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会给我量血压,陪我聊天,天气好时还会推轮椅送我到外头走走,“说到照护员小孙,70岁的失能老人周培根满是笑容。
因为几年前的一场车祸,周培根落下了二级残废。后来,他又因突发脑溢血,生活变得不能自理。因为儿女都不在身边,照顾周培根就成了老伴张继红最大的问题:”我也64岁了,有冠心病,照顾他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
从春节前开始,西湖区在古荡街道首推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试点工作。那时起,照护员小孙每天都会来到周培根家,为他提供包括测血压、测血糖、读报、擦身、翻身等免费居家照护服务。凭着手里的”失能照护卡“,老周家还能享受晨晚间护理、老年痴呆症监护照料等医疗保健服务。目前古荡街道共有46位老人享受到这些服务。
根据身体状况和自理能力的不同,失能老人分为重、中、轻度三级,”我们免费的居家照顾服务,主要针对的是低收入的重度和中度失能老人。“古荡街道副主任潘春晖介绍说,”这个低收入,一般是指夫妻二人月平均收入少于1800元。低于这个标准的,根据失能等级的不同,街道将给予老人们不同的居家免费照顾时间,最高为每个月60小时,最少为30个小时,每小时的照护标准为16元。这些费用全部都是政府买单。“潘春晖举例说,一个处于四级救助圈内的低收入重度失能老人,每月最高可享受到960元的照护服务。
如果说周培根的情况只是部分低收入失能老人的一种写照,那么,西湖区正在探索的邻里守望式帮扶团队,则惠及到了更多需要照顾的老人。目前,古荡街道活跃着一支”帮扶助老团队“,街道安排”4050“人员担当特殊老人生活照料员,实行统一招聘、统一培训、统一管理,定人、定时、定片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抚慰、家政等免费服务。
将老人临时寄放在日间照顾中心,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目前,西湖区也在对这一方式进行探索。前几天,嘉绿苑社区的”金夕康乐苑“日间照料中心正式开张营运,这个占地面积近300平方米,设有康复训练室、托老室、医疗保健室、心理疏导室等服务项目的照料中心可满足社区老年人生活服务、保健康复、精神慰藉等需求。有日间照料需求的老人,向社区提出服务要求,并与社区签订临时委托照料协议书后,照料中心将安排护理员提供临时性的照护服务。
对于”无子女、无收入、无劳保“的”三无“老人,西湖区也为他们提供了较高标准的待遇,他们可以选择住进专业化的养老福利机构,也可以在家接受政府的贴心照顾,目前除两位老人舍不得离家外,全区其余68位符合条件的老人全部由政府出资住进了老人公寓。
西湖区提出了”9064“养老新模式的目标,即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的协助下实现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服务照顾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
相关阅读:
寿命短的人,通常身上有“2白,2厚”,如果占一条都要多加注意
你老了吗?三件事做得“慢”,说明真老了
人到了多少岁才算是老人?或许这个答案会让你想不到
专家支招:老人踮脚走路有利健康?
老年人冬天早起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