  “公益模式”值得推广

  记者初算了一下,运作一家日托机构的成本每年至少需要15万元,包括房子租金、工作人员费用和水电费等等。那么纯公益的“古美模式”又怎能坚持呢?

  古美敬老院的钱院长说,“低龄老人”志愿服务高龄老人是他们的“秘诀”,单这一块,就省下了近7万元的人工费。目前,日托站已拥有50多名65岁左右、住在本社区的“低龄老人”志愿者。每天两名挂牌志愿者来此打扫卫生、照顾高龄老人,还发挥自己所长,组织老人参加各种活动。加之中心与敬老院进行了功能整合,免了房租,街道每年再补贴2万元电费,所以,日托站能收支平衡。钱院长还强调,除了免费以外,日托站的位置也很重要,开不开在小区里面完全不一样。对八九十岁的老人来说,在小区里逛逛和走出小区可不是一个概念。

  功能整合和公益性是未来闵行建老人日托机构的方向。今年年初,闵行区民政局对此事进行调研,已决定改变单纯日托的模式,在浦江、新虹等地新建4个综合性老年人活动中心——把日托、助餐、标准化老年活动室、社区卫生服务点的功能整合其中。而已建成的日托机构将充分借鉴“古美模式”,通过一部分的日常运作补贴,转变成公益性或半公益性。

相关阅读:

寿命短的人,通常身上有“2白,2厚”,如果占一条都要多加注意
你老了吗?三件事做得“慢”,说明真老了
人到了多少岁才算是老人?或许这个答案会让你想不到
专家支招:老人踮脚走路有利健康?
老年人冬天早起需要注意什么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