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老人骑摩托到黄河源 给孩子送去2千多册图书

  一辆已经行驶了9万多公里的老摩托车,一位年届花甲的老人,历时一个半月,总行程8000多公里,硬是从济南去了一趟黄河源。

9月2日出发时的老杨。

老杨拍摄的黄河源附近小学的学生。

  这个有点传奇的老头叫杨宝生,今年60岁 ,山东济南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

  14年前,他曾只身驾驶摩托车行驶 5万多公里,走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6年前,他曾单骑行走1600多公里,自费绘制出济南首份“郊区交通旅游图”。

  他是朋友眼中的行者,带点酷劲;他是家人眼中不省心的老头,有份玩心。

  10月17日上午9点40分,骑行了46天的杨宝生平安到达济南,他这趟命名为“守护家园爱心传递”的旅程有哪些故事?本报记者带您走近这位行者。

  来回8000多公里 他从济南去了黄河源

  10月17日下午2点半,青海省青藏高原腹地黄河源附近。玛多县扎陵湖乡寄宿学校校长阿保挺高兴,这位藏族汉子等待了半个多月的电话终于来了,这个让阿保校长焦急等待的电话来自济南。

  “好,平安就好!这个老头太不容易了!”阿保说的“老头”叫杨宝生,60岁,济南一家化肥厂的普通退休工人。

  在阿保一脸兴奋地挂断电话时,杨宝生正躺在济南家中温暖的被窝里。很快就安然入睡的他,心情已经从凯旋的激动中平复,此时,没有什么比补上一觉更重要了。

  杨宝生刚完成了一项壮举,此前的一个半月里,他孤身一人,骑着摩托车,完成了从济南到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黄河源来回8000多公里的长途旅程。

  时间回到9月2日上午9点半,济南黄河大桥桥头,60岁的杨宝生开始实施他准备了一年多的计划,这个计划名为“守护家园 爱心传递”,始发地山东省会济南,目的地青海腹地的黄河源。

  “一是从济南沿着黄河骑行到黄河源头,宣传环保;二是在黄河源附近,找几所条件艰苦的小学,将2000多册书送给他们。”老杨说,环保和送书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在老杨的摩托车上,“守护家园 爱心传递”这两句话被印在了两个行李箱上。

  发动摩托车,老杨踏上了漫漫旅程。河南郑州、山西壶口、陕西西安、甘肃舟曲、四川阿坝、青海……每天骑行近9个小时,行驶近300公里,10月1日下午,老杨到达了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的黄河源头。满身泥泞,一双鞋子已经裂了口子,被高原反应折磨得疲惫不堪的老杨,盯着眼前一眼细细的泉水,激动不已。“这就是黄河源头!”老杨知道,目的地到了,他取出一个杯子,小心地盛满了一杯水,“水非常清”。

  临行,老杨捡起了一位游客随手扔的塑料瓶,“黄河是母亲河,济南也有很多人喝黄河水,我们要保护好黄河。”老杨说。

  多次穿越无人区 他曾与死神擦肩而过

  10月17日上午9点半,济南大学西校区南门。老杨驾驶着他的铃木摩托缓缓到达预定的目的地。取下头盔,面对早已等候的亲戚和朋友,老杨神情淡定,面露微笑。见到父亲头发凌乱,儿子杨振虎赶紧上前给他整理了头发,“头发都乱了,赶紧弄弄”。老杨的两个妹妹,面对这位爱玩的大哥,不停地私下商量,“ 以后再也不让他这么玩了,太让人担心了”。

  9月2日出发后,老杨沿着黄河大坝一路骑行,很快就到了河南,“直到再也看不到黄河大堤”,老杨只好翻出地图,按照原先的计划往黄河上游走。在内地,老杨吃饭能找到饭店,随身带的一箱方便面和煤气炉并没有派上多大用场,到了晚上,因为宾馆好找,他的帐篷也没用上。可进入四川阿坝之后,老杨的困难来了。

