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市民王玉林:28年无偿照顾36位孤寡老人

  28年弹指一挥间,王玉林——一个普通的仓库保管员,无偿照顾36位孤寡老人,给他们带去爱心、希望和生存的勇气。老人们亲切地叫他“咱的儿”。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

  2010年4月18日,初春的暖阳穿过云层照在大地,经冬沉睡的哈尔滨正在醒来。52岁的王玉林早早起床,简单收拾后便出发去看望孤寡老人吴杏谭。

  今年58岁的吴杏谭老人,独自一人居住在哈尔滨市巴陵街的一个地下室内。由于双目失明,老人的生活极为不便和艰难。10年前,王玉林得知此事。10年来,一有时间,王玉林便来到老人家,买煤、劈柴、擦窗、倒泔水、做家务……把老人的生活照顾得面面俱到。

  王玉林给老人的不只是生活上的照顾,他还十分注意与老人的精神交流。天气好的时候,他会带着老人出门散步、谈心;天气不好时,他就在家中陪老人聊天、读报纸。尤其到了周末,老人的家中更是热闹非凡,在王玉林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照顾老人的队伍中。

  现在的吴杏谭老人,不再消沉绝望,言语间充满了乐观的态度和对生活的眷恋。

  王玉林说,我就是老人的一双拐杖和一双眼睛。

  老人则说,玉林就是我的“及时雨”。

  28年弹指一挥间,王玉林——一个普通的仓库保管员,无偿照顾36位孤寡老人,给他们带去爱心、希望和生存的勇气。老人们亲切地叫他“咱的儿”。

  王玉林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靠政府的救济和邻居的帮助,他顺利读完了中学。这些使王玉林从小就对社会充满了感恩之情。

  1982年,当时的王玉林还是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刚下乡返城归来。同住在一个大院的邻居是70多岁的李树春、马艳春夫妇,老两口体弱多病,唯一的儿子还在外地工作。没有多想,王玉林主动照顾起老人的生活,把老两口平时买粮、拉柴、换煤气等重体力活全包下来,一坚持就是8年,直到两位老人先后辞世。弥留之际,马大娘紧紧拉着王玉林的手不住地喃喃而语:“儿啊,这些年苦了你了!”

  起身为伞,王玉林为这些孤寡老人遮风挡雨。

  俯首为牛,王玉林无怨无悔地把助老服务做得实实在在。

  对于这28年的风雨兼程,王玉林淡淡地说,这些老人都是我的爹和娘,我要把他们每个人都当成自己的父母来照顾。

  对于社区、社会的公益活动,王玉林牺牲自己的休息和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无一例外全都参与,干别人不愿意干的事,不求名利。

  当奉献社会与家庭责任的担当失衡时,当自身的生活压力与道德付出很难协调时,当个人有限的能力与社会过高的期望和要求矛盾时,当助人为乐的举动遭受别人的非议和曲解时……王玉林曾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和挣扎。

  这时,一个个孤寡老人的身影在他的脑海中闪过,紧紧揪住他的心。被帮助者得到的温暖和笑容给了他坚定的力量,王玉林放下犹豫,走下去,不放弃。

  王玉林说,他不想做一支蜡烛,燃尽了,也就消失了。他要做一粒种子,生根发芽,生生不息,把爱永远传递下去。

  1998年,全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王玉林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哈尔滨成立。而今,这只团队的“旗下”已拥有志愿者4000多人,活跃在哈尔滨市的大街小巷。

  王玉林,一个平凡的共产党员,他用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从未索取回报。“给别人带来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快慰。”王玉林说。

相关阅读:

寿命短的人,通常身上有“2白,2厚”,如果占一条都要多加注意
你老了吗?三件事做得“慢”,说明真老了
人到了多少岁才算是老人?或许这个答案会让你想不到
专家支招:老人踮脚走路有利健康?
老年人冬天早起需要注意什么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