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捐赠200幅珍贵年画 价值不可估量

  12日,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为吴开和先生捐赠年画举行了简单的仪式,右为吴开和。

  吴开和今年82岁。儿时家中张贴的年画和年画中的故事对他耳濡目染,使他爱上了年画。成年后与年画为伴,再到研究创作,老人一生与年画结缘。近日,吴开和先生不顾子女的反对,将收藏的200余幅珍贵年画捐给杨家埠博物馆。老人说:“这是它们最好的归宿。”

  爱画 从听年画故事到研究年画

  吴开和于1928年出生于潍坊市潍城区平寿村。儿时过新年,家里大门上的门神、影壁墙上的福字灯、房门上的美人条和金童子及房间内的中堂、灶王、炕头画等,让吴开和对年画产生了兴趣。

  “小时候,每到冬季老人们都会看着年画讲故事,再淘气的小孩子也会因为好听的故事而变得安静下来。”吴开和安静地回忆着70年前的故事。摇钱树、过新年、包公上任、男十忙、女十忙等等,各家的炕头上都会因为有一个会讲故事的老人而成为故事乐园。 “每年刚进腊月,我就喊着奶奶去买年画,年龄大了就自己去贴,乐此不疲。”吴老先生说。

  小时候与年画结缘,成年后走上了年画研究之路。1953年,吴开和来到寒亭工作,真正了解并参与到了年画的制作生产过程中。1956年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基本方针,这让杨家埠年画又重新焕发了生机。省艺术馆的吕学勤、谢昌一、施邦华、白逸如、单应桂等许多专家多次来到杨家埠,创作了《新五子登科》、《除四害》、 《五业俱兴》、《五路进财》、《蔬果丰收》等年画,推动了年画艺术的发展。

  吴开和也对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动了真感情,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吴开和创作了《人民公社百业兴旺》、《援越抗美》、《聚宝盆》等作品,从此走上了木版年画的研究之路。

  藏画 粮仓废纸成为今日“宝藏”

  吴开和不是杨家埠人,但是和杨家埠的关系却怎么也割舍不断。吴开和曾担任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所副所长,在这期间他挖掘整理了一大批珍贵的年画资料,用他的话讲:“我爱年画事业,我与杨家埠人同呼吸共命运,有着深厚的感情。”

  从事年画工作近60年,工作之余,收藏年画便成了他的一大爱好。从老艺人那儿了解到,杨家埠历来有存版不存画的习惯。经过战争和动乱的洗劫,大量老画版都被破坏了。

  吴开和为之惋惜。难道老年画真的就无迹可寻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吴开和在他外公家意外地发现了“宝藏”。他的外公曾卖过杨家埠年画,卖不完的便放到粮仓里,这些废纸让吴开和如获至宝。

  有了这些“宝藏”,对年画的收藏也有信心了。吴开和对现有的年画进行分类收藏,特别是一些稀少的或者有时代特色的年画,老人总要千方百计得到。对年画的热爱,使他倾尽心血来追寻、探索、收藏老年画,如今已“相伴”走过60个年头。

  捐画 这是它们最好的归宿

  “ 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今年82岁了,已经到了风烛残年,珍藏的200多幅年画如何找一个安身之处,一直困扰着我。前段时间,听老朋友谭家政说杨家埠建立了年画博物馆,我欣喜异常,我这些年画捐给博物馆,一来做点贡献,二来也算是了却了我的一桩心愿。这也是它们最好的归宿!”吴老先生如是说。

  因为吴老先生要捐年画,在家里还掀起了不小的风波。听说父亲要捐献年画,孩子们都不同意,三女儿甚至拿出5000元钱给吴开和,要替父亲保管这些年画。

  “我这一生与杨家埠结缘,无论身在何处都应该为木版年画的发展做点贡献。在有生之年捐献这些珍贵年画,为杨家埠贡献些微薄之力,是我最大的心愿。”吴开和耐心地给儿女们做了思想工作。

  “这些年画太珍贵了,吴老先生的义举,在很大程度上充实了杨家埠风筝年画博物馆的馆藏,这些珍贵的年画杨家埠一定妥善保存,绝不辜负吴老的一片深情厚谊。”在吴开和先生珍藏年画捐赠仪式上,寒亭区西杨家埠村支部书记杨高芝高度评价吴开和的举动并做出承诺。

  据该区年画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吴开和捐献的这200幅年画作品,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这些年画每一张都很珍贵。

相关阅读:

寿命短的人,通常身上有“2白,2厚”,如果占一条都要多加注意
你老了吗?三件事做得“慢”,说明真老了
人到了多少岁才算是老人?或许这个答案会让你想不到
专家支招:老人踮脚走路有利健康?
老年人冬天早起需要注意什么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