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检索:尹升,73岁,天津文史馆馆员,天津美协、书协会员。曾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孝亲敬老模范”;2007年当选“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在中央文明办主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荣登“中国好人榜”。
人物感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愿全天下的儿女都孝敬父母,每个老人的晚年都幸福安康。
在天津河东区万新村,提起尹升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知。当记者走进尹升老人只有38平方米的家中时,发现屋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可就在这样的寒舍里,73岁的尹升先后收养了17位孤老汉,不但给了他们温暖的晚年,还为他们养老送终,演绎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
1971年,尹升还在天津感光材料厂当工人,和妻子抚养3个儿子,日子过得很紧巴。一次,尹升在城郊见到一位因喝了不干净的水而拉肚子的七旬老人。在尹升的照料下,老人康复了,并对尹升吐露了身世:老人叫赵永贵,河北沧县王官屯人,年轻时曾当过武术团团长,后来在天津靠打草拾粪为生。见老人孤身一人,尹升就像儿子一样照顾他。1976年大地震时,尹升拼了性命将被困的老人救出,以后直接把他养在家里,即使家中日子再难,有一口好饭也先尽着老人。
1978年,赵永贵老人以82岁高龄谢世。临终前,老人拉着尹升的手激动地说:“你的心就是金子,可别丢了。我来生再补偿你!”当时的火葬费是40元,尹升一家上下只凑得18元。尹升为难得直掉眼泪,殡仪馆的一位好心人告诉他,如果自己把尸体运到火化场,可以省去22元。就这样,尹升把老人放到车上,和两个大孩子花了3个多小时才把老人拉到30多里地外的火化场。
在近40年中,尹升赡养了17位老人,并且还以其他形式帮助过40余位孤寡老人。为了赡养这些老人,尹升放弃了稳定的工作,以卖字画为生。师从过吴玉如和梁崎的尹升,为了老人的生活费和医疗费曾先后将恩师的墨宝变卖。虽然这些字画至今已升值数倍,但尹升从未后悔。尹升曾经同时赡养过4位老人,其间,3个儿子一度全部失业,而他和妻子的退休费每月只有七八百元。即使这么困难,他都没有放弃对老人们的奉养。在他的细心照顾下,这17位被他赡养的老人全部都活过了80岁,其中有6位还活过了90岁。
现在和尹升住在一起的宫树震是他赡养的第17位老人,虽然已有91岁高龄,但身体依旧健康。尹升不但每天为他做饭、洗脸洗脚,天气好时还带他出去晒太阳。宫树震老人回忆说,2002年他被尹升接回家时,这间小屋里已住着3个老头,尹升自己只能睡在大书桌上。
尹升告诉记者:“照顾老人其实不复杂,就是需要爱心加耐心。”老年人的共性问题是容易感觉孤独,尹升就经常与他们唠家常,让他们高兴。
老人解大便是一道关。由于肠道功能退化,老人们经常会出现大便干燥的情况,尹升就在老人床前挂一个用来灌肠的瓶子。他说:“一般情况下,用42摄氏度左右的温水,灌输400毫升左右,大便自然就下来了。”多年来,尹老还摸索出另一套疏通办法——下手掏。“一定要会掏,不能碰伤肠道,困难时一次要掏两个小时,得有耐心啊。”尹升说,这么多年下来,已经没有脏臭的概念了。
多年来,一直有人问尹升为什么这样做,但他总是反问:“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在尹升看来,每个人都会变老,都有需要别人照料的时候。给需要温暖的人送去温暖,自己的内心也会变得温暖。“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宁可自己饿着也要把吃的送给村里的孤老太太们。母亲的善举,给了我终身的教益。”
尹升如今有一个愿望,因为自己岁数也大了,可能无法给老人送终,但他还想继续用写字画画的收入帮助老人们,如果条件成熟,就办一所老年公寓。而尹老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全天下的儿女都孝敬自己的父母,让每个老人的晚年都幸福安康。
相关阅读:
寿命短的人,通常身上有“2白,2厚”,如果占一条都要多加注意
你老了吗?三件事做得“慢”,说明真老了
人到了多少岁才算是老人?或许这个答案会让你想不到
专家支招:老人踮脚走路有利健康?
老年人冬天早起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