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老人,何时能找到家

  一位60多岁老人由于患有精神分裂症,从家走失后一直流浪街头,又不幸被车撞成重伤。面对这样一位特殊而又可怜的老人,一群白衣天使担负起了救治、照顾老人的工作,并希望用一片真情为老人找到自己的亲人。

  120接来“三无”患者

  2008年9月9日早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到120急救电话,称一老人被汽车撞伤晕倒在路边,医务人员立即出诊,将老人接到医院救治。“经过检查发现,老人右胫腓骨远端骨折,外部有擦伤痕迹,前额有两厘米长的伤口,隐约看见骨头。”急诊外科医师冯立回忆当时情景时说。接诊后,急诊外科医师护士马上展开紧急救治。

  8日上午,记者在人民医院见到了这位老人,她的精神状态良好、正坐在病床上晒太阳。冯立告诉记者,第一次见到老人时,她衣衫破烂不堪,头发都被泥土凝成了一股股的“绳”,浑身散发着一股臭味,估计已经在外流浪了很长时间。护士们赶忙为老人进行了清洗。

  在询问病情时医生们发现,这位老人神志不是很清楚,只知道自己叫谈家莲,既不记得有什么家人也不知道家在哪里,该如何联系,属于典型的“三无”病人。老人的主治医师冯立和急诊外科的护士长王艳梅看到这种情况后,立即安排了一张病床,等待老人康复。

  “目前老人除走路时受伤的腿还有点瘸外,其他的外伤已经痊愈。但是由于患有精神分裂症,还需要医务人员的照料。”冯立告诉记者。

  把医生护士当成家人

  自从老人在医院住下,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医生、护士以及医院保洁人员就担负起了照顾老人的工作,老人头发长了,护士长王艳梅从家中拿来剪刀帮她打理;身子脏了,值班护士轮流定期为她擦洗;过节了,值班医生端来了水饺给老人;想喝玉米面汤了,护士长在家为老人熬。

  老人虽然大部分时候都处于意志模糊状态,但是她能感觉到医护人员对她像亲人一般。她把护士长认成了“老姨”,把冯立医生认成了侄子“新春”,时不时夸他给自己帮忙耕的田好,渐渐地几乎所有的医护人员和保洁人员都有了“代称”,他们成了老人心里名副其实的亲人。因为老人在伤愈后,还是记不起关于家的任何信息,所以想送她回家的事情被一搁再搁。

  老人离家在外,家人一定非常着急!近两年中,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相关领导多次看望老人,关心老人的生活情况,医院也多次努力为老人寻找家属,但是寻亲之路一直困难重重。2009年夏,一位病人家属见到老人时称“感觉很面熟”,好像很久之前见过她,很像同村的一个人。经过细心医生的追问,这位家属说自己是兖州市漕河镇谈家村人,小时候见过住院老人,有印象。得到这个重要情况后,医生护士经常在老人精神状态较好的时候与其交谈,又在某一次谈话中意外得到这么一条线索:老人有两个弟弟,一个叫谈先夫、一个叫谈先龙。有了这一重要线索后,医院立即委派冯立医生去寻找老人的这两位亲人,盼望老人早日与家人团聚。经漕河镇谈家村村支部协助,医院找到了老人的弟弟谈先夫。

  帮老人寻亲还在继续

  8日下午,记者与漕河镇谈家村村委管书记取得了联系。据管书记介绍,7日,当地派出所工作人员来过谈先夫家,就谈家莲在黑龙江的家人等情况进行了了解。由于谈先龙多年前就搬离了谈家村,替姐姐寻找家人的任务只能由谈先夫承担。

  根据谈先夫介绍的情况,谈家莲出生在兖州市漕河镇谈家村,今年68岁,30多年前嫁到宁阳县乡饮乡,婚后受丈夫虐待,后改嫁到黑龙江安达县太平庄公社十八大队二十小队。两年前,老太太从黑龙江回老家住了几天后便一直不见了踪影。随后她在黑龙江的丈夫、孩子来兖州找过,但没有找到,其实那时老人已经在医院住下了。

  目前,谈先夫正在积极通过各种途径跟姐姐在黑龙江的亲人进行联系,但还没有获得联系方式,非常盼望能早日联系到姐姐的子女。“如果实在找不到姐姐在黑龙江的家人,我会将姐姐接回家中。”谈先夫讲道。

相关阅读:

寿命短的人,通常身上有“2白,2厚”,如果占一条都要多加注意
你老了吗?三件事做得“慢”,说明真老了
人到了多少岁才算是老人?或许这个答案会让你想不到
专家支招:老人踮脚走路有利健康?
老年人冬天早起需要注意什么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