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白内障手术
日前,重获光明的张婆婆禁不住内心的欢喜,迫不及待地拿起久违的纸笔写了一封感谢信并寄到本报,希望感谢那位妙手仁心的眼科医生。这位程姓医生为张婆婆的右眼做的一个十几分钟的白内障手术,让失明四年的她得以重见光明。
与张婆婆右眼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她近乎失明的左眼。坐在记者半米之前的张婆婆,闭上右眼后,微微睁开的左眼只能看见一个模糊的人影,连是否戴有眼镜都辨别不了。
为何同是三甲医院,同是白内障手术,左眼和右眼的视力差别如此之大?
一次白内障手术开始了“漫漫长夜”
张婆婆退休后一直受单位反聘,并负担起远在美国留学的女儿的生活费,然而一场白内障手术却打乱了张婆婆所有计划,以致远在美国的女儿只能靠勤工俭学来维持学业;以致亲孙子出生后,张婆婆也未能一尽奶奶的关爱,甚至连孙子的模样也只能想象。
在2006年视力下降之前,张婆婆一直没有离开工作岗位。当听到医生说左眼的白内障已经成熟,应该接受手术治疗时,张婆婆想也没有想就马上同意了,并于6月7日住院接受术前检查。“还记得当时医生说,我的眼底很好,可以进行手术。我很信任那位来自三甲大医院的医生,还打算做完左眼就做右眼呢。”可是,张婆婆万万没想到,做一个成功率达90%以上的白内障手术,自己竟成了不幸的一名,“6月9日那天的手术做了三个多小时,我看到一根又长又粗的针插入我的眼球,虽然打了麻醉药,但还是非常痛。”
满心期待手术成功后能重新投入工作的张婆婆,第二天拆纱布时却是晴天霹雳,因为拆开纱布后出现的并不是她所期待的光明,而是一片漆黑。当时主刀的胡姓医生解释,张婆婆的眼底不好,有眼底神经萎缩,而且有一个出血点挡住了视野。但出血点可以被吸收,只要等出血点完全被吸收后就可复明,而这段时间,张婆婆必须进行必要的理疗和药物治疗。出于对医院和医生的信任,张婆婆继续住院接受理疗,直到23日出院为止,一个白内障手术让张婆婆住院时间达17天之久。
四年后终于重见天日
“我一直很相信医生说的,只要继续接受治疗,假以时日,我的左眼就可以复明了。”为此,张婆婆一直坚持定期去医院复查、吃药、滴眼药水。然而,左眼失明加之右眼的白内障日渐成熟,张婆婆视力低得连一掌之外的五指都看不清楚。
这样的复诊坚持了近四年,2010年3月份复诊的医生告诉张婆婆:右眼的白内障已经成熟,建议清明节后进行右眼的白内障手术。然而,此时的张婆婆想起四年前左眼的手术依然心有余悸,于是张婆婆决定找市内另一家三甲医院进行右眼的白内障手术。
“医生说,我的双眼眼底都没有问题,而已经做过手术的左眼也可以进行手术,只是手术风险大,效果也相比右眼会差一点,而且费用也高很多,所以医生建议我先做右眼。”张婆婆听到医生的检查结果,高兴得马上就要求住院排期进行手术,结果5月17日住院,第二天便动完手术可以出院,而且手术的效果让张婆婆喜出望外:“手术时间很短,大约十几分钟就已经完成了,而且完全没有痛苦。术后,我的右眼眼前马上亮了起来了,我可以看电视、读报了。”
同一种手术,为何差异巨大?
左眼的白内障手术,住院17天,手术时间长达三个多小时,结果左眼失明,经过近四年时间不间断的治疗也没有明显好转;而右眼的白内障手术,住院2天,手术时间仅为十几分钟,术后马上复明。两次手术的巨大差别,让张婆婆百思不得其解。
为了一解心中的疑惑,刚刚复明的张婆婆马上给前一家医院的领导写了一封信,请求他们给一个合理的解释。于是6月22日院方通知张婆婆到医院接受专家会诊,“七八个眼科医生轮流检查了我的左眼”,张婆婆不明白医生们为什么没有当面告诉她检查的结果,而是讨论后再作出书面的答复。而医院寄来的答复信更是让张婆婆不解,院方表示:“经检查,提示左眼眼底有问题;左眼视力经治疗没有好转,可能与您多年的眼病史及全身病史有关。”对此张婆婆很疑惑:“假如说我的眼底有问题,为什么当初会不顾危险地给我动手术?而我有多年眼病史和全身病史影响了视力的恢复,为何我的右眼手术却立竿见影?”
相关阅读:
寿命短的人,通常身上有“2白,2厚”,如果占一条都要多加注意
你老了吗?三件事做得“慢”,说明真老了
人到了多少岁才算是老人?或许这个答案会让你想不到
专家支招:老人踮脚走路有利健康?
老年人冬天早起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