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县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一上班,就迎来了一位熟悉的捐款人——82岁的唐梦辰老人。老人自汶川地震之后,每月开完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从1000元中拿出200元,送到县里的红十字会捐给汶川灾区。两年了,老人从未间断过。
前不久,记者到唐梦辰家看望老人时,正赶上他刚刚从县里党校参加完活动骑着摩托车回来,一件黑色的皮夹克,有些斑驳不堪,但被老人家擦得黑亮。唐梦辰的老伴没有工作,小孙女还在身边,工资勉强维持家庭生活。捐款之后剩下的钱,对于一家人来说,非常紧张。“为了能捐款,他可仔细了,从来不乱花一分钱。”老伴说。
唐梦辰老家是湖南韶山,他曾经当过游击队员、解放军战士,转业后从事林业工作。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他到我省通河县工作,至今已有56个年头了。
这些年,唐梦辰老人的身影伴随着义务扫雪、义务栽花种草、义务修路等活动。唐梦辰家门前的路面由红砖铺就,邻居们说,这是唐老自己掏腰包买的红砖,一点点铺成的。老人也自豪地说,自己还参加了工企路翻浆修复工作。多年来,他身边的人们享受着老人义务劳动的成果,唐梦辰老人也在通河县小有名气。
县里人说,为了修翻浆的工企路,唐老花钱买回了18车旧砖头,要是有活儿没干完,他觉都睡不踏实。常常是早上三四点钟就起床修路。这条1.5公里的路他用了一个多月时间修平了。虽然今天的工企路已经随县城的发展变成了更加平坦的马路,但这里的人都记下了老人的付出。
除了修路,春天的时候,唐梦辰还买了一些花籽,撒在路两旁,夏日花儿盛开。唐梦辰眼里有活,当他看到工企路两边的树枝因为太高,差点刮到电线时,就为大树剪了树枝。
当记者跟随着唐梦辰的脚步走这段路时,深深地感动于一位老人能够用双手修平这1.5公里的路。老人笑说他是“一步三个脚印”,因为要踩实砖块。
在回来的路上,唐梦辰老人指了指路旁平整的庄稼地告诉记者,这几年,他都在这儿种玉米、大葱等。记者问,万一被别人采摘了,岂不是白忙活了?他笑笑说,种菜就是给大伙儿吃的,大家高兴,我就高兴。
老人说,前几天到哈尔滨的书店,买了一些书籍。他说:“我要不断接受党的教育,与时俱进,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老党员,这样才能支撑我坚持下去,执着地‘义务’下去。”
去年,老人被通河县向市里推荐为“感动人物”,但是未能入选。老人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还能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做事不是为了得奖,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
记者看到老人一家人简朴的生活,便问:“您为汶川灾区捐款到什么时候结束啊?”唐梦辰老人说:“等四川灾区重建大业完成了,我就不捐了。”
相关阅读:
寿命短的人,通常身上有“2白,2厚”,如果占一条都要多加注意
你老了吗?三件事做得“慢”,说明真老了
人到了多少岁才算是老人?或许这个答案会让你想不到
专家支招:老人踮脚走路有利健康?
老年人冬天早起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