  在阿坝一处山区,老杨一直行驶到晚上11点多,都没找到一处宾馆,冷和饿不停袭来。接近夜里12点,老杨发现了一所小学,敲开门,一位被吵醒的保安走来。“能不能借宿一晚?”老杨请求地问道。保安以学校有相关管理规定为由拒绝了。第二天还得往青海赶,老杨最后只得在学校对面的一处公交站牌下安营,支起帐篷,取出床垫,露宿了一晚。

  到了青海境内,因为海拔逐渐升高,沿途连见个人影都非常困难,高原反应下,老杨骑几个小时就会禁不住发困,为了防止因此导致事故,老杨就自己哼着小曲排解。像《渴望》这些老歌、当兵时唱的歌,老杨唱了一遍又一遍。

  从黄河源返回时,为了赶到一处小学给学生送书,老杨连人带车重重摔在雪地里,胳膊疼得不能抬。正值下大雪,眼看着路边的雪已经积到20多厘米厚,当地的海拔又高达4000多米,标准的无人区,老杨焦急万分,“如果困在这回不去,就完了”。好在等了几个小时后,两位好心的藏族人遇到了他,老杨把摩托车藏在山坳里,跟着藏族人去了县城。

  2000多册书送给4所学校 娃娃们都很喜欢

  青海省玛多县黄河小学就在黄河源头附近,学校门前就是黄河,这里海拔4300米,现在已经进入冬天,气温最低时能达到零下十七八度。正在县城开会的校长赵云生得知,学校6个年级的 114个学生这两天看上了带汉语拼音的书籍,有的书还有图片,娃娃们都非常开心。

  这些书都是老杨千里迢迢送过去的。

  早在今年9月2日出发前,老杨就已经收集了 2000多册,共计600多斤的书籍。“一共用了一年的时间,主要是从废品站收回来的。”老杨说,一年多前,他看到省城很多废品站里的书都很新,他就用每斤1.5元的价钱回收过来,打算送给西部地区有需要的孩子们。当时的老杨,并没想好送给谁,“标准只有一个,必须是条件艰苦的学校”。

  9月2日老杨从济南出发,在出发之前,他将这600多斤书装了 10个箱子,托运到西宁。在老杨到达玛多县城后,他又托朋友帮他托运到玛多。

  9月底的一天,老杨打听到黄河小学条件非常艰苦,这里的藏族孩子非常缺书,他随即雇了一辆车,拉了两箱书到了学校。老杨见到了学校教务处主任,“我是山东济南来的,想把这些书捐给你们。”老杨说明来意。县城通往黄河小学的路都是土路,因为高原严寒,路上结了一层冰,老杨的车到达学校时已经满是泥泞,衣服上也满是灰尘,整个人因为长期的疲劳而憔悴不堪。教务处主任盯着眼前这位老人,不知道该说什么。

  黄河小学只是老杨此行的其中一站,他还先后向黄河源附近的玛多县扎陵湖乡寄宿学校、黄河源头第一寄宿小学和麻多乡中心寄宿小学的学生送去了书籍和礼物。而且,每次老杨都是匆匆来了就走。扎陵湖乡寄宿学校校长阿保将老杨的这种行为称为“真正的好”,因为老杨捐的书“都是娃娃们最喜欢看的”。

  连接黄河源头和入海口 老杨还要帮助那些孩子

  在玛多县的黄河源附近,老杨专程去黄河源捡了一趟垃圾。带着几个大编织袋,老杨在源头附近整整捡了三大编织袋的垃圾,剧烈的高原反应让他每弯一次腰就头晕。“但这个老头还是把这三个大编织袋带到了县城附近的垃圾站。”赵云生见证了老杨的故事,深为钦佩。

  10月17日上午,刚回到济南的老杨已经着手下一个计划。“要到黄河入海口处找几所小学,让他们和黄河源头的小学联系起来。”老杨说,他要做更多的事情帮助孩子们,宣传保护母亲河。

相关阅读:

寿命短的人,通常身上有“2白,2厚”,如果占一条都要多加注意
你老了吗?三件事做得“慢”,说明真老了
人到了多少岁才算是老人?或许这个答案会让你想不到
专家支招:老人踮脚走路有利健康?
老年人冬天早起需要注意什么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