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人身边事让群众倍感亲切 75岁老人8年坚持办黑板报

  “农户骗走千多元,急煞老人黎罕林。村民急速去追赶,翻山越岭找不停。虽然骗贼未抓到,村民自治显威风。奉劝各户要小心,谨防骗子再横行。”这是浏阳市普迹镇金江社区一期黑板报的内容之一。该社区今年75岁的老人黎菊修8年来坚持办黑板报,将群众的身边人、身边事当新闻写出来,令大家倍感亲切。

  花白的头发,一顶破草帽,一件白色汗衫,挽着裤腿,当黎菊修出现在记者眼里时,完全是一副憨实农民的形象。见到记者,他从屉子里取出一叠厚厚的手稿,共有600多篇。虽然有些稿件纸张都已经泛黄,可老人家怎么也舍不得扔,“这是他8年来在4块黑板报上刊登过的稿件的存档,算起来宝贵着呢。”一位村民说。黎老说,喜欢采访新闻,采写回来后,全部发表在村里的黑板报上。他说,今年,村民黎罕林(化名)从衣柜里将1000元皱巴巴的钞票递给陌生人时,还没想过会有什么后果。等到太阳下山,来人不见踪影,黎罕林这才意识到受骗了……黎菊修知道后,将其写成新闻,发表在黑板报,提醒村民谨防上当受骗。

  黎老说,他的新闻能写的东西可多了:山火、好人好事、坏人坏事及从报刊上摘抄一些重要的政策等。并且,黎老喜欢将这些“新闻稿”弄成散、诗歌、顺口溜等发表。“我就喜欢看他写的新闻,都是我们身边的事。而且,大家聊天时也都喜欢说。”村民刘春桃在集镇上开了一家小卖铺,有一面黑板就在她家小卖铺墙壁上,她说,老人的黑板报在村里“影响很大”。比喻最近一期的黑板报,写的是好丈夫黎子立10多年如一日精心照顾生病的老伴的故事。黎菊修知道这件事后,光为了采访就去过黎子立家里好几次,故事情节都是黎老亲眼看到、听到的。在村民印象中,还有一篇影响极其大的稿件。几年前,村里63岁的五保户张国炎拿出自己多年来积攒的2000多元,请来挖机、铲车,修了条一里多长的机耕路,就是为了帮助邻里方便农业。机耕路修好后,张国炎每日背着锄头,在路旁挖出一条水渠,方便了80多亩水田的灌溉。黎菊修说:“这种好事怎么能不报道呢?”

  在黎老的记忆里,他写新闻只遇到过两件麻烦事,一件是当地有一位小学生打了老师,黎老将这事写出来后,家长认为对孩子的名誉有影响而找他扯皮。还有一件原因与这也差不多,只不过故事的主角是大人。说到这些事,黎老倔强地说,“我不怕,这是我的原则,只要是真实的事,我就不怕!”黎老说,只要还走得动,他就要将这些新闻写下去,让黑板成为村里弘扬正气,打击歪风邪气的阵地,同时,也让更多的村民了解时事政策。

相关阅读:

寿命短的人,通常身上有“2白,2厚”,如果占一条都要多加注意
你老了吗?三件事做得“慢”,说明真老了
人到了多少岁才算是老人?或许这个答案会让你想不到
专家支招:老人踮脚走路有利健康?
老年人冬天早起需要注意什么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