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要宣传更像鞭挞

  不少人对韩女士此举不理解,我却认为在当前语境下很正常。颇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社会在宣扬雷锋式好人好事时,都在自觉不自觉中有种“重事轻人”的思维存在。一路传承下来,“做好事不留名,转身离去可贵”,媒体浓墨重彩报道的也是做好事本身,而对个人因素往往一笔带过。这种惯性思维作用力颇大,这才有孙老伯要求媒体报道救人义举,反倒成了一种不该有的苛求。

  实际上,作为一名八旬老人,一名新四军战士,并参加过抗美援朝战斗,是受战争冼礼过的人,生死和名利在其心中一定很淡了,这样的英雄义举,以及要求媒体报道,更像是为了感化人心。退一步说,就算孙老伯想到过功利,我们也无理由置喙。当一些年轻人习惯于成为危险生命的看客时,老人下河救人倒像是对他们的一种无形鞭挞。所以窃以为,即便孙老伯真有一丝功利心去救人,这也值得我们宣传。因为报道可以引导社会反思:谁将渴求英雄演变为对英雄的道德苛求。

  社会像一条链,每个人就是链上的人文节点;社会是一个充满情怀的联合体,靠的是每个个体的生命相互取善。孙老伯这位八旬老兵的下河救人,让人看到了一缕夺目的人性之光。但令人忧惧的是,这缕阳光现在愈发稀薄。不仅社会意识尚未充分感知到这一点,就连被救者,居然还有理由说媒体宣传大伯救人让被救者吃了个“闷亏”。这理当引起社会警觉,这种负面意识的公开逆行,最终会伤及每个生命得到敬重的社会肌体。

相关阅读:

寿命短的人,通常身上有“2白,2厚”,如果占一条都要多加注意
你老了吗?三件事做得“慢”,说明真老了
人到了多少岁才算是老人?或许这个答案会让你想不到
专家支招:老人踮脚走路有利健康?
老年人冬天早起需要注意什么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